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妈,眼睛一瞪,路灯都要黯淡几分

中华文学选刊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2023-04-09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4期“非虚构”栏目选载陆庆屹《四个春天》中的部分文字,《我妈》是其中一篇,谨以此文致敬天下母亲,母亲节快乐!



我 妈


文| 陆庆屹


我妈天生暴脾气,见不得不平事,眼睛一瞪,路灯都要黯淡几分;又争强好胜不服输,眉头下从没写过“困难”二字。外公生前逢人就说:这丫头投错胎了,要是个男娃就刚好!

我家在贵州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十年前,姐到沈阳工作,那时家里穷,坐火车属于巨额花费,爸妈想去看看女儿很不容易,一般春节才能团聚。后来,我姐在公司当了领导,收入涨了,想让爸妈直接从贵阳坐飞机到沈阳,爸晕车很严重,不知道晕不晕飞机,大家都不敢打包票,便让我妈当探路先锋。

妈爱女心切,出发前一个月便开始发愁,愁怎么才能把家里那么多好东西都搬过去,腊肉、辣椒面、干香菇、千层底布鞋、盐酸菜、鲜花椒,都是我们那儿的特产。

妈有一手好厨艺,对外面的吃食从来不屑一顾,去看女儿肯定也想尽可能多地带些自制美食,这非常符合我妈的倔牛脾气。我姐呢又有强烈的江湖气,好东西从来藏不住,一定会到处嘚瑟,一被问起马上就说是我妈种的、我妈做的……想来我妈也一定有借此炫耀一下的小心思。

坐飞机去看女儿是大事,亲戚朋友闻风而来,每家都让我妈捎去些礼物,聊表心意。一件两件便罢了,但二三十家的“心意”放一起,甚是壮观,我妈愁上加愁了。爸提议说:“那就只带些要紧的吧。”被她臭骂一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女儿离家的悲苦,手里抓起这个问:“沈阳有吗?”又抓起那个:“沈阳有吗?”我爸想想说:“估计没有。”妈横他一眼,越说越坚定了自己的见地:沈阳那蛮荒之地什么都没有,女儿这些年受苦了!好东西必须都带过去,让她享受享受!

“再累也要带过去!”这是我妈的原话。但家里没有足够的袋子,连买菜的塑料提篮都用上了,仍然不够。还是我爸思路开阔,想到了一个法宝——床单,这东西的装载量相当可观,老家亲戚送来的土布、大楠竹笋、河鱼干,通通收入囊中,四个角一收,系上结结实实的疙瘩,搞定!

收拾完一看,傻眼了,大包小包堆了半屋子。


后来我问爸妈怎么把这些东西搬上火车的,他们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单车推几趟嘛。”我想象不出,但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到了贵阳,大舅和他的朋友过来帮忙,把半屋子行李运到机场,办托运的场面想想也知道有多壮观。

登机时出了点意外,因为大舅也没坐过飞机,不知道飞机上提供餐食,也忘了飞机远远快过火车。他一想到长旅漫漫,便给我妈准备了一大袋子吃的喝的,结果过安检时全被拦下扔掉了。说起这件事至今妈还心疼不已。几年前大舅去世,这更成了永远不能重来的遗憾,我妈一想起就开始掉眼泪。

除了几个大包,还有很多无法办理托运的零碎物品,多到一个人根本拎不过来,但我妈是身体棒又特别能吃苦的中国妇女,她用麻绳把好几个买菜篮子系在一起,随身带上了飞机。

我姐联系了两辆车接机,她说,当时妈就像一个移动的杂货铺,手上拎着各种篮子、袋子,肩上扛着箱子,左右胳膊上还都挂着晃来晃去的皮包,圆滚滚的一堆,嘀里嘟噜就出来了。头发被汗水打湿,东一片西一缕地贴在脸上,我妈根本顾不上,只是四处张望着找我姐,整个机场的人都在看……我姐赶紧扑过去帮忙,其中有两件行李硬是拎不起来,谁也想不到装了什么——是糯米粑,两大袋!不知道我妈是怎么搬上飞机又怎么弄下来的。我姐顿时眼泪奔涌,跌坐到机场的地上哭了起来。我妈莫名其妙,问她是不是拎东西伤到手了,我姐一听,哭得更大声了。

和姐一同来的几个同事被惊得愣住,隔了好一会儿才忙不迭地接过行李,搀扶起我姐。跌跌撞撞来到停车场,放行李的时候才发现,两辆车根本塞不下,不得已又叫了一辆出租车……后来这事在我姐公司传为美谈,一说到我妈,人人都竖大拇指。

细细想来,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选自《四个春天》,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1月版


