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张惠英:黎语汉借词摭拾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黎语汉借词摭拾

张惠英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海口 571158)




借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海南岛黎语与汉语长期接触,互相影响,而黎语中来自强势地位的汉语的借词更多。笔者在阅读黎语材料时,看到几处吸引我眼球,也启发我思考的一些词语,于是作成笔记,发表于此,听取同仁意见,以求不断进步。

01

在中国科学院民族所编的《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中,记载着陵水黎有“母盛弓、母感弓、母岸弓、指妈弓、母招弓”[1];韩少功《马桥词典》:

马桥的全称是“马桥弓”。弓指村寨,但包括村寨的土地,显然是传统的一种面积单位。[2]

该小说中还有“双龙弓”[2]等地名,这和黎族“母感弓、母盛弓、母岸弓”等以“弓”为名一致。黎语的“弓”不只是地名用字,而且可用作名词,表示地方、处所。例如:

你们   知道   地方 这 或者 不懂?

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3]207

到 又 一 个 地方。

又到一个地方。[3]225


如果 不 给 龙 就 做 地方 我们 坏。

如果不给,龙就要为害我们家园。[3]234

按,例(3)中“家园”,就是指自己的地方。

大家 圈 地 住

大家各居其所。[3]360

按,例(4)中“kom53”就是土地。

别 整个 地方 已经 知道 他 是 善嗅者。

整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他是善嗅者。[3]391

找 周围 山 都 不 见。

山的四周都找遍了,仍未找到。[3]392

按,例(6)中kom53 kaěi11,当是“地方个”译文作“四周”。

压 完 他 便 说 和 别人  世上 听。

(竹筒)压破后他便对世上的人说。[3]393

按,例(7)是指善嗅者的工具竹筒被压破后他就对别人说这事。aěu53,是人;pai11,是母、大意;pai11 kom53,译文作“世上”,似不太贴切。

欧阳觉亚等[4]394记录黎语九个方言点方言,表示“地方”的词都是kom1,只有加茂一地是len4。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弓”是通摄字,古读-ŋ 尾韵,而黎语kom1 是-m 尾韵,不能相协。其实,汉语方言就有古梗摄、通摄字今读-m 尾韵的。例如,湖北赤壁方言(据王宏佳老师提供,红字是梗摄通摄字):

笔者到保亭县六弓乡调查当地黎族居民关于“六弓”的发音,黎族大叔王文忠的发音是lak3kiaŋ44,“首弓”村的发音thou31kiaŋ4(4   头弓),写作“首”是训读字,“头、首”同义,海南闽语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训读字。

而且,作为地名,一般用海南话,所以作为地名用语的“弓”都是海南话kiaŋ44,而且是海南岛南部的海南话,有送气声母,“头”的声母是th-,海南北部海口周围闽语的“头”声母是h-。

关于通摄“弓”,黎语表地方的名词音kom,除了湖北赤壁方言有此现象外,笔者还注意到,南方方言自湖南开始,就听到“詹老师”和“张老师”音同不易分辨的情况,就是说古鼻音尾韵相混的情况是常见的语音现象。

笔者在欧阳觉亚等《黎语调查研究》[4]369,376,377,506中,就看到一些鼻音尾韵母词,-m -n -ŋ 在不同的方言中可以相通(如表1 所示)。

黎语地名中的“弓”,当来自汉语的长度或地亩量词。“弓”,“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距离是5 尺。也叫步弓。”[5]用作量词,“原为与弓同距离的长度单位,与步相应。后亦用作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其制历代不一……旧时营造尺以五尺为一弓(合1.6 米),三百六十弓为一里,二百四十方工为一亩”[6]。唐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自冢至麓,凡二百弓。”[7]《清史稿·食货志·田制》:“凡丈蒙地五尺为弓,二百四十弓为亩。”[8]《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前面一百多弓远有个房子。”[9]可见汉语北方话也有用“弓”作长度或地亩的量词。

量词就是名词发展而来。如同汉语“人”的量词是“个(象人形)”,黎语可用“老、郎、爸”作量词,壮语龙州话用“父po、母me”作量词。“弓”从表长度、面积的单位名词再引申为地名,黎语和韩少功《马桥词典》中 “弓”作地名完全相类,是非常古朴的用法。



02

《黎语长篇话语材料集》出现了另一个和“弓”同时并用的同义词“幅“。例如:

你们 知道 地方 这 或者 不懂?

