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美亚细亚

Emily 思迪爱逛博物馆
2024-11-26

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州”,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



Asia一词虽然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但其所指的地域是不明确,且在变化中的。元前一世纪,Asia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直至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如今的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四川博物院的“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汇聚了来自亚洲地区巴基斯坦、叙利亚、日本、柬埔寨、黎巴嫩、中国6个国家的石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玻璃器、金器、丝织品等270件/套精致的文物,展示出亚洲古老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宗教精神、哲学思想,甚至国家建设的独特智慧。



亚洲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悠久。西亚文明大体指今日中东地区的文明,古代则是两河流域的文明。这里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今日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发源于这一地区。南亚是今日的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地区,东亚则是今天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而东南亚则主要是岛屿国家,当然也有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



展览分“悠远璀璨——两河流域文明”“兼容并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文明”“华夏之光——黄河与长江流域文明”三个单元,以全新的框架结构、叙事方式,多角度讲述亚洲古代人群的生产生活、手工技艺、文化艺术、宗教传播、丝路贸易等文明画卷。




01

悠远璀璨


两河流域,包括今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和科威特的部分地区。历史上,两河流域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河流中间的地方,这里的河流指的是位于西南亚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现今伊拉克境内。



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水冲击下堆积到河道两侧,形成了泥土肥沃、适于农耕的冲积平原,同时也孕育了西亚最早形成的古老文明。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的先民逐渐以狩猎采集过渡到定居生活,学会了饲养山羊和种植小麦。



大约6500年前,这里出现了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苏美尔文明,苏美尔人凭借不断升级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发达的灌溉网络,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建立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中心。




--- 新月沃土 ---


新月沃士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带肥洪的土地,因犹如一弯新月而得名。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诞生地之,约公元前3500年,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学会了制陶,发明了文字。这里出现了众多闻名世界的城镇、神庙、宫殿遗址,诞生了世界上著名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优秀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使新月洪土熠熠生辉、光耀至今。


在两河流域文明鼎盛时期,苏美尔人发明了最古老的人类文字之一的楔形文字;以月亮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制定了太阴历;发明了车轮、犁,将其应用于日常生产活动;他们在数学领域也有着惊人的成就,会使用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同时,苏美尔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公元前 3000年左右,数以十计的城邦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形成。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多见于黏士泥板上,少数见于石器、金属器上。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当笔,戳在泥板上,因书写线条笔直,形同楔形被称为 “楔形文字”。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主要的文字体系。




--- 多元共生 ---


公元前2400年,苏美尔人被阿卡德王国所灭,之后复兴,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006年再次被埃兰人和阿摩利人所灭,后者在前1894年建立起巴比伦城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随后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之后,两河流域又迎来了亚述帝国、由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统治,直到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国所灭。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征服了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埃及、波斯等地,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开启了希腊化时代。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希腊古典文明与亚洲诸文明彼此交融互鉴,多元文明因此在两河流域共生发展。



巴尔米拉城位于叙利亚中部,位于大马士革的东北方,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保存大都市的许多纪念性建筑,是地中海地区和古代东方的贸易中转站,持续繁荣约300年之久。



巴尔米拉处于1世纪-2世纪几种文化的交汇处,所以它的艺术和建筑能够把古希腊罗马的技艺与本地的传统及波斯的影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巴尔米拉艺术主要以墓碑和表现当地人生活细节的雕像最为著名。



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玻璃制作工艺日趋完善并向外传播。玻璃一度是相当贵重的材料,常用于制作护身符、随身饰品及高档容器。叙利亚人发明了玻璃吹制工艺,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玻璃器皿。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罗马帝国完善并发展了玻璃工艺,包括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等制作技术,并沿用至今。




--- 丝路晨曦 ---


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建立起了第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萨珊王朝,波斯开始了伊斯兰化。为了巩固统治扩大影响,波斯人采取了若千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联系的措施,为亚洲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台,也为丝绸之路西段的开发和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埃兰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是亚洲西南部的古老君主制城邦国家,在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湾北部,底格里斯河东部,现为伊朗的胡齐斯坦及伊拉姆省。约公元前3000年,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



埃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藏,是两河流域各邦掠夺的对象。富饶的两河流域平原,也是埃兰各邦掠夺的对象。因此,埃兰在历史上很早就受到两河流域国家的侵略和征服,但也多次侵略和征服过这些国家。受美索不米亚文明影响,埃兰文明一度成为波斯地区最古老辉煌的文明之一。



