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毒竞赛:科学家与下毒者的猫鼠游戏

黛博拉·布鲁姆 非虚构时间 2023-08-03

“布鲁姆将化学和犯罪小说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个邪恶的、令人手不释卷的故事,读起来更像雷蒙德·钱德勒而不是居里夫人。”——《纽约观察家报》
在20世纪初的纽约,毒物为完美犯罪提供了一条捷径。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办法能检测出尸体中的有毒物质,下毒者在用毒药解决麻烦后可以逍遥法外,以至于下毒杀人盛极一时。
当时,科学在坦慕尼协会控制的验尸官办公室里没有一席之地;而且腐败猖獗,死亡证明由警察出具,只要买通,死者哪怕七窍流血也会是“自然死亡”。
此外,20世纪初的工业创新使得大量现代毒药涌入美国,为聪明的下毒者创造了新的机会,也为早期的法医侦探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人为情为财下毒害命,更可怕的是,美国政府为了禁酒,公然在酒类饮品中下毒……
所幸,1918年,一位超凡的病理学家查尔斯·诺里斯排除万难获得聘用,成为纽约首位训练有素的药物检测者,随之,下毒游戏永远地改变了。诺里斯甫一上任,就招募了天才的化学家亚历山大·格特勒,二人一起创建和领导了该市首个毒理学实验室。
在他们的努力下,毒理学在美国成为一门令人敬畏的科学,他们开拓性的科学侦察工作,不仅让许许多多下毒者无所遁形,也让司法系统面目一新,而他们培养的人才也散布到美国各地成为法医办公室的负责人和中坚力量。诺里斯和格特勒以自己的科学贡献,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毒理学的先驱和司法的守门人。


《毒理学破案手册》
(美)黛博拉·布鲁姆 著 温华 译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新书《毒理学破案手册》讲述的就是关于化学和刑侦、毒药和谋杀的迷人故事。
作者黛博拉·布鲁姆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终身顾问、普利策奖得主,她通过11种具有代表性的毒物和相关著名案件的侦破,简述了毒理学这门现代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的诞生以及随后的应用


黛博拉·布鲁姆(Deborah Blum)

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项目(KSJP)负责人,Undark杂志的创刊出版人。她还是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的前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终身顾问。1992年,她因灵长类动物研究系列报道获得普利策奖。此外,她还为《纽约时报》《连线》《时代周刊》《发现》《卫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撰稿。


在现代毒理学诞生之前,人类经历过一段黑暗的历史,因为缺少识别方法,下毒者往往逍遥法外,因而下毒杀人盛极一时。
毒理学诞生之后,毒理科学家成为下毒者的天敌,黛博拉·布鲁姆把他们之间的角逐比喻为一场致命的猫鼠游戏,要在智力上一较高下。下毒者不断转换战场,科学家不断升级技能,好一场精彩的下毒竞赛——



下毒竞赛

——《毒理学破案手册》序言 

(美)黛博拉·布鲁姆 文,温华 译


直到十九世纪早期,还极少有工具可以检测尸体中的有毒物质。


有时候,调查者会从死亡之前的极度痛苦推断出毒物,或者通过将受害者的最后一餐喂给动物来立案,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下毒者会逍遥法外。


其结果就是下毒杀人盛极一时。毒杀在消除挥之不去的困难——比如富有的父母活得太长这类情况——时是如此常见,因此法国人给化学成分砒霜起了个绰号,叫“继承药粉”。


纪录片《毒理学破案手册》剧照


一八〇〇年代的化学革命改变了这类谋杀的相对容易性。科学家们学会了分离和辨认组成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元素与化合物,并逐渐建立了一份目录:化学元素周期表。


一八〇四年,钯、铈、铱、锇、铑元素被发现;一八〇七年,钾和钠被分离出来;一八〇八年分离出了钡、钙、镁和锶;氯的分离则是在一八一〇年。


研究者们一旦了解了单个元素,便会进一步研究其相应的化合物,考察各元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成为独特的化合物或者常见物质的,例如钠氯化合物就产生了基本的食盐(NaCl)


“毒理学之父”马修·奥菲拉


研究基础化学的科学先驱们不会专门考虑毒药的事。但其他科学家会。一八一四年,在这波科学发现的热潮当中,西班牙化学家马修·奥菲拉出版了一部有关毒药及其检测的专著,也是同类书中的第一部。


