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影专访:仁宗盛世,千种风情——《清平乐》中的大宋古韵
引言
电影设计师
疫情方才过去,出入规章放松不久;剧荒了吗?怎么可能,热播剧《清平乐》、《我是余欢水》可才刚刚上线!
《清平乐》聚焦明君宋仁宗的一生,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前所未见、风情万千的宋朝。除却高水准的文本和极具实力的演绎,服化道的精致与高级感配色更是极力还原了底蕴深厚的大宋盛世。
本期,电影设计师再次邀请了之前就来电影设计师做过客的ETCS嚏工作室、《清平乐》美术指导王竞老师,与我们分享《清平乐》幕后美术设计的考量与巧思~
▲ 先来观赏一波《清平乐》美术气氛图~
美术制作团队介绍
E.T.C.S嚏
设计过《欢乐颂》《小欢喜》那样的现代剧,
也操刀过《知否》《清平乐》这样的大古装。
悬疑冒险?有《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打头阵;
摇滚题材?不在话下,看看《缝纫机乐队》就知道了。
一句话:甭管你是什么题材,统统冲着我来!
Q:宋朝重文,《清平乐》从牌匾上的“正身明法”到晏殊雨中吟词,处处皆是古韵。为了还原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设计上有些怎样的考量?
因为我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学中文的。我们团队里的小伙伴们大部分都是从事视觉行业。所以在文本和史料的考究上,我们非常谨小慎微,每天都提心吊胆,怕出了什么错,因为这东西有时候真的防不胜防(笑)。
比如牌匾这部分,我们的平面设计师要查大量文字资料和出处来源,找出适合人物和符合戏剧需求的词组,再从字帖中找出每个字在当时的书写方式。
Q:能聊聊皇城内众宫殿背后的设计思路么?
A:其实崇政殿,翔鸾阁,垂拱殿,包括崇政殿内带轨道的书架等等,造型基础都是环形,形成合围之态。在正片里,从摄像机的视角,其实看不太清晰。但是每个空间的设计最终目的都是显示合围,突出原作孤城闭、强调人人都身陷一座孤城的主题。
▲ 官家处理政务的崇政殿
▲ 崇政殿俯视气氛图和结构图纸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城。于是从皇帝到张贵妃,我们将每个人物都放在一座孤城里,制造包围感。又因为我们选择的空间大,而产生了疏离寂寥之感。这就是我们一直想在视觉上做到的呼应主题。
Q:那么汴梁城作为老百姓生活的场景,烟火气十分浓厚,在设计上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
A:从《知否》开始,我们就有做街道陈设的工作,还原当年宋朝人的生活。在这次《清平乐》的街道陈设里,我们做的比《知否》要有更多层次,面也更广。不是因为钱多预算多,而是因为我们想通过都城的生活氛围,去全景式地展现宋仁宗时期的帝国都城。
▲ 汴梁城气氛图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街道上的元素无一不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民生、外交,以及文化。作为都城的街道,会有各个阶层的人踊跃其中,甚至皇帝也微服私访、参加灯会等等。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这个环境里出现,它是一个非常难得能够展现国家整体的场景。
这是我们在《清平乐》的街道场景上做很多功课的原因。而《知否》中更多仍然是以明兰、一个官宦家族小女孩儿的视角来展现,是片段式的,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宏观完整。但在《清平乐》,我们想把这样的场景展现得更有层次、更宏观、更完整。
▲ 《清平乐》中看戏一场
Q:机械工程似乎在《清平乐》的道具设计中无处不在,如指南车,缫车,崇政殿设有轨道的书架等……这些特殊的道具是否为工作室带来了难题?
A:当然,这个快把我们难为死了。当时我特别想把鲁班爷供在我们工作室里(笑),让他老人家显显灵告诉告诉我们这些东西都怎么做的。因为这些在史料里出现过、甚至在博物馆有复制品的东西,只存在于资料里。最多只有个大概,没办法百分之百、从里到外地复原它们。为了做这些,我们像是个科研小组。
比如说缫车,我们看了各个博物馆各不相同的资料,发现它在宋朝之前就存在,但是每个朝代的变化都不是特别大,所以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再创造结合,尽量以原本的样子来复原。
还有莲花漏计时器和指南车。网上有人去复原燕肃发明它们时的图纸,虽然有图纸,有原理,但是这都是书面的,很难将实际的运作完全按照古法复原出来。
▲ 莲花漏计时器图纸
所以我们尽量复原了它们的外形,再在里面藏了一些现代的方法让它们运作。比如说指南车,我们分了两个遥控器来控制,里面装了遥控汽车,一个人专门控制它的行进,然后再有一个人负责控制转向。
Q:《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清平乐》的故事时代背景相近,工作室是如何在设计上将这两部大古装区分开,来做到“不同的自己”的呢?
《知否》是古宅里的女孩的故事,是以明兰的视角展现一个时代,更像是时代的片段、侧面。它是女性向的,有很多情感细节。
▲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气氛设计图
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因为这个行业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能过于任性,也没有机会任性,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现有的预算运用得更好。说白了,这也是经验,是对于创作整体的把握和判断。
每个项目都有具体遇到的问题,但是操作经验多了,团队磨合好以后,问题的解决会更得心应手。每个团队的侧重点不一样,创作者的长处也不一样,但我们追求的就是少花钱,多办事,提高预算效率。
A:我觉得阅读量很重要,因为每次面对新的项目时大家都会有迷茫的阶段。我们如何在第一时间寻找最准确的方向,一靠平时的积累,再就是我们会在筹备前期集中做一些功课,比如像《清平乐》和《知否》,我们会查阅一些古籍资料和古画,寻找一种气质和氛围。
至于从资料中找到合适的元素,那是经验和个人感触的区别。有时候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反而能刺激到我,比如一张照片,或者一栋房子。我从来不希望我们团队找来的资料是直接用的,我希望是某些东西刺激了我,让我从某个点发散出新的东西来。不是说我要做一间屋子就去看无数间屋子,找合适的把它搬过来。而是我要做一间屋子但看的不是屋子的资料,我看的可能是雕塑,画,摄影集,或者别的。找资料的时候目的性不能太强,那是一个碰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