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log的这些事儿,你不能等它火了才知道

新营销 2023-01-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短视频情报局 Author 情报菌


近期,随着抖音发力Vlog,Vlog在国内又掀起了一股热浪。在此之前,其实Vlog在国内已经有些动静了。

 

2018岁末,B站推出“30天Vlog挑战”,为Vlog设立单独频道,微博启动“Vlog学院”,创建Vlog超话作为Vlogger的聚集地。



今年4.15,抖音正式面向全平台用户开放1分钟视频权限,并推出“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目前,百度好看视频客户端也已上线Vlog频道。

 

当前,在AppStore中搜索关键词“Vlog”,除了能看到一些Vlog编辑软件一闪、猫饼等,还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抖音出现在了Vlog类商品列表的第六位,例如搭车动作迅速的视频软件VUE,已经以“VUE Vlog”的新命名上架。


 

各大平台都将Vlog作为今年的发展重点,2019或将是Vlog在中国风靡的一年。


被头部平台同时瞄准的Vlog,到底是什么?

 

Vlog是Video blog的简称,从Blog演变而来,可理解为以视频取代传统图文形式的个人博客。


2006年,“MyVideoBlog”首次作为一个词条出现在意大利,这标志着Vlog概念的诞生。


2012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Vlog;2016年,Vlog在YouTube迎来井喷式发展;2018年初,YouTube上每小时会诞生2000条Vlog作品。

 

在YouTube上蓬勃生长的Vlog,

为何在中国处于寂静之地?

 

Vlog在欧美完成了从源起到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文化环境的差异下,Vlog既面临着向国内搬运的障碍,又面临着文化接受的屏障。


同时,较高的拍摄门槛为它打上“小众”的标签,未能在国内获得广泛接纳。此外,独特的形式与属性,使它找不到很适合落地的国内平台。


且国内尚未出现针对Vlog的很好变现方式,许多平台与品牌即便窥见Vlog携带的商机,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寂静到风口,途径一个欧阳娜娜


进军一个领域,可以先从打造一个爆款做起。


拍摄Vlog的初始创意来自欧阳娜娜本人,如今,她拍摄的12期的自记录短片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获得超7700万的点击量。观众们被欧阳娜娜在Vlog中的元气青春少女形象吸引,为她撕下了演技欠佳的负面过往标签。



Vlog帮助欧阳娜娜展现出了“想被别人看到的自己”。随后,吴磊、王源等流量明星纷纷玩起了Vlog,将其作为圈粉利器。得益于明星们的“带货”力,Vlog在国内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公众认知。


同时,短视频的热度趋于饱和,短视频平台的割据版图趋于成型,平台需要寻找新的机会,于是Vlog乘势而起。

 

当下,Vlog在头部平台的长势旺盛。


b站推出校园Vlog打榜赛、理想生活Vlog大赏、新人up主专访等活动,提供持续的Vlog创作激励。目前,b站一天会产出2000部以上的Vlog作品。


作为微博Vlogger的聚集地,Vlog的微博超话拥有38亿阅读量,4.2万发帖量,7.9万粉丝。


抖音在发现页加入了Vlog入口,众多大V带上了#我是抖音Vlogger#的标签进行1分钟Vlog拍摄,papi酱推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拍Vlog”的短视频,对Vlog进行硬广宣传。


小红书的Vlog相关笔记数量为4.7w,爱奇艺的Vlog条目下有79.8w视频。


可见,Vlog不仅在短视频平台与b站、微博“猛刷存在感”,也是主流视频平台的内容补充。

 

国内的Vlogger,则是旧玩家与新参者共存。


冬瓜孙东山、flypig 飞猪、大概是井越这批国内初代Vlogger仍有强大的个人号召力;而燃烧的螺旋仪、牛肉夫妻出逃记、小魔旅Suke兽的心路历程这些新Vlogger也收获了极大的粉丝关注量。


图为大概是井越


可见,Vlog具备中国本土化的体质。


未来,Vlog能否在中国稳妥落地,还看它如何应对挑战与机会。

 

从产出到变现的双重挑战

 

