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文 | 心之助
▍人性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
上大学的时候,舍友小霞被评选为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和她一起竞争的是班级的另一个女孩儿姚芳。二人都很优秀,只是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方面,小霞要比姚芳更积极一些,因此姚芳就落选了。
不成想气急败坏的姚芳就去学院领导那里告状,说小霞私下里是一个人品很差,而且经常拿着父母血汗钱胡吃海喝的人。
经过学院调查,最终经证实姚芳所言为虚,而小霞依旧得到了原本的奖学金。姚芳成了过街的老鼠,被很多人避而远之。
编造的是谣言,折射出的却是人性。
这种嫉妒的行径背后,其实是一种“见不得别人好”的人性在作祟。
我们生活中好像处处都会有这种人,只要听见别人过得好了,就会各种讽刺挖苦。
看见别人一毕业就会应聘到好的公司,就酸酸地议论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看见别人升职加薪,就在暗地里说肯定是私下里和哪个领导走得近,所以才升职;
听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名校,心里就会犯嘀咕说,名校毕业以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忙着改变,而另一些人一觉醒来后发现世界都变了,却说别人都膨胀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李佳琦花了1.3亿购买豪宅而登上了微博热搜,引来骂声一片:
“李佳琦一个卖货的,凭什么买那么好的房子。”
“这场疫情,他捐了多少。”
“你们买的每一只口红,都成了内环线大平层的砖下之魂。”
言语间的冷嘲热讽,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涌出的一股酸意。
先不说他在疫情期间捐赠了成千上万的物资和金钱,就拿他在直播这条路上付出的心血来说,就足以让很多人闭嘴。
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农村小伙,几年间平均每年直播365场以上,最多的一场试了380多支口红的拼劲,并非常人所拥有。
生活的一切都献给了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有的只是一场接着一场的直播等待着他,这种忍受孤独的自律也并不是行不及言的人所能够企及的。
将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充满了生活,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炎,随身都要带救命药,从一个精神的帅小伙瘦到脱相,强度之大也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经历如此逆境,肩负如此重担,还会被很多人指责。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那样: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见不得别人优秀,自己往往更平庸
蔡元培在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久,就一意孤行地聘请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年仅26岁的胡适担任北大的文科教授。并且为胡适开出高薪,从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他们并不会衡量胡适的才学与思想是否和报酬相匹配,只看到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晚辈拿着高昂的工资赶超了他们。
于是就会有一些气不过的人找到蔡元培,提醒他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要被喝了两天洋墨水的人所蛊惑,以免失节。而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冥顽不灵的老腐朽,依仗着自己那一点点的才学便倚老卖老,更别说在学术上更进一步。
蔡元培并没有直接的反驳他们,只是给那些状告者每人送了一包茶叶,但却唯独没有给胡适。于是那些人便沾沾自喜的认为蔡元培听了他们的劝阻,便聚在一起庆祝。
蔡元培得知后在一次校务会上说,胡适的肚子是干净的,一心办学为民。而有些人却炉火中烧,一肚子歪点子、脏思想,茶叶能清肠胃,送给你们是帮你们解毒。
人的上升通道有两种,一种是自我能力的提升,一种便是拉低诋毁他人,毫无疑问肯定是第二种的见效更快,并且成本更低。
所以就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别人的优秀,自己不是想着怎样去超越,而是想着怎样拉你下水。
这就正好验证了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它是指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而这些能力欠缺者往往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有人说我变了,我只不过原来一身泥,因为有人在井边看着我,觉得挺好玩儿,后来我上来了。洗干净换身衣服开车走了,井边的人却说我膨胀了,其实不是我膨胀了,而是他失落了。”
那些生活平庸见不得别人好,看不得别人优秀的人往往有着很重的戾气。只因自己生活在泥潭中,所以就用自己引以为傲的穷人思维,愤恨着岸上的人。
因此见不得别人优秀的人,自己往往更平庸。
▍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有一个作者曾说:“生命太短,没时间自怜,也没时间嫉妒。”
高晓松是一名清华的高材生,同时是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并且都做得很优秀。如此盛誉在身,他却从来不会依仗,更不会见不得别人的好。
相比而言,王小波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生前饱受争议,被外界视为“低俗小说”,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糟粕文学”。
而在一次节目中,高晓松却说,以我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名,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承认别人的优秀,就是自己优秀最好的证词。
高晓松的承认证实了他的人生格局:多善意,少善妒。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穷人最缺什么。
有一个回答是这样:表面上缺资金,本质上缺野心,骨子里缺少改变的勇气和行动力。
聪明的人从始至终都知道风生水起,全靠自己,对别人释放出的恶意,自己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而愚蠢的人却始终着眼于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得失,别人只要比自己的地多出分毫,就会心不平衡。
准确的来说,这样的人拥有着的是一种同伴压力,平常人肯定不会对优秀自己很多的人有任何的嫉妒。
对待同伴压力,心理学上有一种绿灯思维:具有绿灯思维的人,永远会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别人卓越的品质。他们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承认自身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获得长期的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
因此人生中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也有一种格局,叫成他人之美。
嫉妒是人的一种本性,但不将本性释放于他人,则是一种修养,我们无法压制本性,但可以做到有修养。
深以为然。
一束光打进了房子里,有的人看到了明亮,但却总有人看到尘埃。同理,优秀的人释放光彩,有的人感到压力,然后奋起直追,但却总有人报之以恶。
《论语》中说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人性的善与恶,方寸之间,纤毫必现。
余生不长,看淡世事的相待,做好自己的眼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