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资本寒冬到国产创新药放弃“国谈”——完善医保支付视角之思考

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24-08-26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政策研究中心

作者:张帆 实习生 zhangf@phirda.com





现状一:医药创新面临资本寒冬,国产创新药放弃医保准入

中国医药产业受宏观政策面激励即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和鼓励,经历了深化改革、产业升级、创新加速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据GBI统计显示[1],2021年中国医药企业上市前融资有近900起,总额高达203亿美元。然而,从2022年开始,资本市场信心明显回落,医药企业(股价/估值)跌幅惨重;截至今年9月,交易笔数仅有309起,总额仅70亿美元,呈现断崖式下跌。
企业预期利润不理想以及商业化成功遥不可及等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生物医药金融市场跌宕;创新药医保准入控费力度强,也是其中最核心的原因之一。据人民日报健康记者梳理发现[2],2022年至少有13个近两年批准且有资格参与本年度医保谈判的国产创新药,放弃了医保这块“必争之地”,达历年之最。其中PD-1/PD-L1赛道包括,正大天晴/康方生物派安普利单抗、誉衡生物赛帕利单抗、基石药业舒格利单抗;另有10个填补临床空白的独家重磅品种也不参与此轮谈判。综合当前中国医保外支付保障力量尚未充分发展的现实下,药品能够覆盖人群和渗透率有限,企业最终是否能够获得商业化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表1:13款近两年获批的本土创新药放弃2022年医保谈判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记者梳理

从资本市场的寒冬到企业放弃医保谈判资格数量再创新高不难发现,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尤其是尚未盈利的新兴Biotech公司的处境艰难。此类公司多数通过IPO上市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和拓展公司研发项目,是中国医药创新的核心力量。
当下,部分新兴Biotech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开始削减研发费用。如下图所示,2022年第一季度(H1)港股18A创新药企业现金储备较去年同期减少15%,相对应的平均R&D支出也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3]。这对于中国医药创新的长远发展,无疑是很大的打击。

图1:18A创新药企业资金储备和平均R&D支出情况(百万人民币)

来源:BCG





现状二:医保谈判价结果倾向于成本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准入和谈判规则,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1年,医保新增纳入的当年上市的创新药占比从16.67%增加至40.30%。

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当前的谈判最终呈现的价格仍倾向于成本价,未能充分体现创新药的价值。BCG对全球TOP25畅销药在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平均价格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创新药的价格仅为美国的10%,差距较大。再聚焦到分别在中国和美国批准的11种和7种PD-1/PD-L1药物的价格和年费信息,如下图所示,据2021年医保谈判结果显示,4个进入医保目录的PD-1年年度费用均降至6万美元以下;仅在中国获批药品的平均年费用为4万美元,而在美获批的平均年费用为16万美元;但在中国上市的跨国公司产品,均未纳入医保目录,且在中国的平均年费约为美国的1/2,但仍是本土企业的2倍左右。国产PD-1/PD-L1今年在医保准入和支付的结果,无疑仍受产业高度关注。

图2:2012-2021年中美获批的PD-1/PD-L1价格信息[4]

来源:Frontiers in Oncology,《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Oncology Drugs in 2012-2021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分析与建议

1

理清价值和成本的关系


近期,笔者就上述现象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陶立波博士从医保购买者的角度给出了思考和建议,认为“以量换价”的本质是以量换取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的竞价,对于创新药利润空间的挤压一定是客观存在的[5]。即在医保谈判中,产品的价值应该决定的是价格博弈的上限,基于价值和成本之间供需双方的博弈,当前独家创新药定价的本源。一是,购买者不能只看重成本这一单一维度,也不能一味强调创新,导致价格虚高;二是企业应当关注产品价值,产品价值越高,企业与购买者之间的博弈空间才可能越大,从而获得相对合理的利润。

也就是说,企业应当转变认知,更应着眼于研发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兼顾创新性和创新价值的重要性,同时在循证谈判中围绕独家创新产品阐述其优越性,提供充足的价值证据,才是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医保应兼顾鼓励创新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建立之初,其目的是适应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制约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增长的费用,改善患者可及等[6],而非为了鼓励创新,为创新药买单[7]

然而,当前中国的医药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正处于面临从原来“从无到有”到现在要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医药创新和医保支付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医保作为中国支付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代表国家行使战略性购买职责,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在量力而为、尽力而行的原则下优化职能配置,兼顾鼓励创新的整体国家发展战略,建立友好型医保支付体系,助力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维护产业创新的可持续。
3加快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考虑到当前医保战略购买建立在14亿人口基础上,“控费”仍将是鲜明的市场长期取向,仅靠医保实现议价充分体现创新药价值,难度较大。

为此,中国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支付保障力量共同支撑。医保外,国家层面也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捐赠等其他社会支付力量有序壮大,发挥其作用,拓宽创新药市场空间。
审核校对:张志娟、刘发鹏

参考文献:

[1] GBI. 系列连载|海外寻路,中国本土药企下一个十年(二):出海模式、市场选择、资金维.https://mp.weixin.qq.com/s/4eXu8pVqyVf8z6q3kItEDQ.

[2] 阿基米德Biotech.当创新药放弃医保. https://mp.weixin.qq.com/s/E5WSgrEF0iMePj-RqSdC3A.

[3] BCG. 《逆风而行:新形势下的中国医药创新》. https://mp.weixin.qq.com/s/h-bELGUI6ZUQCDktL9DBMQ.

[4] Huiyao Huang等.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Oncology Drugs in 2012-2021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onc.2022.930846/full#T2.

[5] Boom Health. 远·健 “大咖说”|陶立波博士:医保支付制度变革,为医药技术创新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https://mp.weixin.qq.com/s/0JzrFhNmrcePJNNNavs_vA.

[6] 中国医疗保险. 剖析70年医保发展史:我国医保为什么是现在的模样?https://mp.weixin.qq.com/s/ajC5_KFB5EqOuGjD0UYAVw.

[7] GBI专访.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正在进入2.0时代. https://mp.weixin.qq.com/s/oqYvYDSGjEDYUr_jMwi8tA.



政策研究精选

1.关于罕见病目录定位与提升药物创新性、可及性的探讨


2.医保支付改革助力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加快完善我国药品技术指导原则体系,产业相关方应主动发挥力量


4.“以患者为中心”引领药物研发新方向:全球进展与趋势展望


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秉承“创新、产业化、国际化”宗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长期致力于“产学研用资”紧密结合,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政策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旨在凝聚国内外医药政策与医药产业领域研究精英,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智库。主要研究和探讨我国医药政策与医药产业发展相关热点问题,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