奥菲拉怀疑,像砒霜这样的金属性毒物在人体组织中可能是最容易检测的,他由此出发展开了研究。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已经发展到了进行分离砒霜的首次实验。十年之内,更加可信的实验被设计出来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刑事诉讼。


由砒霜和铜绿制成的颜料和墙纸,曾在维多利亚时代广受欢迎


然而,正是这种使分辨老式毒药成为可能的科学原理,也让新式毒药的致命组合变得唾手可得。吗啡在一八〇四年被分离出来,同一年,钯被发现。一八一九年,从亚洲马钱树(拉丁文名字Strychnos nux vomica)的种子里提取出了马钱子碱。致命化合物毒芹素也于同一年从铁杉中分离了出来。化学家在一八二八年从烟叶中巧妙地提取出了尼古丁。被一位毒理学家描述为“高纯度状态下可能是人类已知最具潜力的毒药”的乌头碱,于一八三二年在开着美丽花朵的附子类植物中被发现了。



尽管研究者们已经学会分离这些生物碱——其中混合着部分氮的有机(碳基)化合物——他们却并不知道如何在人体组织里找到这些毒药。奥菲拉本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尝试,担心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位恼火的法国检察官,在十九世纪中叶一个涉嫌用吗啡谋杀的审判中宣称:


“从此以后,我们可以告诉未来的那些投毒者,不要使用金属性毒物了,因为它们会留下痕迹。用植物性毒药吧……什么都不用怕,你的罪行不会遭到惩罚。没有犯罪事实(物理证据),因为根本没法发现它。”


由此开始了一场致命的猫鼠游戏——科学家和下毒者成为敌人,要在智力上一较高下。一把枪也许会在盛怒之中开火,一块石头会被不小心扔出去,一把铁铲会在盛怒中挥起来,但致命的毒药却需要精确的算计。



因此,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当砒霜这样的金属性毒物在人体内已经可以检测到时,明智的杀人者都对它们退避三舍。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一项关于毒药诉讼案的调查发现,砒霜杀人案在下降。同时,更加棘手的植物类碱在杀人犯中变得更流行了。


作为回应,科学家们也加紧了在人体组织中捕捉生物碱的努力。终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一位离群索居又专心致志的法国化学家让-S.斯塔弄清楚了如何从尸体中分离出尼古丁,一种烟草里的植物碱。其他植物性毒药很快变得更易获得,这下化学家们能够为刑事调查提供新的帮助了。于是,毒理学日益成为需要被认真对待的领域,尤其是在欧洲。


《毒理学破案手册》剧照


相关知识与科学测定方法跨越大西洋传到了美国。一八九六年问世的《法医学与毒理学》一书,由纽约一位化学家和一位法学教授合写,记录了科学家与谋杀者之间依然激烈的竞赛。


在纽约一个值得注意的案例中,一位内科医生用吗啡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将颠茄滴入她的眼睛,以消除会暴露实情的瞳孔收缩。直到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家鲁道夫·维特豪斯,一八九六年那本书的作者之一,在法庭上用同样可怕的方法向陪审团证明了这个过程,那位内科医生才被定罪。维特豪斯承认,那番演示中的表演技巧与科学成分不相上下,毒理学仍然是一个充斥着“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原始研究领域。


《毒理学破案手册》剧照


在二十世纪早期,工业创新让大量现代毒药涌入美国,为聪明的下毒者创造了新的机会,也为该国早期的法医侦探带来了新的挑战。吗啡进入了治疗婴儿牙痛的药品目录,鸦片成为常规处方镇静剂,砒霜则是从杀虫剂到化妆品几乎任何东西里的成分之一。


汞、氰化物、马钱子碱、水合氯醛、氯仿、硫化铁、乙酸铅、石炭酸等,新的化学产品摆满了医生办公室、商店、家里、药房和杂货店的货架。一战期间,毒药成了作战武器,为一战赢得了“化学家战争”之名。伴随着禁酒令的开始,一场新的化学战争在酿造私酒者与官方化学家之间激烈展开,后者努力使私酒成为一种致命的混合物。在纽约烟雾缭绕的爵士酒吧里,每一轮鸡尾酒的调制都变成了一场俄罗斯轮盘赌。


