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黄瑞玲: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下)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学术探论
黄瑞玲: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下)


本文作者

黄瑞玲博士


(接上期)

三、历时音变与共时竞争

3.1 历时音变

岳婕(2018)所调查的《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William Duffus编著,以下简称“William 1883”)和姚琼姿(2019)所调查的《汕头话读本》(Lim Hiong Seng编著,以下简称“Lim 1886”)中均已出现大量去读上字。本文穷尽性地调查了另一本经典文献——《汕头话音义词典》(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Fielde 1883,以下简称“Fielde 1883”)中的去声字[1],并加上William 1883、Lim 1886中的丙类、乙类去声字的调类读音,组成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读音组,将之与现代潮汕闽语的丙类、乙类去声字相对照。在19世纪文献材料的声调名称和材料取舍上,本文做法如下:

第一,根据徐宇航(2015:108):“19世纪语料描写的声调系统与今天方言的‘平分阴阳,四声八调’系统,在类型上没有区别”,但当时记录的调类名称与今用名称不同。Fielde 1883、William 1883和Lim 1886将阳去调称作“下去”或“去声”,将阳上调称作“下上”或“下去”,为方便比较,本文统称为阳去调、阳上调。

第二,Lim 1886为口语教材,所收字数不及Fielde 1883和William 1883两本词典多,此外有一些字虽有字音,但本字和声调均无法确定。如“撞”在“尔晓撞只否书中注释:Can you play billiards” “咱来撞喜耍就好书中注释:Let us simply play (a game) for pleasure”两句中注音为[thɯŋ6],存在疑非本字和疑为连读变调两种问题。经逐字核对,我们认为Lim 1886中仅能取用个别本字清楚且注音为单字音的字,作为Fielde 1883和William 1883的补充。

第三,整理中刨去古今声韵相异的字,仅留下声调有阳去阳上的区分且语义相同的最小对立对。


[1] 调查时有三种字未纳入调查范围:1) 未被字典收录的中古去声字,共113个;2)字典虽有收录但记的是训读音,如“睡”记作了[uk8],共有4字;3)本文中提到的甲类字。

表中例字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旧读有阳去一读或阳上阳去两读的,今读为阳去阳上两读,如例1-5的“闷、御、念、闹[nau]、愿”;第二种是旧读未有语音记载,今读为阳上阳去两读的,如例6的“芮”;第三种是旧读有阳去一读或阳上阳去两读的,今读只有阳上一读的,如例7-11中的“又、倦、弄、妹、二”。这11个字基本只用于文读词汇,只有“妹、二”不分文白,口语中常见。
    从词汇扩散理论的角度来看,第一种和第二种字是正处于音变过程中的字,从19世纪至今由阳去一读变为阳去阳上两读,或由19世纪的阳上阳去两读延续至今。“芮”在19世纪文献中虽无记录,其阳上调读法应当也是后起的。第三种字是完成了音变过程的字。最初只有去声,中间曾有过阳去和阳上两读的阶段,音变完成后,今读只剩阳上。如设浊去字读阳去调为W去,浊去字读阳上调为W上,此项音变可总结为:W去 >  W去 + W上 > W上。起初仅有W去一读,中间阶段出现了W去、W上两读,最后W去消褪,仅余W上一读。如下表所示:

这部分字的字数虽不多,却完全符合词汇扩散的理论预设。我们由此推断:在19世纪之前,浊去字文读层的声调曾以词汇扩散的方式由阳去调演变为阳上调。在演变最为迅猛的时期,去读上曾类推至个别不分文白的词汇中并类推至小部分清去字中,使去读上字中混杂了个别白读层字音和37个清去字。从19世纪至今,可以清晰看到由阳去演变为阳上并不再读阳去的字仅有“又倦弄妹二”几字,“闷御念闹愿”几字始终有阳上阳去两种不同的读音,未能完成音变。总的来看,潮汕闽语阳去调的辖字与阳上调的辖字未有明显变化,说明这项音变至迟在19世纪便已由于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干扰发生了中断,难以继续。


3.2 共时系统语音差异

在共时语音系统中,浊去字的两读现象与历时文献有何不同?为此我们调查了揭阳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发音人,结果显示部分两读字的阳去调在年轻的发音人中有缺失的情况。举例如下:


“殿、岸、住”几字的阳去调读音在D组发音人中已经没有了,同时,“住”的阳去调读音在C组和D组发音人中都调查不到了[1]。表格中所呈现的两种字音的对立为文白异读的对立,其文读音与白读音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词汇之中。例如:

[1] 揭阳方言中口语中更为常用的居住义词汇为“徛(住)”,“住”仅有小部分老年人会用。

两读字中部分阳去调的逐渐消失,与部分方言词汇淡出日常生活有关。例如:“田岸”(田埂)中的“岸”读[hũã6],但“田岸”远离今日年轻人的生活,这种读音便渐渐消亡了。而这类字的文读音形式,如“海岸”中的“岸”[ŋai4],则保留了下来。这种由代际传承所造成的共时系统中的语音差异,所反映的也是一种历时差异现象。该现象既见于浊去字的白读层中,也见于清去字(如“罩:[tsao]文:笼罩;[tã]白:蚊罩”)以及其他调类字的白读层中,在潮汕闽语区、福建闽语区均有所反映。