(继母问两个孩子)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

孩子 便 说 这 地方 我们  以前 找 麻。 

孩子便说,这地方我们以前找麻。[3]207

按,继母为了抛弃非亲生孩子,带他们到陌生地方。继母问话用“kom53”(地方),孩子回答则用fok55。

又 问 你们 知道 地方 这 或者 不?

(继母)又问: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

孩子 便 说 知道 这 地方 我们  以前 牧 牛。

孩子说“:认识!这是我们以前放牛的地方。”[3]207

按,例(9)和上例几乎相同。继母用kom53,孩子用fok55。是否年轻人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参下面父亲和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

你们 知道 这 一 个 地方 或者 不知道?

(父亲问孩子)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

孩子  便  说  这 地方 我们  以前  找 柴火。

孩子说:这是我们找柴火的地方。[3]225

按,227 页又是这样的例句,又是父亲用kom53,孩子用fok55。

用 刀 砍 向 处所 头 的 睡。

用刀砍向自己睡觉时枕头的地方。[3]180

就 是 地方 妖魔 老鹰 的 睡 的。

那就是老鹰精住的地方了。[3]182

按,kau55是睡,就是“觉”。黎语55 调和汉语入声相对应。此例“kau55”译文作“住”,意思相通。“kom11”是副词,修饰强调“是”。

我们认为,黎语这个“fok55”,就是古书所见“幅员、幅圆、幅陨、幅轮”的“幅”。

“幅员、幅陨、幅轮”都指疆域,就是土地的广狭范围。《汉语大词典》:“幅,布帛的宽度。……《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亦泛指宽度。参见‘幅陨’、‘幅度’。”[10]749 又“幅员,指疆域。广狭称幅,周围称员”;“幅轮,犹‘幅员’”[10]750。另,“轮”,可指“面积的纵度……马融曰‘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陈澔集说:‘横为广,直为轮。’……《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其国广轮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11]可见,“幅”“轮”都有表“宽度”义,按词义类同引申规律,加茂黎语表地方的词“len4”大概就是“幅轮”的“轮”。

《海口方言词典》[12]就载有“幅”Ɂbak5 用作田园、土地的量词,如“一幅园”“两幅田”“三幅坡略高的园地”。许宝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13]也明确记载,广州话“幅fuk55”可用作土地的量词:一幅地(一块地)。广东海康和揭阳的闽语也可用“幅”做土地的量词。

综上可见,汉语中“弓、幅、轮”都有表土地广狭的计量用法,黎语表地点处所的同义词“kom53”“fok55” “len4”应该就是汉语词“弓”“幅”“轮”计量土地广狭义的进一步引申。


03

黎语tɯːŋ2 /  tɯěŋ55,可以表示给予、被动、为、替、让等,也可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作介词表示为、替等。如《黎语调查研究》例句:

下 面 看《黎 语 长 篇 话 语 材 料 集》中 t ɯ ě ŋ 5 5 的 多 种 用 法 :

按 ,译 文 没 有 详 细 翻 译 。这 个“ 给 ”是 容 让 的 意 思 。t s ɯ 5 5 b a ɯ 5 5 ,欧 阳 觉 亚 等《黎 语 调 查 研 究》7 4 、1 7 4 页注 为“ 一 起 ”。

