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的故事(二十三)| 朱晓农:沈约与乌镇(连载)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沈约

乌镇




使用汉语的汉族人,并非一开始就知道汉语中存在着四声平仄。在《诗经》和《楚辞》的年代,四声未起,人们当然没有平仄这样的认识。两汉魏晋的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也不知道平仄是什么东西。因此,那时候的诗赋除了押韵和音节数要求,并没有严格的超音段格律。四声的产生是在魏晋到南北朝初期,生活于宋齐梁之间的文学家沈约才意识到四声的存在,而且还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系统的声律理论,成为后世的诗歌格律理论之滥觞。



沈约



沈约是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人,出生于宋元帝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沈家世代以文学著称。沈约幼年时,父亲被朝廷处死葬于与武康相邻的乌镇(原属湖州,现归嘉兴)。于是举家流落到乌镇定居。虽然少时孤贫,但沈约读书非常勤奋,昼夜不息。他的母亲心疼他,怕他积劳成疾,常常悄悄地把他油灯里面的油给倒掉一部分,好让他早些熄灯睡觉。


 沈约历经宋齐梁三朝,到了梁朝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是当时最著名的学者,并且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梁武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沈约所教的皇子,就是以《昭明文选》而著名的昭明太子。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的时候,沈约回故乡乌镇扫墓并小住,而昭明太子则跟着沈约一起去了乌镇。据清乾隆年间修著的《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萧统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昭明太子读书处”今尚残存。清代学者顾炎武曾经考证过,在梁朝天监年间之前,南朝的文章是去入二声同用的,而其后则绝不相通。可见,四声的形成正是在南北朝期间。而四声的发现并成为音韵学上的范畴,正是在天监年间由沈约将其体系化的,因此,乌镇在中国语音学和音韵学史上,还是个里程镇呢。



图|乌镇 廊街与廊桥


图|乌镇 浆声中传来的四声



沈约不但是著名的学者,长得也很帅,特别以其身材好出名。后人说到男子细腰,都以沈约作典故。如南唐李煜在词中写“沈腰潘鬓消磨”,明代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也写道:“打叠腰肢斗沈郎”,所用都是沈约三角身材的典故。


沈约发明的四声成为了中国古代分析声调的权威理论。后来的韵书字典,无不按照沈约提出的平上去入四声来编排。就连现代的语音学分析,也采纳了四声作为声调的分类。因此,也可以说,沈约是中国最早的一位研究声调的语音学家。本书作者之一朱晓农也是乌镇人,青少年时代曾在乌镇生活多年,与沈约做了一个小同乡。而更有趣的是,朱晓农在三十年前初次接触语言学,此后便迅速与声调结缘,并把青春都献给了声调。三十年后,朱晓农和焦磊写了“声调四维度”的论文,把声调描写框架完整化系统化了。可以说乌镇人发明了四声,而又有乌镇人来解读声调——真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也算是语音学中的一段巧合吧。


(原载《叫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朱晓农、焦磊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



精彩推荐:

语音的故事(二十二)| 朱晓农:平平仄仄做诗难(连载)

语音的故事(二十一)| 朱晓农:周杰伦的音色和沈星有什么相同点?(连载)

语音的故事(二十)| 焦磊:“假声只能用来唱京戏吗”?(连载)

语音的故事(十九)|朱晓农:琼斯叫威尔斯读浊送气音(连载)

语音的故事(十八)| 朱晓农、焦磊:琼斯对艾伯克龙比说:“请发内爆音”(连载)

本期排版|盘海丽
本期审读|盘海丽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