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陈悦蕾:原来“薄撑”才是真正的女娲毕设?!(广东广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Dimsum






Delicious

Special




“薄撑”,在粤式酒楼的菜单中又被写作“薄餐”,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传统小吃。可是这种传统小吃到底是谁发明的呢?好好的美食又怎么会被如此草率地命名为“薄撑”呢?一个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将为你解开这个穿越千年的谜题。


请听我娓娓道来~



PART 1

天神女娲的毕业设计



【女娲补天图】

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前者败而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于正月二十补天。在此期间,民间大众也想方设法,把一块块软糯粘牙的“薄撑”拼起来,协助女娲娘娘补好这个天洞。

自此开始,民间将正月二十定为天穿日,也留下了“煎薄撑,补天穿”的这个习俗。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薄撑”奉为女娲补天的“杰作”,实则这不是女娲的设计,而是民间群众的智慧结晶。

话又说回来,“薄撑”是怎么出现在民间的呢?原来“薄撑”最早的用途是被农民拿来充饥的,换句话说,“薄撑”的发明者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因其充饥的用途,“薄撑”并不薄,起码有半厘米。只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糯米粉团在锅中被不断撑开,变得越来越薄,这种小吃才被命名为“薄撑”。





PART 2

民间群众的多功能小吃



【饼状薄撑图】

起先“薄撑”是神话传说中辅助五色石填天洞的补漏材料,但是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将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天穿”联系在一起,“薄撑”的用途与意义也被不断改变。

清末民初,“薄撑”成为了儿童入学仪式中的“固体胶”。旧时珠三角地区的孩子在进入“卜卜斋”(即私塾)念书时,会被安排坐在一张放有糯米薄饼的椅子上,孩子的臀部被黏在椅子上,寓意“坐定定,唔走得”,沉静下来方可专心读书。

在开国前的南海县婚俗中,“薄撑”则扮演着“吉祥物”的角色。一如女子在出嫁时,“大妗姐”(即喜婆)会一边为其梳头一边讲吉祥语一般,新人在婚礼第二天一同下厨煎薄饼,由新郎烧火,“大妗姐”扶着新娘一边撑开薄饼一边吟唱吉祥语。

顺德人甚至赋予“薄撑”祭祖用品的地位。顺德人会将“薄撑”形象地称为“睡铺”。每逢清明时节,他们都会煎“薄撑”以用作受祭祖先的“睡铺”,向祖先表达自己的孝心。





PART 3

老广茶居的隐藏菜品


由上面的描述可知,“薄撑”在早期只是一个摊开的薄饼形状,与今天我们在茶居酒楼中看到呈卷状的形态大不相同。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天穿日”的说法来源于上古神话,这一天的习俗是全国共有的,像全国各地的煎饼、客家的“甜粄”、北方的“馎饦”都被做成圆圆的形状,以彰显出面食补天的用途。而现今身在都市的人们已经淘汰了通过制作“薄撑”来模仿女娲补天这种巫术行为,裹腹、可口已经成为“薄撑”的主要功能。

现如今茶居里的“薄撑”分为两派,即传统与创新。

传统


传统的“薄撑”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咸薄撑用料丰富,包含韭菜、虾米、萝卜润三种配料,用料稍微高级点的“薄撑”还会放入腊肉。甜薄撑的馅料则包括芝麻、花生、砂糖这三种。前者吃起来软糯,后者吃起来则香脆。成功的“薄撑”外皮虽糯却依旧保证松脆的口感,在笔者看来,老字号惠爱餐厅的“薄撑”就是传统派中的佼佼者。




创新



创新的“薄撑”制作难度更大,成功者位居红榜名垂青史,失败者则打入黑榜无人问津。现广州有“薄撑”这一菜品的茶楼并不多,有些甚至将薄撑还原成薄饼的形状,不过是在糯米外皮的中间加入一些馅料,就像印度飞饼一般,甚至不能称之为“薄撑”。


就算创新派的“薄撑”在形状上过关了,味道也不能太过“前卫”。成功的改良一般是对甜薄撑进行改造,比如在松脆的外皮内卷入传统的花生碎与味道比较淡芒果酱,在保证了口感之余,淡淡的芒果甜味也不会喧宾夺主盖过了花生的香味。




失败的改造大概就是不能掌握好口感与味道这两大要素了吧。比如将花生碎与鳗鱼一同卷入饼皮中,再在顶层浇上沙律酱,鳗鱼的咸甜味与沙律酱的酸甜味混在一起,鳗鱼微弹的口感与花生碎沙沙脆脆的口感又混搭在了一起,味道大约是不怪的,只是这种“薄撑”俨然成为了某种熟悉而又陌生的食物。这种创新对于“薄撑”来讲太“前卫”,对于其他卷状的菜品来说又太普通了。



但是无论怎么说,传承需要坚持、创新需要勇气,在网红食品的冲击下,希望传统的美食都能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

END

方言点 | 广东广州越秀

本期编辑 | 陈悦蕾

本期音频 | 陈悦蕾

本期图片 | 陈悦蕾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于网络(侵删)

本期审读 | 陈悦蕾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  方言与美食(音频)|高德慧:花花吃法迷人眼——涟水鸡糕(二)(江苏淮安话)

👍  方言与美食(音频)|黄富强:客家美食——烫皮(江西赣县湖江话)

👍  方言与美食(音频)|徐乐尔:温州鸭舌(温州瓯海话)

👍  方言与美食(音频)| 林舒航:美食天堂五马街(浙江温州话)

👍  方言与美食(音频)|朱晓芸:今天来聊聊清远刀切磁和客家老鼠粄的异同(清远清城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