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 王越:非遗曲艺“太原莲花落”(山西太原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太原莲花落

2021年末,首部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在省城太原正式亮相,一经演出便好评如潮,次年年中又连演多场以回应观众们的喜爱。此时,太原街头铺天盖地的宣传海报、明星大咖们纷至沓来的祝福视频使不少新太原人开始初识“莲花落”这一略感陌生的词语。

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莲花落”是民间说唱艺术品种之一,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宋普济的《五灯会元》。就“莲花落”中的“莲花”观之,“莲花”作为佛教最典型的意象之一,“莲花落”自然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佛教兴盛的隋唐时期,佛教僧侣曾在民间频繁地讲经说法,佛乐也随之与民间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互动,进而演变为“莲花落”这一古老的民间曲种。它并非为太原所独有,而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开花结果于全国各地,形成了诸如绍兴莲花落、山东莲花落、姚安莲花落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曲艺瑰宝。

太原莲花落的产生较晚,据记载可大致追溯到清代后期。道光年间,河南曾有水患发生,难民流离失所,其中一批逃至山西文水等地,遂在文水形成一个曲种。解放前,这一曲种随着表演“晋中落子”的老艺人李莲根逃荒的步伐传至太原晋源区。20世纪60年代,当年的相声演员曹强向李老拜师学艺,此后潜心修炼,除了掌握晋中落子的基本技艺外,还从表演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其进行悉心创新,使其逐渐脱离晋中落子的原有面貌,成为太原地区的特色曲艺品种。因此,曹强先生在太原莲花落的缔造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曹强先生

莲花落之于老太原人,正如京剧之于老北京人。作为太原本土唯一尚存的地方曲艺品种,“太原莲花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少热衷于此的追随者。

表演形式上看,传统的莲花落是以唱为主,而曹强先生则借鉴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将其创造性地改为“说为主、唱为辅”的新形式。表演者全程无需配乐,依靠竹板击节,左手小板,右手大板,随着唱词的变化依字行腔。

曹强先生正在表演太原莲花落

唱词形式上看,一方面,太原莲花落的句式以七言四句一段为基础,还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八字句、十字句及自由句式。另一方面,从语音、词汇到语法,太原莲花落具有浓厚的太原方言色彩。例如词汇方面,太原方言中包含丰富的重叠式构词,其存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乃至量词等方方面面之中,如作品《卖花生》中“哎,快来买是快来挑,我的这枣儿是核核小”一句,“核核”就是果实的种子。

唱词主题来看,太原莲花落多采用讽刺的手法唱诵民间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展现社会生活不和谐的一面。也正是这些贴近民生的现象极大地拉近了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在哄然大笑后有所深思。

太原莲花落传承人王明乐

正因于此,太原莲花落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位于曲艺类之首。可惜的是,这样优秀的民间曲艺却在当下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随着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相继退出舞台,加之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太原莲花落亟待传承与保护,这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任。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太原莲花落的精彩表演!


往期推荐

方言与歌谣(音频) | 莲花落《家三花》(供稿:张盛开)

方言与曲艺(视频)| 王玉珠:阳城鼓书(山西阳城话)

方言与民俗(音频)| 王宇坤:叮咯咙咚闹红火(山西祁县话)

方言与民俗(音频)| 王越:圆锁礼,迈向成人的标志(山西太原话)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王越

本期音频:王越

本期审读:周俊源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