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吴婧卓:土家风味·黔江鸡杂(重庆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在武陵山区腹地,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城——重庆黔江。这里山川秀美,民族风情多样,让人神往。黔江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农闲时喜欢唱唱山歌,跳跳摆手舞,饮食上偏好酸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就是黔江鸡杂。
重庆人把动物的内脏称作“杂”,例如牛杂、羊杂、鸡杂。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人们都是不吃“杂”的。但在重庆,此类食材却成为餐桌上光彩夺目的主角,其中之一,便是黔江鸡杂。
黔江鸡杂,是用鸡内脏加工而成的一道本土特色江湖菜。以鸡胗、鸡心、鸡肠、鸡肾等鸡内脏,佐以土坛泡椒、萝卜等辅料,加上花椒海椒,盛入煨锅之中。然后文火慢煨,土家人三五成群围锅而坐,锅中之鲜,炉边之暖,品尝的是味道,融合的是感情。这种感觉让人心旷神怡,所以深受食客喜爱。
一、黔江鸡杂历史
重庆黔江很早就有吃鸡杂的历史,大约在1800年前,鸡肉、鸡蛋成为人类的食物,却少有人吃鸡杂。直到清光绪时期,《黔江县志》记载:“五年(1879)夏四月……大木乡……疾疫果作,人死过半。”田地荒芜,饿殍遍野。有不择食者炙食动物内脏,倍觉鸡杂味美,由是流传。
二、黔江鸡杂来源
黔江鸡杂的吃法,有着100多年的历史。18世纪中叶,川、渝、湘、黔等地的资源商品,大都在阿蓬江畔的黔江濯水汇集转运。老镇上的挑夫们当然不敢奢望顿顿有鸡肉吃,于是他们盯上了被东家当垃圾扔掉的鸡杂。只不过,新鲜鸡肉尚且腥味浓烈,何况这收纳五谷轮回之物的鸡杂呢?
要祛膻腥味,普通的辣椒、花椒不行,必须大量使用当地土家族人特制的泡海椒、泡萝卜,猛火混炒,才能最大限度中和异味,迸发出酸爽。酸能去腥提味,辣能驱寒祛湿,这两种极致的味道通过泡菜融为一体,成为了土家族的味觉地标,也成就了黔江鸡杂的独特魅力。
三、黔江鸡杂改良
虽然泡菜炒鸡杂很早便出现在黔江,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还只是一道极为普通的家常炒菜。直至90年代初,鸡杂才开始在黔江的餐馆中兴起。原因很简单,当时辣子鸡开始流行,剩下大量内脏吃不完,只有店家自己煮来吃。由于量太大,也不再适合一小盘一小盘的炒。于是就在烤火的盆里支起几块石头,用瓷盆装鸡血、鸡杂、泡菜,混在一起炒。由于酸辣鲜美,吃鸡杂就在黔江流传开了。黔江鸡杂以美味而闻名,还有许多好处,具有开胃驱寒、消食导滞、滋阴养颜等功效。
如今,黔江鸡杂不仅是黔江的地理标志,还是重庆十大名菜之一,黔江鸡杂传统制作技艺更是属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江鸡杂成为黔江享誉重庆乃至全国的一张“美食名片”,也是为数不多被冠以地理标识的黔江美食。
END
图源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吴婧卓
本期审核:杨桦、官冰雨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方言与美食(音频)|梁嘉雯:记忆里的味道——沙煲粉(茂名黎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禹点:一碗米粉,一担乡愁(湖南邵阳隆回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