黎 语 的 这 个“ t ɯ ě ŋ 5 5 ”从 语 音 看 ,和 汉 语《广 韵》去 声 嶝 韵 的“ 赠 ”完 全 切 合 ,而 意 义 和 用 法 ,则 比 汉 语 丰 富发 展 了 很 多 很 多 。

四 、 句 末 动 态 助 词“ 着 ”

黎 语 有 一 个 句 末 动 态 助 词“ t s o 5 3( /变 体 为 t s a u 5 5 和 z o 5 3)”。它 的 用 法 是 表 示 状 态 的 持 续 ,常 交 代 未 出 现新 的 情 况 的 持 续 、未 达 到 进 一 步 的 要 求 的 持 续 ,因 此 这 类 句 子 常 有 肯 定 式 的“ 还 V + t s o 5 3 ”,或 否 定 式 的“ 还 不(t a 5 3)V + t s o 5 3 ”、“ 还 没 有(Ɂ w e ȵ 1 1 n a e(i 1 1)V + t s o 5 3 ”,或 表 示 不 够 的“ 还 缺(h u t 5 5)t s o 5 3 ”。从 声 音 看 ,显 然 和 汉 语 的“ 着 ”相 近 。查 欧 阳 觉 亚 、郑 贻 青 的《黎 语 调 查 研 究》同 音 词 表 ,保 定 o 韵 的 词 有“ 宝 报 保 、助 锁 作 锣 歌 错 ”,t s o 音 节 记 录 了“ 斟 t s o 5 5 ”[4]1 1 6 一 词 。笔 者 悟 到 ,这 个“ 斟 ”,大 概 来 自“ 酌 ”,和“ 着 ”字 音 近 。通 什 o 韵 的 词 比 保 定 多 了“ 破 磨 所 托 ,告 ”等 ,也 有“ 斟 ”这 个 词[4]2 1 8 。下 面 看《黎 语 长 篇 话 语 材 料 集》中 句 末 动 态 助 词“ t s o 5 3 (/变 体 为 t s a u 5 5 和 z o 5 3)”的 用 例 :

按 ,音 标 稍 有 不 同 。z o 5 3 和 t s o 5 3 显 然 是 变 体 。t h o m 5 3 就 是“ 但 ”,译 作“ 可 是 ”很 是 。

按 ,“ t u i 1 1 ”就 是 汉 语 的“ 水 ”, 黎 语 用“ 水 ”来 指 水 牛 。

按 ,例(5 3)中 句 末 动 态 助 词“ t s a u 5 5 ”当 是“ t s o 5 3 ”的 又 一 个 变 体 。比 较 例(5 2)例(5 3),可 知 来 源 相 同 ,犹如 汉 语“ 着 ”,既 有 t s u o 3 5 的 读 法 ,又 有 t s a u 5 5 / 3 5 的 读 法 。黎 语 这 个“ t s a u 5 5 ”,书 中 多 处 注 为“ 有 ”,如 8 3 页“ 见 狗见 猪 都 有 t s a u 5 5 ”等 。可 见 这 个 句 末 状 态 助 词“ t s o 5 3 、t s a u 5 5 ”本 义 来 自“ 有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临 高 话 用“ 有 j ɔ u 3 ”来 作 相 应 的 动 态 助 词 。

按 ,句 末 表 持 续 状 态 的 助 词“ t s o 5 3 ”也 没 翻 译 出 来 ,好 像 不 译 出 也 很 自 然 。

按 ,例(6 4)意 译 ,没 有 逐 字 翻 译 。这 些 句 末 的 动 态 助 词“ t s o 5 3 ”,都 是 不 满 足 的 心 理 状 态 。在 今 汉 语 方 言 中 ,我 们 看 到 了 又 一 番 句 末“ 着 ”用 法 的 景 象 ,与 黎 语“ t s o 5 3 ”用 法 相 类 。《南 昌 方 言 词 典》:

