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苗欣宇丨尼泊尔和西藏的一场货币战争

2018-01-14 苗欣宇 骚客文艺

本       文       约       3000       字


阅       读       需       要


6min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西藏和周边的一些地区是有贸易传统的,从经济发展史上讲,不用我说,早期是以物易物。我们看一个有趣的现象,拉丁文中的“钱”(pecunia)的词源是“牲畜”(pecus),印度的“卢比”(rupee)词源也是“牲畜”(rupya),而藏文的“牛”字,其实就兼有“钱”“财产”的意思,这说明,牲畜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早期是世界性的实物货币。在西藏的经济史上,作为货币使用的实物还有盐(注释:参见《马可·波罗行记》)。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贵金属替代实物货币,金银便先后成为西藏的主要货币。在很多文献中,比如《西藏王统记》《汉藏史集》《米拉日巴传》等,都出现过“金币”“银币”的记载。据推测,这些“金币”“银币”不可能是西藏本土制造的,可能是由敦煌或其他周边发达地区而来。但金币、银币只见于记载,在考古中没有发现实物,恐怕有两点原因:一是数量太少,二是当时西藏的贸易量太小,根本用不着那么多金属货币。

到了16世纪,由于经贸发展,货币量的需求就大了,当时西藏用的主要货币是银子。

可我们的银子,是银锭。

明代无文螺丝纹十两银锭 

银锭在中原内地也是本位币,但中原有辅币,也就是铜板,而西藏没有。

其实银锭用起来是不方便的,交易过程中总要验成色、称重和切割。而西藏的交易对象尼泊尔,用的是银币。从实用性角度来说,铸币的好处是定型、定量、携带方便、便于计价,所以,西藏与尼泊尔之间逐渐形成了用银锭换银币的行为。

现有史料表明,大概在16世纪中期,西藏和尼泊尔就达成了一个协议,由尼泊尔铸币,而我们用等量的银锭换取银币。

这种银币叫坦卡银币。但银币在流通中是要磨损的,坦卡银币用了一百年,已经磨损减重,达不到面值重量,没人愿意使用,这就需要新铸银币替换旧币。尼泊尔方面的史料显示,1645~1650年左右,尼泊尔和西藏针对银币问题又进行了一次谈判,协议内容还是银锭换银币,但此银币非彼银币。

大概在1640年前后,尼泊尔的银币铸造进行了一次改造,以前用的是坦卡银币,新铸的是茂哈银币。

坦卡银币-阿拉·乌德·丁型银币

可问题是,两者的重量不一样了,坦卡银币重量在9.6~10.6克之间,而改造后的茂哈银币重量减为5.4克。

茂哈银币-加德满都王国银币

银币减重,从经贸的角度看来,应该说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西藏与尼泊尔的贸易越来越繁荣了,对小面值货币的需求更大了;但实际上,减重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无论坦卡银币还是茂哈银币,本质上都是代铸币,现在搞不清楚我们是不是要付给尼泊尔铸造费,资料里两种说法都有。对这个问题我也不费力去查了,简单地做一下推理吧。如果付铸造费,以前是10克银子做一枚银币,现在能做两枚,我们就要多掏出一倍的制作费用。如果不付铸造费,表面上看起来尼泊尔赔了人工火耗,但代铸币是人工做的,这就可以做手脚。

现在,尼泊尔方面提出制作减重的茂哈银币,最大的秘密就浮出水面了——

坦卡银币,直径26~27毫米,厚度1.2~1.3毫米;

茂哈银币,直径25~27毫米,厚度1~1.2毫米。

新的茂哈银币比旧的坦卡银币,感观上只是薄了一点点,体积差得并不多;可是,它们的重量却分别为5.4克和9.6~10.6克。

同体积、同密度,怎么可能重量差一倍?

如果是单一金属打造,这里没鬼,那才叫见鬼。

可怎么做的假呢?

再看数值:银的比重10.5,铅的比重11.34,铜的比重8.9。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付铸造费,坦卡银币必定掺铅,而茂哈银币势必掺铜。

如果付铸造费呢?

那还用说吗?如果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按照美国学者耿爱德的分析,尼泊尔在银币中掺杂合金,让他们获利8%,而我们付给对方的银锭里,还含有4%的金粉。里外里一算,尼泊尔在银锭与银币的交易中,赚大发了。而到了后期,尼泊尔造的银币甚至恶劣到半银半铜,就连尼泊尔自己的史书中都看不下去了,谦虚地称呼其为合金币。

尼泊尔人发现银钱兑换的奥秘之后,也很可能造了大量的劣质银币投入西藏市场,不但排挤了白银,还造成了银币的通货膨胀,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钱贱银贵。可我们交给尼泊尔人的是实实在在的银锭,而且还傻乎乎地等重兑换。