作者| 陆庆屹


1973年生于贵州独山。十五岁离家,曾做过足球运动员、歌手、矿工、摄影师,现为独立电影制作人。耗时六年完成导演处女作《四个春天》,记录下家乡年迈父母寻常生活中的诗意。

陆庆屹






阅读链接:“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2019年3期《成人记》

薛舒

她俯下身,亲了一口他肥白的腮帮,左侧,嘴唇触碰到他吹弹可破的白嫩肌肤。他抿了抿嘴角,圆胖脸上溢出一丝轻弱的笑。


他正酣睡,她喜欢看他睡的表情,平静,带一点点狡黠。她亲他,总是在他睡着的时候,她没有算过,十六年来她在他脸上亲过多少口。今日照旧,亲到他嘴角,感觉唇沿的绒毛比昨天更浓重了一些。



2019年3期《生生之门》

叶浅韵

一道门,隔着帘子。无风的盛夏,帘子哗啦过来,哗啦过去,人进一趟,出一趟。呻吟,痛苦的呻吟,从昨天下午太阳落山时开始,就一直没有停过。家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奇怪,说是二伯母要生产了,但我感觉不像在迎接一个新生儿,倒更像在恭候一个敌人。我爷爷已经把大门的门槛撬了,他说,要向什么神仙投降,以表诚心。



2019年3期《拱猪》

郭爽

“她是我的朋友。”珊珊低声说。


丁小莉完全听不进话,堵着门的姿势只有一个意思,她休想进来,你也不要想跑出去。你还是不是我女儿?我还是不是你妈?——她反复就问这两句话。翻来覆去。最后伍珊只能蹲在地上哭着重复她的话,是的,你是我妈。


这一生中,丁小莉最自豪的事之一,就是伍珊比其他娃娃更早地会叫“妈妈”。她无数次地跟邻居、朋友、亲戚和伍珊本人描述那个场景,以至于这声“妈妈”从现实的经验,变成了记忆里越来越坚固、越来越膨大的一个岛屿。岛屿在其他记忆的碎片与板块间滑行,时不时就会被丁小莉捞出来重温,照料岛屿上新长出来的植被,调控光线,拔除那些不顺眼的杂草。是啊,一个蹬着粉色四肢的小小躯体,发出的第一个音节,是对着她的。


珊珊喊她“妈妈”。



2019年5期《小站秘史》

李修文

我只好原路返回,重新站在了候车室前,正要进门,却突然听见了一阵哭声,我辨认了一会儿,发现那哭声竟然是从小站背后的山中密林里传过来的,我朝着小站背后寻找过去,越往前走,哭声就越近,我抬头去眺望黑黢黢的半山腰,竟然发现,一堆火焰也在树丛里闪烁明灭。


“妈,妈,我回来啦!”哭喊的,果然正是那个瘸腿的中年男人,不用说,那堆火焰,是他在给母亲烧纸,可能是在点燃的火堆旁边摔倒了,而后又滚落出去了好远,他其实是蜷在一个陡坡之下拼命朝上爬,拼命地靠近火堆,“妈,你看看我,看完了你就回去吧,我也要走啦!”





欢迎留言分享


 



新刊目录


聚焦│Focus

新青年,新文学:当代青年作家问卷调查(上)


实力│Main Current

孙   频   鲛在水中央(中篇小说)

选自《收获》2019年第1期


周瑄璞   星期天的下午餐(短篇小说)

选自《人民文学》2019年第3期


姚鄂梅      游刃有余(中篇小说)

选自《钟山》2019年第2期


徐则臣      青城(短篇小说)

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4期


扎西才让   达珍(短篇小说)

选自《芳草》2019年第2期


锋锐│New Wave

唐 棣     巴比伦斯的巫师与槲楪气味的沙漠

(短篇小说)

选自《遗闻集》


陈春成     传彩笔(短篇小说)

选自《特区文学》2019年第2期


贾若萱     暴雨梨花针(短篇小说)

选自《湘江文艺》2019年第2期


非虚构│Non-fiction

刘醒龙     获奖是过年,写作是过日子

选自《清明》2019年第2期


李修文    小站秘史

选自《十月》2019年第2期


读大家│Reading Classics

张亦辉    用叙述穿越死亡——从托尔斯泰到鲁尔弗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3期


书架│Book Shelf

中国台湾│ 朱西甯    铁浆

选自《铁浆》


艺见│On Arts

李兆忠   一片森林,通向一口深井——张仃与李可染

选自《天涯》2019年第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5期

5月1日出刊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改版扩容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邮政网上下单请扫二维码





留言互动,请关注中华文学选刊微信号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5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标签,进入微店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