至 此 ,我 们 认 为 ,黎 语 中 的 句 末 动 态 助 词“ t s o 5 3 / 变 体 为 t s a u 5 5 和 z o 5 3 ”,当 为 汉 借 词“ 着 ”。


五 、泛用动词“学”

《黎 语 调 查 研 究》[4]5 2 8 中 表 示“ 做 ”的 动 词 的 标 音 :

《黎 语 长 篇 话 语 材 料 集》该 词 标 音 作 v u ě k 5 5 。例 如 :

按 ,“ 弄 坏 ”,就 是 做 坏 。所 以“ 做 ”和“ 搞 、弄 、干 ”等 ,是 可 以 泛 用 的 动 词 。

按 ,例(8 1)中“ v u ě k 5 5 m e 1 1 h e 1( 1为 什 么)”就 是 做 什 么 、干 吗 的 意 思 。这 个“ v u ě k 5 5 做 ”就 是“ 为 ”的 意 思 。和 黎 语 非 常 接 近 的 东 方 海 南 村 话 中 ,也 有 这 么 一 个 泛 用 动 词 表 示 做 的 v o k 1 3 。海 南 村 话 表 示“ 做 ”是“ v o k 1 3 ”[1 8]2 0 2 ,表 示 当 作 也 是“ v o k 1 3 ”[1 8]1 9 3 。这 个“ v o k 1 3 ”和“ 木 、服 、脚 ”韵 母 相 同 。具 体 用 法 例 见《海 南 村 话》:

按 ,笔 者 以 为 ,v o k 1 3 是 做 ,d o k 3 3 是 得 。“ 做 得 ”就 是 能 做 ,可 以 。和 临 高 话 的“ 做 得(可 以 ;行)h u k 7l a i 3 ”[1 9]3 9 8 。

按 ,例 中“ v o k 1( 3做)”是 表 现 、装 作 的 意 思 ,是 泛 用 的“ 做 ”。“ v o k 1 3 z o u 2 1 n ɔ 3 3 ”,笔 者 疑 为“ 做 柔 弱 ”。

按 ,“ v o k 1 3 k h i a u 3 5 ”,笔 者 疑 为“ 做 巧 ”。

那 么 ,黎 语 表 示“ 做 ”的 这 个 动 词 ,能 否 看 看 其 来 源 呢 ?

我 们 在 长 流 土 话 的 调 查 研 究 中 已 经 注 意 到 这 个 泛 用 动 词 ,并 得 到 启 发 ,我 现 在 可 以 说 ,这 个 动 词 ,在 海南 岛 几 个 语 言 中 都 存 在 ,大 概 就 是“ 学 ”。笔 者 在《海 南 长 流 土 话》的 同 音 字 表 部 分 记 有“ h u k 5 斛 获 镬 或 □(做 。“ 学 ”?)”[2 0]6 8 说 明 我 当 时 对 这 个 长 流 土 话 中 的 泛 用 动 词“ 做 ”有 了 初 步 的 认 识 。但 长 流 话 的“ 学 ”还 有 4个 读 音 :


