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也 MJ,分也 MJ

北方公园编辑部 北方公园NorthPark 2019-03-30


作者:熊韧凯





1990 年《辛普森一家》刚播出第一季,美国人民立马就爱上了这部自由主义的动画剧——当然,是部分美国人民。全美各地的孩子都穿上了印有 Bart 的衣服,上面还写着 Bart 在剧中的金句:“Underachiever ('And proud of it, man!')”(我是差生,而且为之自豪!)


家长和保守派们当然被这些玩意气炸了,一些公立学校甚至明令禁止任何《辛普森一家》的衍生品出现在校园里。就在这个时候,主创马特·格勒宁收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端传出轻柔中性的声音:“我是迈克尔·杰克逊,请问……我能在《辛普森一家》里客串演出吗?”


就这样,迈克尔·杰克逊的声音出现在了《辛普森一家》第三季的第一集里。这集讲的是 Homer 被误认为是“自由思想无政府主义者”而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认识了一个名叫莱昂·康宝斯基的白人大个子。


莱昂的病是,他认为自己是流行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当然,这个角色就是由杰克逊本人配的音,虽然在署名时用的是假名,但媒体还是很快把事实扒了出来。



《辛普森一家》有褒有贬,但迈克尔·杰克逊人人都爱。


他配音的这集一直被“辛”迷们视作该片最经典集之一。而就在给“辛普森”配音这年,迈克尔·杰克逊还在白宫接受了老派共和党人老布什给他颁的“八十年代最佳艺术家”奖。


要知道,老布什在竞选总统时,还直接喷过《辛普森一家》:“我们希望美国人强壮有力,更像沃尔顿一家(沃尔玛创始家族)而非辛普森一家。”


杰克逊当时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他能在不同党派、种族、价值观之间左右逢源,成为社会价值与审美的最大公约数;又能准确地捕捉到每一个流行趋势,没有滑向中庸或者放弃自我表达。





这其实一开始就在摩城的计划里。


大家都知道迈克尔·杰克逊是童星出道。六十年代他和几个兄弟在父亲的严打下训练,一开始只是跑跑场子走走穴,演出的地方不是夜总会就是脱衣舞俱乐部。后来被大名鼎鼎的摩城唱片看中签了约,“杰克逊五人组”才算加入了正规军。


摩城是美国第一家由黑人所有的唱片公司,专做黑人音乐。成立之后恰好赶上了民权运动,黑人社会参与度越来越高,摩城又发掘了 Marvin Gaye 这类日后的巨星,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在整个六十年代里,摩城有 110 首歌打入过排行榜前十。


但摩城对这个结果仍不满意。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打入中产白人市场。


在七十年代之前,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消费上,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是有很明显的分野的。黑人更喜欢灵魂乐、R&B,白人则更喜欢乡村、民谣、摇滚。即使是支持种族平等的年轻中产白人,在抗议游行上也都是弹着吉他唱 Bob Dylan 而不是 Marvin Gaye。


甚至在文化 icon 里,也出现了这个状况。比如猫王,虽然白人们公认他“赋予了摇滚乐以身体”,但黑人群体还是忿忿不平,认为 Chuck Berry 才是摇滚乐创始人,摇滚乐是白人从黑人手里“偷”走的。


而摩城唱片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与黑人运动中暴力激进的一派划清了界限,形式上也保持着轻松活泼。摩城的老板高迪就说过,他从来不认为音乐可以直接改变黑人生活的现状,但却可以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所以“杰克逊五人组”在摩城手里,既不能唱自己写的歌,外形和表演风格也是设计好的。这几个实际上没在真实黑人社群中生活过几年,从小就浸泡在娱乐业里的孩子,被有意塑造成朴实讨喜的黑人蓝领后代。媒体立马就爱上了他们:


“杰克逊五人组成为黑人艺人的典范——五个黑人工人阶级男孩,留着爆炸头,穿着喇叭裤,而且并没有为了成为主流明星而放弃这种做派。”






事实证明摩城老板高迪是对的,至少在 80 年代。


在美国这样一个种族、文化、宗教、政治都如此多元的国度里,流行文化成了美国人唯一能达成的共识的领域。特别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社会秩序渐渐走上了正轨,一方面各种鸿沟仍然无法消灭,另一方面却是民众的乐观心态和消费主义膨胀。


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其实也不急着解决。在这种真空之间,娱乐产业就被赋予了社会向心力。


迈克尔·杰克逊恰恰踩在了这个点上。1975 年杰克逊五人组与摩城解约,年龄渐长的几兄弟也开始尝试自己的独立音乐事业。迈克尔先是在 1979 年出了《Off the Wall》,小试牛刀;到了 1982 年的《Thriller》,整个美国都开始为他疯狂。


作为被娱乐产业塑造出的流行偶像,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文化壁垒、不同政党之间的争论偏见,都无法作用在迈克尔·杰克逊身上。再加上之前那套嬉皮士与初代摇滚乐那套批判性的意识形态逐渐失效,迈克尔弘扬“大爱”的“we are the world”就成了时代最强音。


MJ 那时有多火呢?《Thriller》在专辑榜上能连续 37 周夺冠,歌曲排行榜前十能占七首。更夸张的是,一场演唱会能有 60 万现场观众,当场晕过去的就有 500 多人。



