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岸见一郎: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按:本文选自《被讨厌的勇气》,本书有两位作者。其中一位是岸见一郎,日本哲学家,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另一位作者是古贺史健,日本自由作家。他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本书全篇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主要介绍了关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文|岸见一郎


哲人:你害怕被别人讨厌吗?


青年:是的。


哲人:我也是,我也不希望被别人讨厌。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会有讨厌我们的人,这是事实。当你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青年:那当然是很痛苦啊,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我会招人讨厌,我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


哲人: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哲学巨人康德把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也就是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按照这种“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这样生活的人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源自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青年:从下面向上推?


哲人:石块无力。一旦开始从斜坡上滚落,就会按照重力、惯性等自然法则继续滚动。但是,我们并不是石块,而是能够抵抗倾向性的存在,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并重新爬上斜坡。也许认可欲求是自然性的欲望。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棱角变得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根本不可能!




青年:您是说对抗本能和冲动便是自由?


哲人: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独自在宇宙中生存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谓自由了吧。


青年:是什么?


哲人: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的权利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青年:但是……


哲人: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青年:不对!绝对不对!这不是自由!


哲人:你一定认为自由就是“从组织中解放出来”吧。认为自由就是从家庭、学校、公司等团体中跳出来。但是,即使跳出组织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




青年:……先生是在对我说要去惹人厌吗?


哲人: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去作恶。这一点请不要误解。


青年:不,不,那我换个问题吧。人到底能不能承受自由之重呢?人有那么强大吗?能够自以为是地将错就错,即使被身边人讨厌也无所谓吗?


哲人:这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激流勇进,这才是自由。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我,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说,我想要自由地生活。


青年: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


哲人:是啊。“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而“是否讨厌我”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如果用谚语说的话,那就是“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则是那匹马的课题了。


青年:那么结论呢?


哲人: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延伸阅读

认识人性:理解自己和他人|阿德勒

阿德勒:影响我们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解释

阿德勒: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阿德勒和他的50句醍醐灌顶之言

思想的差距,大于生与死的差距

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

灵魂三境:没有灵魂的人,谈什么活着

允许自己无知,宽容别人无知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

托尔斯泰: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每种残忍本能的背后,都是心理的缺失

叔本华:真正的智者并不过分地未雨绸缪

最能洞察人心的7个细节

真正的强大,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