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你是否会想起,曾经被解剖老师支配的恐惧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邵池|
医学生“床旁规范”考试的漫画,《笨拙》杂志,1912年
每一个医生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所学的医学知识越多,越发现自己对人体知之甚少。每一个医生都会感叹人体是一个多么复杂精妙的机体,如同浩瀚的宇宙一般难以理解。人类现在的医学知识体系已经非常庞杂了,但实际上还远远不足以让我们透彻了解人体。医学一直走在不断进步的路上。这也决定了医学学习不仅繁重而漫长,并且是贯穿终生的过程。医生这个职业容不下弱者,正规的医学院校从来就是通过地狱般的训练筛选强者的地方。而考试自然成为淘汰弱者的最好方法。从这一点上说,一百多年前的医学院和现在并无区别。
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的考试,1914年
在浩如烟海的医学主题的艺术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反映大学生活和考试压力的作品。就如听诊器是毕业后成熟医生的标志一样,艺术作品中医学生身份的标志常常是一个头骨。头骨在艺术作品中一般是“人皆有死”(memento mori)主题的标志,比如用于圣哲罗姆以及哈姆雷特的场景。但是在医学的环境里,放在医学生桌头的头骨就不再具有人生易逝的含义,而常常意指医学中极有代表性的解剖学考试。
为什么是解剖学考试呢?一方面是因为解剖学一般是医学生在学校中真正接触到医学门槛的第一门课。通过解剖课,医学生正式走入了医学的殿堂,领略到了医学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解剖学是将来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石之一。解剖学的海量知识点给医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医学学习的恐怖,令他们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我们时常能看到反映医学生面对考官战战兢兢这一瞬间的画作。这个画面大概很多人在毕业后很久还会出现在他们的噩梦之中。
《测试》(The Viva),Henry Jamyn Brooks,1894,记录了英格兰皇家外科学会的真实场景
让我们回到本月台历的这幅画——《考试前夜》,利奥尼德·帕斯捷尔纳克,1895年。看到这个名字让我们几乎第一眼就能想见他是著名文学家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老帕斯捷尔纳克生于敖德萨的富裕犹太人家庭,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但是在父亲的意志下,被迫先后尝试学习医学和法律,最后还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远赴欧洲进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艺术,并很快成为成功的画家。他受印象派影响颇深,几乎是俄国最早标榜自己为印象派的画家。这幅画中的光照效果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特征。
《考试前夜》,利奥尼德·帕斯捷尔纳克,1895,奥赛美术馆
这幅画显然是画家根据早年学习医学时的经历绘制的。画中人拿着头骨显然不是学哈姆雷特感叹生命的意义,而是在奋力复习解剖学知识。床是空着的,显然没有人胆敢在考试前安心睡觉。从窗外透入的晨光来看,他们已经复习了一个通宵,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拿着头骨的医学生看上去已经睡眼朦胧,精神不济。虽然他还未言放弃,但是他的两个同伴俨然已经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一个人靠在椅子上抽烟提神,另一个更是百无聊赖地削着笔,他的书本已经远远丢在了一边。显然,医学考试的可怕经历对老帕斯捷尔纳克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离开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十多年以后,他仍然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当时景象的细节。
作者:邵池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艺术教研组副组长
多年来潜心研究如何通过艺术教学来增进医学生和医生的临床技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