一个高中班里的孩子,黑人、白人、少数族裔、穷人、富人、男生、女生,都爱  MJ。一个跳着太空步歌唱爱与和平的专业黑人表演者,比起在贫民窟长大骂着“fuck the police”的匪帮说唱团体,或者拿着武器要闹暴力革命的黑豹党,都更能促进价值观的统一。


MJ 事实上成了弥合一个如此多元割裂的美国,最有效的粘合剂。





但从 90 年代开始,事情有些微妙的变化。


老派共和党人老布什最终没能连任成功,年富力强的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当上了总统。在苏联解体、经济飞涨、恐怖主义尚未来临的克林顿任期里,美国人民空前自信,自由主义浪潮扑面而来,就连《辛普森一家》都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而在舆论场上,价值观争端与政治立场撕裂都变少了,日常刑事案件与名人丑闻却越来越多。在这段被称为“小报十年(Tabloid Decade)”的时期里,媒体的焦点都在 OJ 辛普森,花滑女王 Tonya Harding,莫妮卡·莱温斯基和杀死范思哲的凶手 Andrew Cunanan 这类人上。


当然,这当中也少不了深陷娈童案与肤色问题的迈克尔·杰克逊。


先是迈克尔·杰克逊外观上的变化引起了公众注意,虽然迈克尔解释说这是疾病与多次意外导致的,但很多人还是难以相信肤色变白、头发变直和鼻子变挺的同时发生纯属巧合。



接着就是精神不稳定的传言和娈童丑闻。虽然法律和行业最终都没把他怎么样,但“怪人杰克”(Wacko Jacko)的昵称还是就此诞生。直到去世前,只要一有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新闻,八成都和那些丑闻有关。


再有就是这一次,指控 MJ 娈童的纪录片《逃离梦幻岛》。


这部片子卡到了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十周年的节点,又赶上了 Metoo 的浪潮,奥普拉和 Ellen DeGeneres 这样的意见领袖都公开表示支持受害者,倾向于认为迈克尔·杰克逊确实做过这事。打倒迈克尔的呼声从未如此之高。


整个北美几乎裂作两半。一边是他的忠实粉丝认为 HBO 吃人血馒头,一边是许多好莱坞艺人、电台和节目纷纷以表态或者下架 MJ 歌曲的方式站队支持该片。


MJ 毕竟只是一个个人,不是一个宗教,也不是某种体系。就像 NOISEY 音乐在微博中写的那样,“《离开梦幻岛》展现的,是一次长达四小时、迟来已久的对峙 —— 歌迷们深爱的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自 90 年代起就丑闻缠身的迈克尔·杰克逊之间的对峙。”


和当年的《辛普森一家》一样,这道选择题又将美国人民分裂成了两派。不过这次《辛普森一家》站到了杰克逊的对立面上:官方已经把杰克逊配过音的第三季第一集从全网下架,承认《逃离梦幻岛》“动摇了我们原有的立场”。


至于当时的另一位主创 Al Jean,更是在周三直接对媒体说:“我现在甚至认为,迈克尔·杰克逊参演《辛普森一家》最初目的就可能是勾引小男孩们。”


作为一个世界级文化 icon,MJ 可以弥合割裂的美国,也可以轻易地将美国撕成两半。





在真相大白之前,没有旁观者敢对这件事下定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迈克尔·杰克逊之所以能超越自己的歌迷群体成为一代文化 icon,正是因为他主动或被动地发挥了统一和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功能。他失去这个功能的时候,也就是文化 icon 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


作为工业化大娱乐业和粉丝经济下的初代偶像,迈克尔·杰克逊其实是个很好的样本,用来研究“偶像”以及他们究竟能给公共讨论和社会价值带来什么。


小报十年里,迈克尔·杰克逊的新闻被当作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人们并没有意愿去真正了解所谓的受害者说了什么,纵使没有法院和 FBI 的所谓定论,也不会影响 MJ 的作品被大众继续消费,他死后,他的作品每年仍然能产生 10 亿美元的价值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现在是美国 Metoo 运动高涨的时代,哈维·韦恩斯坦、凯文·史派西、路易 CK 这些巨星一个个倒下,美国娱乐行业的整体风向也再次偏向保守,文艺作品里所有的群体都要被精心照顾,此时文化 icon 身上的道德瑕疵即便没有被证实,但只要有半点风吹草动,就要以最严苛的标准被对待。


说到底迈克尔·杰克逊只是一面镜子而已,他可以在自由主义盛行、娱乐文化轰炸着美国的时代带领人们一起高唱爱与和平,也可以在保守主义复兴、政治正确唱主旋律的时代里,被一部分人继续奉若神明,但也被更多的人视为混蛋和魔鬼。


《逃离梦幻岛》放映之后,一位迈克尔·杰克逊的“前粉丝”表示选择相信那些控告者,谴责起了曾经的偶像。他说:


“我已经把迈克尔杰克逊的名字从我的推特简介,instagram 简介,所有的一切里删除了。我现在做的就像是当年人们对法老阿肯那顿做的那样,他们把他的名字从古埃及历史里移除了,销毁了他的每一个雕像。我现在也在做同样的事。”


而古埃及人民之所以选择遗忘阿肯那顿,也不过是因为他相信的是异教的神。


哪有什么永远的流行之王,不过是每个时代里任人打扮的一副皮囊。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