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文贞敏:绞篊节(重庆巫溪话)
PART
01
巫溪绞篊节
PART
《舆地纪胜》云:“绞篊在盐井引泉踏溪,每一枧用一篊,其枧与篊经一年,十月旦日,以新易陈。郡守作乐以临之。井民歌舞相庆,谓之绞篊节”。
02
过虹:早先,盐泉露头后,顺着岸坡流入小河,故盐灶位置高于盐泉,卤水到灶房,只能靠人力挑运,既费力又费时。
后来人们用石块在盐泉的出口处建筑围池,将卤水水位抬高,卤水便可顺竹枧直接流入灶房,较之人力挑运,引卤方法已有很大改进,但由于卤水分配不均,常因争卤而时有纠纷发生,以致强弱相凌,诉讼不息。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知监雷说创龙池,外侧拦木板,在木板上开凿三十个一样大小的方孔,后来孔眼增加到六十八眼,在孔眼外承接竹管,分泉接引,分配各灶,从此,再无争卤纷争。
这既是引卤方法的一大改进,更是卤水管理办法的一大进步,但这种方法不能使卤水过河,盐灶仍局限在北岸的狭小空间里,严重制约着生产规模的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制盐规模随之扩大,扩产与地势受限的矛盾便突出起来,只能将煮盐区扩展到南岸,卤水如何过河就成了新的问题。
为此,人们尝试各种办法,终于在孔嗣宗的主持下,于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想出了过虹的方法。此法用竹篾绞织成碗口粗的牵藤,绷紧固定在两岸,然后将竹枧吊在其上,称之为虹,再将北岸龙池的卤水引到南岸,谓之过虹。一藤一枧为一虹,初引13枧,即有13条虹,这13条藤与枧横空跨越南北两岸,远处看去,犹如道道彩虹,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人们便称这景观为过虹。
PART
03
过篊:因虹用竹篾织成,其高度又大大超过洪水水位,用这个方法既能将北岸的卤水引到南岸,又能避免洪水的危害,且虹与篊同音,篊者,竹在洪之上,故将虹改作篊,可解读为:篊是由篾藤和竹枧组成、且超过洪水高度、既能引卤过河、又能避开洪水危害的道道彩虹。因篊的粗藤是用又粗又大的篾条绞织而成,要将其安装到位并非易事,施工难度极大,非用绞车拖拽不可,故而又称过篊为绞篊。篾篊解决了卤水过河的难题,但篾篊易坏,需一年更换一次,更换时间后来固定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到这一天,县官要到场与民同庆,井民则要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唱歌舞蹈,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喜庆场面,这种一年一度的换篊庆典活动称为过篊节,亦称绞篊节。
图文 | 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文贞敏
本期审读 | 黄章山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信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方言与景点(音频)|林心彦:来邂逅一场南雄的银杏雨吧(韶关翁源客家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彭福裕:千年药香——金山药膳(重庆南川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供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