四、结  语

陕西师大校园一景,图源网络,侵删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浊去字两种声调之间的对立,主要还是文白层次之间的对立,发生于文读层的扩散式音变基本上已经中断了。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解释:第一,从一百多前的文献Fielde 1883、William 1883、Lim 1886的字音与今天的潮汕方言字音对比来看,词汇扩散仅见于文读层且字数极少;第二,目前在去声字读去声的564个字(即本文的乙类字)中,浊声母字有159个,其中不仅有白读层字音,还有文读层字音。文读层字音指仅用于文读词汇,在口语中罕见或不用的字音,其声母、韵母以及词汇层面的文读色彩都十分明显。而从前文分析可知,浊去字若读上声(包括一读字和异读字),都是文读层字音。去读上现象中所包蕴的扩散式音变问题与文白层次问题关系可归纳如下:

在第一个阶段中,文读层与白读层的去声字均读为去声,两者的文白对立关系体现在声母和韵母上;到了第二个阶段,文读层发生了扩散式音变,由去声转读上声,这项音变与潮汕闽语一部分全浊声母清化后平送仄不送的层次一样,出现于晚近时期,但至迟在一百多年前发生了中断,其结果是:a. 未能顺利音变的文读层去声字仍读去声;b. 已变读上声的文读层与仍读去声的白读层形成了声韵调几个方面的明显对立,从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在本文表6中,存在上去两读的文读层去声字有“妹、念、闹、芮、愿、闷、御”几字,由于这些字的声母和韵母均为文读性质或文白不分(如“妹”),并不突出,但这才是共时平面词汇扩散未完成的证据。反观那些声母和韵母中存在文白对立的字音,其声调上的对立与词汇扩散无关,仅与文白异读相关。

共时音系中去声字白读层字音的失落,与官话方言的冲击以及时代词汇的更替都有关系。假如去声字白读层字音悉数失落,去声字文读层中部分读去声的字也变读为上声,那么潮汕闽语中这场浊去归上的演变,结果便与汉语方言中浊上归去的演变殊途同归了。但总体而言,闽语的白读层基础坚实,一些常用字词不易被文读字音取代。同时,文读层中音变中断后那些尚读去声的文读字音,是否仍有变读上声的可能性,也还有待观察。

闽语的层次问题,往往是揭开闽语音韵问题谜底的关键。层次明晰之后,语言演变的事实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 附录 - 

表2:丙类字声母统计表


 - 参考文献 - 

丁邦新:A Note on Tone Change in the Ch’au-chou Dialect,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杜佳伦:《闽语历史层次分析与相关音变探讨》,上海:中西书局,2014年。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 

何大安:《“浊上归去”与现代方言》,见《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究所集刊》第59本第1分,1988年。

黄瑞玲:《揭阳方言语音层次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

刘晓南:《宋代闽音考》,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林伦伦:《潮汕闽语声调研究》,《语文研究》,1995年第1期,第52—59页。

林伦伦:《古浊声母上声、去声字汕头话今读考察》,《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17卷(1),第101—106页。

徐馥琼:《粤东闽语语音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徐宇航:《潮州方言一百多年来的语音演变与层次变迁》,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许彬彬:《闽南方言全浊上声字的地理分布问题》,《厦大中文学报》,2019年第六辑,第174—183页。

杨秀芳:《闽南语文白系统的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982年。

姚琼姿:《潮汕方言古浊声母去声字今读考察及分析》,《语言科学》,2019年第5期,第550—560页。

岳  婕:《从<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看潮汕闽语“三个去声”现象》,《方言》,2018年第1期,第85—92页。

张晓山编:《新潮汕字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Cheng, Chin-Chuan & Wang, William S-Y, Tone Change in Chaozhou Chinese: a Study of Lexical Diffusion. In Kachru, Braj B. et al.(ed.)Paper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Henry and Renée ­­Kahane.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72.

Chen, Matthew & Wang, William S-Y, Sound Change: Act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Language 51, 1975.

Egerod, Soren, Tonal Split in M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4, 1976.

Egerod, Soren, How Not to Split Tones——The Chaozhou Case(论潮州方言古去声浊声母字今调类的分化), 《方言》, 1982年第3期,第169—173页。

Fielde, A. M, 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Lim Hiong Seng,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 Singapore: “Kon Yew Hean” Press. 1886.

Lien Chinfa, Bidirectional Diffusion in Sound Change Revisited,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21, 1993.

Pulleyblank, E. G, Review of the Lexicon in Pho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10, 1982.

Wang, William S-Y. & Lien Chinfa, Bidirectional Diffusion in Sound Change. In Jones Charles(ed.)Historical Linguistics: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td. 1993.

William Duffus: English-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Swatow. Swatow: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William Labov: Resolving the Neogrammarian Controversy. Language,Vol. 57, 1981.

William Labov: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 Internal Factors(语言变化原理:内部因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粤东闽语语音的历史层次分析”(18XYY007)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曾在日本中国语学会第68届年会和中国音韵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处宣读,与会专家赐教良多。写作过程中承蒙冯蒸、洪波、李子鹤、徐宇航等先生惠赐诸多宝贵意见,谨此一并致谢!)

(原载《励耘语言学刊》2022年第一辑,黄瑞玲,任职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语言资源快讯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学术探论 | 邓盾、黄瑞玲:揭阳闽语口语里的虚词“所”:事实描写与理论蕴涵【转发】

学术探论 | 黄瑞玲: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上)

学术探论 | 胡伟、甘于恩、梁桦圳:广东阳春粤语中的助词“逋”

学术探论 | 张静芬、朱晓农:潮汕入声:从阴高阳低到阴低阳高

学术探论 | 庄初升:论闽、粤、客方言的保护传承问题【转发】

文字丨黄瑞玲

排版 |林虹池

本期审读丨林虹池

责任编辑丨甘于恩

图片 | 源自网络,侵删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更不容易,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易,很多读者没有打赏的习惯,提倡每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