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不到桃花源,他俩去崂山做了“神雕侠侣”

2016-06-12 发现你的生活美学 拾遗
拾遗物语怎么就抽不着好烟?怎么就穿不上名牌?怎么就买不了好车?怎么就住不进别墅?……在我们永不知足地追求钱和物时,有一对夫妻,却放弃了高薪生活,从闹市搬到深山,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我们总以为:物质越丰富,生活品质就越高。但这对神仙眷侣说: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东西,人生品质更在于心灵的快乐。
寻找无争的桃花源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崂山一栋石屋上。山里的清晨,一切都还是静悄悄的。但邢振已经开始了今天的劳作。穿线,接线……她正在用最传统的方式织布。
你一定觉得惊讶,这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有人自己织布?更让你吃惊的还在后面,何止是织布,他俩连制盐、制皂、做鞋、发电等,也都是自给自足。他俩,已这样在山上生活了5年。
出生于青岛的唐冠华,以前开了家设计公司。做设计赚了点小钱后,就成了背名牌包、戴名牌表的“有为青年”。然后跟着朋友去见世面。看娱乐城的灯红酒绿,看洗浴场的肉体横陈,看赌场上的挥金如土,这段时光,后来被他定义为:“体验了一把骄奢淫逸的资本主义生活。”
最初的刺激很快散去,他继而觉得虚无乏味,还混杂着恶心,感觉像被人打了一闷棍。他扪心自问:“追求钱的过程,你真的快乐吗?”“这样花钱时,你真的快乐吗?”
即使不快乐,还是被“钱”绑架了,被“社会规则”胁迫了。正如商人亲戚教育他的:“小唐啊,别整天搞那些没用的,要多赚钱,就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会装大爷也会装孙子。”
有一天,饭桌上,一位叨叨念的长者,指着他戴的表说:“你看你现在戴的是劳力士,你要想保持这种状态,就要继续奋斗知道吗!”一直沉默的冠华骤然站起,摘下手表,狠狠砸在地上,抽身而去。“我好像一下子顿悟了。”
“人生品质取决于物质快乐?还是心灵快乐?”那晚之后,冠华停下工作,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认识了一个到中国支教的法国人。法国人说:“大多中国人都只为钱活着,但欧洲人不是,我们会有各种人生追求,无关你拥有多少套房子,也无关你拥有多少奢侈品,只关乎你是否活成了自己的样子。”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想去寻找另一种生活。”冠华怯怯地向女朋友坦承。没想到邢振竟然双眼放光:“我早就觉得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合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但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两个人的手,紧握在一起。
建一个自己的“理想国”
2011年,两人一番寻访后,在崂山租了一间倒塌的砖房,开始打造自己的“理想国”。
他俩找来石头、废钢材、废木头、芦苇和竹子,搭建起一个两层小屋。
第一层是用石头砌成。第二层四壁全用芦苇覆盖,半透明帷帐罩着榻榻米床。再在地板上铺一层碎砂。碎砂上放一块褐色木板,上面摆上一茶碗一松塔。
茅厕就修建在房子旁。在地上挖一个大坑。坑顶铺上竹木地板,再用芦苇围起来做成墙。竹木地板上打个大洞,放个自制马桶就可以出恭了。
走进厨房放眼一望,只见架子上站着一排瓶瓶罐罐,上面贴着醋、酱油、海盐等标签。那是他们做实验的成果。盐是蒸馏海水做出来了,醋和酱油等也是自做的。
自制的鞋
自制的纸
自制的皂
自制的陶
房子建好后,他俩开始拜访各类手工艺人,学习如何酿醋,如何造纸,如何制皂,如何养蚕…………
织布
染布
制衣
邢振学会了制作各种纺织品,蚕丝、牦牛毛、麻线,都可以用来做衣服,她给冠华做了好几件单衣,还给自己做了件棉袄。
种植蔬菜
采摘樱桃
前院种了油菜、生菜、韭菜后院种了樱桃、石榴、梨……靠墙还有葡萄架,上面爬满绿叶,“葡萄有点酸,需要再嫁接一下。”院内窗台上摆着一盆盆绿植,“这是三七,把叶子摘下来,碾碎了敷在蚊子咬的包上,三秒止痒。”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两人就这样自给自足,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并为小院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自给自足实验室。
“你越需要光,就越看不见”
在山上自己做饭,水好饭香,作息是看太阳,基本不看表。太阳出来就起床,先活动筋骨,然后或泡茶看书,或焚香弹琴。或男耕女织,或下山办办要事。晚上九十点钟就打坐,享受和感知生命带来的愉悦。不再为物质而仓促奔忙,不再为物质而勾心斗角。
这样的日子一长,冠华和邢振就感觉,另一个更有力、对细节更敏锐的自己,从体内慢慢生长出来。
 一只手掌心大小的蜘蛛在地上爬。“它很胆小的,不会伤人。”邢振柔声说。清晨醒来,看到野猫钻进厨房,“我坐起来看着它,它也看着我,我不知它想什么,它也不知我想什么,这刻就很好。”
用自酿的樱桃酒招待朋友
一只刚学飞的小鸟扎进屋子,找不到出口,惊慌失措。唐冠华抓住它,拿给邢振看,邢振摸摸鸟头说:“别怕,我们不会伤害你”。冠华走到院里,一松手,鸟振翅飞走。自然治愈了邢振的恐鸟症。原来她害怕任何有喙的东西。但现在她学会了养鸡。“鸡其实很弱小,晚上光线弱时,真是呆若木鸡,很容易被山猫叼走,连呼救能力都没有。我现在不怕鸡了,我要保护它们。”
有晚,冠华半夜回家。无月,便用手机照亮。光弱,只能照亮眼前,而四周漆黑,冠华踉跄而行。摔了一跤后,他关了手机,摸黑前行。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眼睛适应黑暗后,竟可以看清路了。“你越需要光,就越看不见。”这是冠华的体悟。
这个光,不也是我们追逐的物质吗?我们总以为,物质越丰富,生活品质就越高。于是拼命追求钱物,越追求越深陷其中,不得自拔。“在山上生活五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物质。”
太多的物品,太多的社交,太多的工作,太多的信息,太多的爱好,太多的计划,…………我们就这样奔忙着。“忙”的左面是“心”,后面是“亡”,人太忙,心就死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断舍离”。“把对物质的依赖减小到最低程度,而把精力放在最值得自己关注的地方。”“人这一生要找一件对的事情来消耗生命。不要当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未曾真正活过。”这是冠华的体悟。
在山上住了两年后,两人从情侣变成了夫妻。然后,有了一个新想法,根据自己的实验性生活,做一本现代版《天工开物》。“这是一本自给自足指南,让更多想过田园生活的人,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式。”
“这不是倡导苦行僧式生活,而是研究如何生活得更健康;这不是反城市化,而是在体验人最重要的必需品是什么。”邢振说。
聊着聊着,冠华拿起吉他,自弹自唱起来,歌声清澈温柔:“金黄发儿蒲公英,到老变成白头翁,它送它的小儿女,飘到远方去旅行……”他低头弹琴,刘海滑下来,盖住半边眼睛,模样依然少年。
文字为「拾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拾遗热文

他在绝壁之巅钻研土著农耕,种出的稻果竟然“成了精”

你以为高考完就离开了地狱,其实你离开了天堂

70年修50万支钢笔,他把自己活成了京城最后的奢侈品

捡一方石头,种一茎菖蒲,你便成了山野隐士

为讨妻子欢心,他竟然复活了一门传统手工艺

你的生活美学指南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