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音乡情(音频)| 简苏涵:我家的“人世间”故事——族谱(四川成都双流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族谱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她的本家是一个很大的苏氏家族,有一本记录家族史的厚厚族谱。直到很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母亲说的那本族谱,并不时地想起它,我常常会幻想自己跟那本族谱可能发生的故事——或许有一天,我也会被写进族谱。






      于是,想要翻看那本族谱的念头,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在我心里变得愈加强烈。终于,在某个清明的假期,我和母亲一同回到了老宅,也就是那本神秘族谱所在的地方。


    当真正走近老宅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的一切和我之前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曾以为那会是一座古老悠久、充满痕迹的小楼,有香火,有人迹,还有那本族谱。但实际上,只是一栋普通的现代建筑,旁边挨着几个坟堆,偏偏没有那本族谱。


    独居老宅的幺姥爷说,这间宅子在前些年进行了重修,里面的东西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大概是找不到了。乍听到这样的解释,我一时难以接受,不相信族谱已经丢失的事实。一本族谱啊,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历史,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


    为了打听更多关于族谱的消息,我与母亲寻访了在老宅附近的亲戚,从他们的讲述中,我听说了越来越多在那本族谱上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


    若按族谱上算,我应是苏家二房。二房的太姥爷,名叫苏进成,有三个兄弟,据说建国前都在重庆干着为国民政府印制钞票的活计。解放后,大房和二房回到南充老宅,三房仍留在重庆谋生。回到老宅后不久,太姥爷因病骤然离世,太姥姥郁结难治也跟着去了。经此变故,当时的二房就只留下了年仅四岁的姥爷苏全泽和两岁的姑姥苏秀华,他们年幼失孤,因此养在家族老祖母的膝下。


苏家二房(第二排左一 我母亲) 







    姥爷刚满十八岁时便离家参军,在军中先后担任过步兵、炮兵,上过战场扛大枪、装炮弹,还挨过枪子儿,后来参加大西南剿匪行动,光荣负伤立下了二等功勋。而姑姥在三房长辈的做媒下结了亲,年轻时候虽也吃了些苦,但现下还算身体硬朗,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好福气。

    

    这次探亲让母亲又怀念起了姥爷,遂也给我讲了许多姥爷年轻时候的故事。其实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姥爷因旧伤一直卧病在床,全然想象不到,他曾经会是那样一个不负青春志气、浑身肝胆报效祖国的鲜活少年。就像那本我来不及翻看的族谱,一度只存在“传说”里。


青年苏全泽

老年苏全泽

    辗转一圈,到底还是没有找到族谱。对此,我十分耿耿于怀,与母亲争辩寻找族谱的意义。于她而言,族谱本身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就像当年姥爷的军功章找不到了,母亲也很快就释然了。但在我看来,无论是姥爷的军功章,还是苏氏族谱,他们都象征着一个家族的风骨和荣光,即使是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也应该活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中。

青年苏秀华

 老年苏秀华和姥姥(姥爷已去世) 


方言点丨成都双流

音频来源丨简苏涵

文案来源丨简苏涵

文字排版丨刘梓滢

图片丨简苏涵

本期审读丨刘梓滢

责任编辑丨甘于恩

投稿邮箱丨jnufvzx@163.com



往期编辑

乡音乡情(音频)丨吴鑫杰:我所知道的家乡(成都双流话)
乡音乡情(音频)| 官冰雨:你知道上面一个光下面一个山是什么字吗?(江西南城上塘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 |  吴鑫杰:双流童谣两则(成都双流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