由此,二三百年里,西藏的白银大量流失。

这就是西藏与尼泊尔之间货币战争的源头。

使用茂哈银币一百年后,尼泊尔的货币信誉已经非常差了。恰恰就是这个时候,1769年,廓尔喀王朝建立。建立廓尔喀王朝的人叫Prithvi narayang,执政年代为1742~1771年。他的名字汉译方法并不统一,比较普遍的翻译为普里特维·纳拉阳(注释:邓锐龄先生用过“巴勒提那兰”的字样)。

中国(清)与廓尔喀边境形势

新王朝总得有点新气象,纳拉阳打算铸造新币。

既然是新币,自然在初期还是要拿出点诚意来的,所以,纳拉阳新币的白银成分还是比较足的,怎么也比茂哈旧币纯一些。

到此为止,我们还可以对这场货币战争抱有一定希望,只要新币信誉稳定了,逐渐淘汰掺假的旧币,这不是好事吗?

但是,又出问题了。

因为以前的尼泊尔茂哈银币上有旧王朝的徽记,有资料中说这是一种佛教标志,但新币上,廓尔喀把这些标志去掉了,纳拉阳还把自己的名字印了上去。

藏民觉得这不可接受,开始抵制新币。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新币旧币都在流通,但它们的成色是差太多的,很快引起了货币市场的混乱。

这时候就需要西藏地方政府和廓尔喀政府坐下来,商讨一个解决方案。

其实这个方案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会想出来的:政府出面,用新币收购旧币。

其实双方就是这么谈的,但结果却非常不好。廓尔喀方面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新币一枚换旧币两枚,等新币稳定后,西藏政府依然用银锭换取廓尔喀新币,但兑换比例不按以往的同等重量计算,而是改为新币六枚换银一两。

这是西藏政府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我们需要算一笔账,才能明白廓尔喀人在玩什么花招。

首先,旧币虽然成色非常差,但还不至于全是半铜半银,就算是旧币含银量平均值低到60%,就算旧币有磨损,但两枚旧币的含银量怎么说也要高出一枚新币。所以,廓尔喀用一枚新币换两枚旧币,等于白赚银子。

其次,西藏百姓手里都是旧币,这个兑换比例,等于让西藏百姓手里的财产贬值。而且,因为新币旧币加上数量不小的伪币同时使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价飞涨。

其三,廓尔喀新币的定值为一钱五分,但他们提出的银钱兑换比例为六枚钱兑银一两,这个比例就等于我们用一两银子换了含银量9钱的新币,西藏地方政府又白损失了一成。

其四,上一条是帐面上赔了一成,实际还远远不止。此前尼泊尔将大量的掺假银币倾入西藏市场,其实已经造成钱贱银贵,在银价升值的情况下还要搞9:10的兑换比例,通货膨胀会越来越严重,而银子却不断地流入廓尔喀。

按照廓尔喀方面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西藏的经济就要陷入混乱直至瘫痪,这是西藏地方政府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

所以,结果就是谈了,但谈完了没结果。

可无论政府怎么谈,老百姓还得做生意啊。

老百姓想了点土办法。既然你的旧币掺假,那我们的货也可以掺假,反正生意不能赔着干,所以,西藏将卖给廓尔喀的盐里掺土(其实以前西藏卖的也是岩盐,本来就含土,这次更甚,是往里掺)。

食盐糅土确实是缺德又坑人,但老百姓真是没办法,你还指望他们做什么呢?

不光商品掺假,西藏边贸城市聂拉木的地方官员,还搞了点地方土政策。

土政策跟食盐糅土的逻辑一样,那就是提高关税,反正我们不能赔。

这下子彻底搞乱套了。

按照马克思导师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按照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的,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

西藏与廓尔喀之间解决经济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了。

廓尔喀之役,攻克擦木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五月,廓尔喀兵犯西藏。后藏与廓尔喀的边境城市聂拉木、济咙(今属聂拉木县和吉隆县)很快被侵略者占领,一场货币引发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  推荐阅读  -

苗欣宇 | 生为活佛,活为枭雄,死得憋屈 

苗欣宇 | 乾隆的生日

苗欣宇 | 亲哥也是二姑父,舅舅兼任姐夫和岳祖父——瞧,一个蒙古家族的婚姻折腾史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张启琳

这是第 215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作家#余华#首次网络平台发表原创文章,@洪峰 @阿乙 @阿丁 @黄孝阳 @蒋方舟 @李海鹏 @李西闽 @苗欣宇 @任晓雯 @孙一圣 @谭伯牛 @王小山 @王元涛 @杨树鹏 @张发财 @郑小驴 @周云蓬 等作家邀你共享文学盛宴, @易小荷 @董啸 主编《soul客文艺:聚响》此地没有东拼西凑的烂俗网文,它是一个品格和品位俱佳的原创平台,精心书写与安静阅读的所在,感受文学带来的灵魂的颤栗?当当、亚马逊、京东有售,即日起在当当购买并发50字带图评论,有机会获得新年福袋,共100份,详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