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视频)| 李叶凡:师宗“神猴”闹新春庆佳节(云南曲靖师宗话)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每年大年初一,正当大家穿新衣时,云南师宗4个村的一些小伙伴,却要穿上藤草,戴着神秘的木头面具,学猴子追打耍跳,让人感觉新奇而有趣。
这项神秘又好玩的民俗活动叫“绑神猴”,又称“绑山花子”(“山花子”是彝族人对猴子的俗称),是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干彝族一种特别的过年方式,也是一种追忆祖先、感恩神猴、祈福百姓的民俗活动,其中堵杂村绑神猴习俗从完整性、规模性和影响力来说最具代表性。
那这样一种特殊的过年方式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古时,彝族人的祖先迁来定居后,受到外族人的侵犯死伤过多,抵挡不住,剩下的人便退进了密林之中,四处躲藏,追兵随后赶来,彝家人祖先便躲进“过山龙”丛中,但“过山龙”只能遮住身体,脸还露在外面,眼看追兵就到,急忙从身边树上摘下一块树皮挡住脸部,这时猴子从树上跳下向森林深处跑去,追兵以为是人便跟着追去,他们的祖先躲过一劫得以生存下来,后来人们认为是猴子救了他们的祖先,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和猴子,便扯来藤条制作面具,装扮成猴子跳跃玩耍,世代相传至今。“猴子”彝语叫“阿奴”,经过演变,现在叫“阿奴得”,汉语叫“装扮猴子”,再者他们把“猴子”当做神,所以现在叫做“绑神猴”。
“绑神猴”整个活动由备“神猴”、绑“神猴”、迎“神猴”、祭“神猴”、接“神猴”、送“神猴”等六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
壹
请“神树”,制作神猴面具
贰
挑选10至40岁的男子装扮并在山上绑“神猴”(绑后躲进树林,力求不让人发现)
叁
迎接“神猴”回村;
肆
长者在村内广场带领三位“神猴”祭拜天地、祈福消灾
伍
“神猴”分组到各户拜年
陆
拜年完毕把“神猴”身上的藤条割断“卸甲”,意思是把福祉留下,把灾祸送走
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不管汉族还是彝族,每家早早就准备好葱、蒜、糖、肉、粑粑(饵块)等东西作为谢礼并在家等候神猴光临。“神猴”到来后先接了礼物,然后向前、向后三作揖三跳跃三跺脚,示意“神猴”到堂,邪祟远避,家宅平安。村民的谢礼各具深意,葱表示聪明;蒜表示能说会算;糖表示挡住,不如意的事都由“神猴”挡掉;肉、粑粑(饵块)表示五谷丰登、平平安安。如有结婚不久的夫妇,众“神猴”就相邀到他们家去闹房,以示庆贺;如有生育困难的人家,或者孩子经常生病不好养,则会主动邀请“神猴”带着一只用过山龙绑成的“小猴子”到家里送福,让那对希望得到孩子的夫妇抱一抱“小猴子”,就会心想事成,赐福得子;让生病的孩子及父母摸摸“小猴子”,则会百病消除,身体健康。“神猴”出门后,主人家点燃放鞭炮相送。如果哪家不迎接“神猴”进屋,当年就会百事不顺。在活动中,不管哪个民族的人都可以尽情参与,一起分享“绑神猴”活动带来的美好祈福和欢乐祥和。
“绑神猴”仪式的延续,不仅仅承载着一个个美好的向往和祝福,更是一种古朴自然的文化精神传承。
视频、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李叶凡
本期音频 | 姚畅
本期审读 | 蔡汶潮
本期二审 | 洪晓晓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方言与民俗(音频) | 管静雯:抚州人的年俗 (江西抚州话)
方言与节庆(音频) | 李青:江西兴国的年味(江西兴国客家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