萨珊王朝也称波斯第二帝国(224-651),是在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及伊斯兰教流行之前的最后一个伊朗大帝国。萨珊王朝取代了被视为西亚及欧洲两大势力之一的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共存了超过400年。



萨珊王朝统治时期的领土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



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马文化。萨珊王朝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它的边界,影响力遍及西欧、非洲、中国及印度,对欧洲及亚洲中世纪艺术的成形起着显著的作用。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处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阿富汗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通过商贸与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02

兼容并蓄


印度河与恒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广袤肥沃的印度冲积平原,为早期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生产发展,人口增长。距今4500年前,有着独特文化面貌的印度文明,拥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建筑体系与较为完善的语言书写系统,以及璀璨的宗教文化。该文明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并辐射到东南亚一带。




--- 城邦兴起 ---


印度文明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城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方圆超过5平方公里,人口在4万以上。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遗址,约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是在雅利安人入侵前由古印度的达罗毗荼人所缔造的都市文明。



通过考古发现,该城市遗址东部为住宅区和工商业区;西部为砖砌卫城,卫城中心建有巨大公共浴池,附近还有谷仓和行政机构。整个城市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与公共浴场,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青铜器、农作物遗迹和印章等表明当时已达到较为成熟的文明阶段。





--- 欧亚交汇 ---


中亚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的统治时期,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塔克西拉遗址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其佛教遗迹有2000多年的历史,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是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的中心,也是南亚最丰富的考古遗址之一。中国高僧法显、玄奘等都到过这里。



公元1-2世纪,在希腊艺术的影响下,巴基斯坦北部犍陀罗佛教艺术开始兴盛,这是西方与东方文化交融的结晶。


犍陀罗国,是公元前6世纪已经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其核心区域包括今巴基斯坦东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其地处兴都库什山脉。这里不仅是印度大陆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且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连接点上,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自佛像艺术之起源,古犍陀罗佛教雕塑具古希腊、古罗马之写实典雅,熔古印度之慈悲神圣,大气而兼优美,崇高不失精致。而随着贵霜帝国的崛起,犍陀罗佛教艺术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



从佛像扩展到建筑、绘画等领域,犍陀罗艺术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三种元素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式,对中国隋唐美术影响很大,成就了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一批中西合璧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




--- 文化传播 ---


伴随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往来,印度文化在东南亚各国广泛传播,其中,对柬埔寨的影响尤为深远,主要表现在宗教、风俗、艺术等方面。柬埔寨的宗教体系庞大丰富,从祖先崇拜到婆罗门教与佛教并存,再到印度教与佛教共生,各教各派在这里交替发展。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吴哥窟的浮雕极其精致,且富有真实感,是整个吴哥艺术的精华,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



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当时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表现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才能。




03

华夏之光


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距今1万年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绽放,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中华文明在起源与发展阶段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其绵延发展的基础和多民族国家大一统之特色。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促成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



--- 古国荣耀 ---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与引领者。黄河流域卒先进入青铜时代,继而影响到长江流域。



青铜器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明高度发达的文明程度,见证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古代国家的建立,大型城市的出现,礼仪制度的设定,中国文字的发明等等,无不彰显出文明古国的无上荣光。





--- 交流融通 ---


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中国与西方开始了长时期大规的经济文化交流。以长安为起始点,通过河西走廊,建立起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自汉武帝时就己开通,以长安为起点,沿河西走廊跨越沙漠和绿洲,途径西亚,到达地中海诸国。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交融。



西夏在公元11世纪初攻取河西走廊,占据丝绸之路主动脉,这对陆上丝路贸易产生了强烈影响。西夏以此为契机,与周边各民族、各政权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在党顶民族特色基础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西夏文化,其中西夏文字是最为耀眼的明珠。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形成,泉州、广州等沿海城市成为其重要港口。千百年来,苍茫大地间的斑斑足迹与万顷碧波上的点点帆影,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与文明互鉴。



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历史上的亚洲各文明各美其美,互通有无。今日的亚洲各民族文化多元,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文明华章。




04

展览信息


四川博物院的“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中,包括石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玻璃器、金器、丝织品等众多种类。270件/套的文物中汇聚了来自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叙利亚等国家文博机构的143件/套文物;精选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所藏精品文物共127件/套。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发现中医之美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

内蒙古文物菁华展——长城内外皆故乡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华夏之华

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富贵长春

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福寿文化

故宫敦煌特展——敦行故远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四川博物院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迪爱逛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