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德南: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李德南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2023-04-09

2019,炬火与微光

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分享



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


李德南





李德南



1983年生,中山大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有《“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小说:问题与方法》《有风自南》《途中之镜》《遍地伤花》等。现任职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


数量多,分量轻,缺少思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是当下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惯常状态。可是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也从来就有。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可能会看不到它们,也会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它们的价值。

比如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这几年,邓一光因为写深圳系列小说而频繁进入读者的视野,给城市文学融入了他个人的精神哲学。这一次,他回到历史深处,把目光投向了香港保卫战,对之进行长久的凝视和思索,以倔强的认知意志深入到一个地狱般的世界的内部。他以史实和虚构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战争如何扭曲人性,如何把人抛入非人的境地从而导致人无法认识自己,也反思了战争如何借助国族、文明之名而获得合法与正义的假面。这部作品的篇幅是大的,思考密度也是大的,所呈现的图景则是晦暗的,但也不乏光亮。这是一部有阅读难度、根本无法很快就读完的书,也是一部值得慢慢读、值得重读的大书。在泛娱乐化、景观化的语境中,它显然不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却也必定会长久地矗立在文学的岛屿中。

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


格非《月落荒寺》也让我感到惊喜。在这部作品中,格非对于当下现实的观察和书写既是贴切的,又是有距离的。格非的作品,比如《江南三部曲》《蒙娜丽莎的微笑》《戒指花》等等,都有观察历史或当下的合适的距离和恰切的视点,从而可以对问题丛生的价值观念给出批判性的书写。《月落荒寺》也同样如此。这是知识分子写作的优势所在,也是最有价值之处。从艺术的层面来看,《月落荒寺》也具有很高的完成度,笔力深厚,语言充满诗性,叙事从容。面对时代的变迁,《月落荒寺》的写作也与时俱进,既关注到了当下的新问题,表述方式也日益深邃,却又没有迟暮之气。这种微妙的分寸感殊为难得。

格非《月落荒寺》

我还想谈谈文学研究和评论领域中的一些阅读记忆。这其实也是文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相比于文学作品,我们更容易忽略它们的存在与价值。而事实上,好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所带来的启发和愉悦是无可替代的。

每逢遇到洪子诚、孙郁和张新颖等学者的文章和著作,我都会格外留心。他们很少在热点话题的中心地带,但他们所做的工作,有其深远的意义,不容忽视。在2019年,孙郁《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康德之影》一文让我非常难忘。它意在讨论康德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当代文艺理论的影响,也试图辨识康德哲学对于中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论题,重要而有难度,要处理好并不容易——既需要有长期浸润其间的功力,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求真意志。孙郁的这篇文章,显然是长期思索后的结晶,运笔从容,意理、考据、词章俱佳,深得文章之法。

孙郁的《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康德之影》、

阎晶明的《塔楼小说——关于李洱<应物兄>的读解》

均发表于《扬子江评论》2019年5期


围绕着《应物兄》,这两年有很多精彩的评论出现,比如王鸿生、程德培、谢有顺和敬文东的。这里尤其想谈谈阎晶明《塔楼小说——关于李洱<应物兄>的读解》。它的笔调是漫谈式的,阅读它,就像是在聆听评论家面对着作家和听众不紧不慢地说着对作品的理解,对文学的见解,还有对人世的理解。对于所谈论的作家作品,阎晶明有着充分的尊重;而对于批评本身,他的态度又是极其郑重的。这篇文章,充满了现象学式的写作精神——拒绝理论先行和知识贩卖,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和长期写作所可能形成的运思惯性,直接和作品相遇,重视作品每一细部的创造,在抽丝剥茧式的阅读和分析中,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比喻照亮思想和言说。它不以虚美的、绚烂的言辞夺人耳目,而是以平实、雅正、精确的语言蕴藏亚光的智慧。这样的解读方法,是不可复制的。这样的言说方式,也是独异的。

李洱《应物兄》


在当下,文学生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喧嚣,而因着这样的作品和文章的存在,还是可以确认并确信,创作和评论并没有失去它们所应有的尊严和价值,有志者也当继续自作功夫,持志前行。


本刊特约专稿图片来自网络

2019,炬火与微光 | 聚焦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第1期邀约十六位身处第一线,视野开阔、眼光独到的作家、编辑、评论家与媒体人,分享各自对2019年文学现场的个人观察和阅读印象,推荐心目中值得关注的佳作。其中既有对光焰四射之现象级作品的不同解读,也有对前沿、潜层与偏僻处闪烁之萤火的耐心辨认。或许无法尽数涵盖一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但这样的倾听与论说、观察和辨析,相信也会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编辑部









No.1 方岩:2019年长篇小说,我只想聊聊这部 | 2019,炬火与微光

No.2 岳雯:世界与地方的互相凝视 |2019,炬火与微光

No.3 毛尖:是这样的,非这样不可 |2019,炬火与微光

No.4 王继军:“创痛”本身深藏向上的渴望 |2019,炬火与微光





中华文学选刊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1993年创刊跨越文体、类型、媒介、代际、地域的综合性文学选刊从生长中的现场,发现当代汉语写作的高度与活力



欢迎订阅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邮政网上下单请扫二维码



微店优惠订阅长按以下二维码




2020年第1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1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