几乎还未成型的毒理学根本无法与毒药的泛滥同步。虽然几位顽强的研究者一直在出版相关指南并编撰这一学科的教科书,但仍然有太多的新化合物并未得到分析,而大多数医生对这一学科知之甚少,或者毫无相关训练。


《毒理学破案手册》剧照


但是,在一九一八年,纽约市进行了一次彻底改变毒药游戏的激进改革,将毒理学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在一系列涉及验尸官贪污和凶手逃脱法律制裁的丑闻的助推下,该市聘用了首位训练有素的药物检测者,一位名叫查尔斯·诺里斯的超凡的病理学家。甫一上任,诺里斯就迅速聘用了一位名叫亚历山大·格特勒的异常勤奋又极具天分的化学家,并说动他创建和领导该市的首家毒理学实验室。


诺里斯和格特勒共同将这个国家的法医化学提升为一门令人敬畏的科学。通过开拓性的科学侦察,他们在法庭上赢得了受人尊敬的地位,讨伐了威胁公众健康的化合物,阻止了爵士时代的许许多多下毒者。随着他们坚决地克服每个新案例中面临的障碍,从人体组织中提取毒素的创新实验方法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科学贡献成为未来一代的宝贵遗产。



然而,我们的故事开始于查尔斯·诺里斯和亚历山大·格特勒上任之前,亦在法医毒理学被公认为一门完全站得住脚的科学之前。故事从这个城市冰冷灰暗的一月开始,此时,一个看起来特别不像杀人犯的连环杀手,决定在毒药竞赛中采取行动。


 20世纪初的历史和科学惊悚片

科学家与下毒者的猫鼠游戏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纽约观察家报》《出版人周刊》联合推荐

《毒理学破案手册》

(美)黛博拉·布鲁姆 著,温华 译

ISBN:9787532791132

定价:56元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毒理学破案手册》讲述的是关于化学和刑侦、毒药和谋杀的迷人故事,作者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终身顾问、普利策奖得主,她通过11种具有代表性的毒物和相关著名案件的侦破,简述了毒理学这门现代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的诞生以及随后的应用。

在20世纪初的纽约,毒物为完美犯罪提供了一条捷径。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办法能检测出尸体中的有毒物质,下毒者在用毒药解决麻烦后可以逍遥法外,以至于下毒杀人盛极一时。当时,科学在坦慕尼协会控制的验尸官办公室里没有一席之地;而且腐败猖獗,死亡证明由警察出具,只要买通,死者哪怕七窍流血也会是“自然死亡”。此外,20世纪初的工业创新使得大量现代毒药涌入美国,为聪明的下毒者创造了新的机会,也为早期的法医侦探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人为情为财下毒害命,更可怕的是,美国政府为了禁酒,公然在酒类饮品中下毒……

所幸,1918年,一位超凡的病理学家查尔斯•诺里斯排除万难获得聘用,成为纽约首位训练有素的药物检测者,随之,下毒游戏永远地改变了。诺里斯甫一上任,就招募了天才的化学家亚历山大•格特勒,二人一起创建和领导了该市首个毒理学实验室。在他们的努力下,毒理学在美国成为一门令人敬畏的科学,他们开拓性的科学侦察工作,不仅让许许多多下毒者无所遁形,也让司法系统面目一新,而他们培养的人才也散布到美国各地成为法医办公室的负责人和中坚力量。诺里斯和格特勒以自己的科学贡献,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毒理学的先驱和司法的守门人。

本书出版后在美国大受欢迎,由作者编剧,拍成了同名纪录片。

 

作者简介

黛博拉·布鲁姆(Deborah Blum),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项目(KSJP)负责人,Undark杂志的创刊出版人。她还是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的前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终身顾问。1992年,她因灵长类动物研究系列报道获得普利策奖。此外,她还为《纽约时报》《连线》《时代周刊》《发现》《卫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撰稿。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用故事,进入真实 | “译文纪实”系列全书目
书单|一流的犯罪故事,不必虚构
恶魔是否一直逍遥法外?正义是否永无实现之日?
李玫瑾:变态杀手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危险的熟人,防不胜防的施暴者
亲密伴侣为何变身致命爱人?| 新书上架
她,是被害人,还是说谎者?| 一桩难以置信的性侵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