我 们 注 意 到 ,临 高 话 这 个 泛 用 动 词“ h u k 7 ”,和“ 或 、获 ”声 母 韵 母 相 同 ,只 是 声 调 略 异 ,和 长 流 土 话 基 本对 应 。而 临 高 话 中“ 学 ”和“ 读 ”,都 读 h ɔ k 8 。刘 剑 三 把 两 者 分 别 写 作“ 学 ”和“ 读 ”[1 9]3 9 2 。这 和 海 口 话 及 整 个· 1 2 2·张 惠 英 :黎 语 汉 借 词 摭 拾第 3 0 卷 第 3 期海 南 闽 语“ 读 ”都 音 h a k( 3阳 入 调)一 致 。临 高 话 、海 口 话“ 读 ”音 h - 声 母 ,是 因 为“ 读 ”的 浊 音 声 母 清 化 时 为 送气 音 t h - ,然 后 又 擦 音 化 而 读 h - 声 母 。我 们 注 意 到 ,这 个“ 读 ”和“ 托(托 儿 所 、托 运 、托 管)h ɔ k 8 ”完 全 同 音 。“ 学 ”“ 读 ”,在 临 高 话 读 了 同 音 ,而 在 海 口 话 、长 流 话 、海 南 村 话 、黎 语 ,就 是 不 完 全 相 同 的 情 况 了 。海 口 话 ,泛 用 动 词 用“ 作 t o 5 5 ”(长 入 调),《海 口 方 言 词 典》[1 2]1 0 4 写 成“ 做 ”,“ 作 ”没 有 单 独 列 条 。可 以 肯 定海 南 闽 语 的 泛 用 动 词 就 是 古 入 声 的“ 作 ”,“ 做 ”是 后 起 的 写 法 。海 口 话 的“ 学 ”则 读 o 3 3 调(相 当 于 长 阳 入调),在 笔 者 调 查 的 黄 流 、澄 迈 、黎 安 三 处 都 是 o / ɔ 的 长 阳 入 3 3 调 ,五 指 山 和 东 方 则 是 阳 入 调 。而 海 口 、屯昌 、琼 海 、文 昌 等 地 则 还 有 阴 入 h i o k 5 的 读 法 。而“ 读 ”在 海 南 闽 语 多 读 h a k 3 ,乐 东 黄 流 则 读 t h a Ɂ( 3阳 入 调),证 实 了 海 口 话 、临 高 话“ 读 ”的 h - 声 母 是 由 t h - 演 变 而 来 。我 们 以“ 学 习 、读 书 、做 工 ”三 词 为 例 ,用 陈 鸿 迈[1 2]张 惠 英[2 0]、刘 剑 三[1 9]、符 昌 忠[1 8]和 欧 阳 觉 亚 等[4]的 记 音 ,列 表(见 表 2)显 示“ 学 、读 、做(作)”在 海 南 闽 语 、长流 土 话 、临 高 话 、海 南 村 话 和 黎 语 中 的 发 音 。

《黎 语 调 查 研 究》提 供 了 7 处 方 言 的 入 声 v u k / v o k(和 汉 字 借 音“ 伏 、服 ”的 韵 母 相 同 ),和 海 南 村2 3 8 页 通 什 音话 一 致 ,和 长 流 土 话 、临 高 话 的 h u k 来 源 一 致 ,笔 者 疑 为 都 是“ 学 ”。“ 学 ”古 匣 母 字 ,“ 学 ”在 黎 语 、海 南 村 话 的圆 唇 韵 母 u 、o 前 读 唇 音 v 声 母 ,犹 如 汉 语 方 言 常 见 的 在 合 口 韵 母 前“ h 、f 不 分 ”的 现 象 。黎 语 的 泛 用 动 词 表 示 做 的 v u k 7 / v o k 8 ,通 过 比 较 长 流 话 、临 高 话 、海 南 村 话 ,笔 者 认 为 可 能 来 自“ 学 ”,也 反 映 了 海 岛 原 住 民 心 向 中 华 、学 习 进 步 的 积 极 心 态 。最 后 ,笔 者 自 大 学 专 修 方 言 调 查 ,从 业 已 近 一 甲 子 。来 琼 也 近 三 十 年 ,愿 以 此 海 南 语 言 和 汉 语 方 言 之间 的 比 较 分 析 ,反 映 海 南 的 乡 土 人 情 、社 会 习 俗 ,和 学 界 同 仁 一 起 切 磋 琢 磨 ,共 筑 繁 荣 昌 盛 的 海 南 人 文景 象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燕妮

本期审读 | 燕妮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更多精彩

学人 | 政协澄迈委员会:《海南澄迈方言研究》序(附张惠英前言)

学人|张惠英:《崇明方言大词典》前言

学术探论 | 甘于恩:广东粤方言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形式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