虽然各大平台都在激励用户创作Vlog,但Vlog势必无法达到像短视频一样庞大的产出规模。


如果说短视频是生活随笔,Vlog则是个人作品,需要很大投入与付出。


全网知名Vlogger@itsRae说:拍摄一条Vlog视频大概需要两周的时间,每去一个地方之前需要将目的地全面了解,做一个周全的拍摄和旅游计划,定好文案大纲,到达目的后开始有计划的拍摄。


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则技术门槛更高,对普通网友相当不友好。


如果说短视频贩卖趣味,Vlog则是贩卖趣味生活。



Vlog红人往往都是不平凡的“斜杠青年”,例如YouTube上的Vlogger Conan Gray,有着烘焙、旅游、翻唱、UCLA名校众多标签加成,通过关注这些Vlogger,大家可以“云触碰”一种新鲜的生活。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平淡且重复性的,没有密集的闪光点和滤镜加成,因此Vlog的内容生产动力也是一大问题。


内容产出的瓶颈也为变现带来了考验,有限的内容生产者,受到限制的更新速度,Vlog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形成大体量,致使品牌“放招”的空间不足。


此外,Vlog携带的个性化标签,要求广告主寻找与品牌调性契合的Vlogger,选择与Vlog风格匹配的品牌植入方式,这会带来更高的营销难度。


而目前热门的Vlog集中在旅游、时尚、日常记录等类别,为相关品牌提供了良好营销土壤的同时,其他更多类别的品牌难以找到营销切入点。这些为品牌能否适应变化和寻找机遇带来了严峻考验。


从内容到形式的双重机遇


在国内,粉丝是一个蕴含巨大营销潜力的群体,粉丝希望看到偶像更加私密与个人化的生活,Vlog便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对kol来说,Vlog则可以帮助其增强与粉丝的互动,更自主地经营形象,吸引更多流量。攻克明星阵地自然会为Vlog的本土化发展带来极大的利好。


同时,Vlog因为视频时间更长,更容易系列化,可以打造出受欢迎的人设,例如目前已经出现的牛肉夫妻CP,蘑菇阿由情侣CP,末那大叔父子档等,这是Vlog领先于短视频的一大优势。Vlog凭借天然的类型优势,拥有值得挖掘的“造星”潜力。


上述两点也能成为品牌的新机遇:品牌可将Vlog作为与明星合作的新工具,创造更多的营销玩法;品牌可选择调性契合的Vlogger,量体裁衣地打造营销方案,与Vlogger共同孵化营销价值与粉丝号召力兼备的内容,利用Vlog实现品牌印象的深度呈现。


品牌如果能从Vlog的独特性入手,制定更为专门化的营销方案,或许能收获更好的投放效果。


预测未来:中西基因融合,开辟商业新地


因为Vlog的拍摄门槛,未来可能无法实现“全民拍Vlog”的愿景,但风口之下,或许会出现一大批具备个人号召力的Vlogger,凭借内容聚拢粉丝,呈现出一种新的偶像生态,品牌方势必会将Vlog领域作为投放重点,Vlog可在国内形成从内容产出、粉丝聚集、商业变现的完整通路,实现长线发展。


而Vlog或许会凭借国内外的基因融合,成长为“中国式Vlog”的新面貌。


就国内而言,目前对Vlog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只要是个人生活的一种展现,都属于Vlog,例如视频平台中已经出现了以北漂、高考冲刺这些本土化主题的Vlog。可见,文化背景的变迁是机遇也是挑战,Vlog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而国内环境会为它提供无数的内容选题。



未来,Vlog也很可能成长为一种折中的面貌。例如目前Vlog+短视频平台的入驻形式,可能会催生出“竖屏、短时长Vlog”的混合品种,它或许会像今天的短视频一样,成为大家的另一项每日快餐标配。

  

结 语


漂洋过海之后,Vlog在中国展现出了许多成长可能性。Vlog能否将此刻的声势转化为长久的价值,还看Vlog能否很好地适应本土化,能否吸引足够流量来为稳定的变现模式提供驱力。


期待Vlog以青胜于蓝的长势在国内扎根。


-END-





漫威的流量,到底分给了多少品牌?


D造生态!抖音品牌的下一程将有多大想象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