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凡·高之眼”观世:不只活着,更要体味生活
随“凡·高之眼”观世
不只活着,更要体味生活
编:R先生
1882年凡·高给提奥的信写道,“在别人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即使这是事实,我也有雄心以作品证明,这样毫不足取的人内心是怎样的。它的基础是爱而非恨,是热情而非冷漠。”
当向日葵、自杀、天才、病人等标签被摘下,真实的凡·高,他的画作,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凡·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
这幅画被认为是凡·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向日葵》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五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
▌夜晚露天咖啡座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兰 1888 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画中被灯光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凡·高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夜间室内咖啡座》是知名的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之一。
这幅右下角有着凡·高签名的画作描绘的是室内的咖啡馆的场景,处在画面中间位置的门帘半开半掩着,据推测门后面有很多独立的小房间。
五位顾客沿着墙坐在左右两侧,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面对着观众,在他一侧房间中间部位有张台球桌。
画面中的五位顾客被描述成喝醉酒在昏昏欲睡的流浪汉以及妓女和嫖客,有学者说咖啡馆是穷困潦倒的人和妓女夜间出没的场所,这在画面远处的角落里得以体现。
▌星月夜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
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
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
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
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罗纳河上的星夜(星空) 荷兰 油画 奥塞美术馆 1888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杨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
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凡·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
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
记得一句关于凡·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凡·高也只能,毁灭了自己。”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 荷兰 油画 科伦·米勒博物馆藏 1885
《吃土豆的人》展现出贫苦的一家人劳作一天,晚餐桌上的主食却只有土豆而已。
画中右手边的老妇人,生活的重压剥夺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机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与餐桌上的任何一个人交接。
画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对面的母亲,似乎为自己的胃口充满了负罪感。
昏黄的灯光下,围坐在餐桌边的一家人眼中却仍然透露出饥渴的神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他们的哀伤……
▲鸢尾花 荷兰 梵高 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藏 1889
《鸢尾花》是凡·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目前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
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
连花叶也绿中偏蓝,缘情随性的。那忧郁的蓝色属于他,伴着生命而来。
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
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
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荷兰 油画 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藏 1888
1888年2月21日,凡·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
他在一封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
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
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
这座吊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现在已另外在别处建筑新桥。
1888年6月,凡·高来到离阿尔50公里的圣玛利,这是地中海边的渔村,他在此完成了几幅以渔船为画题的作品。
变化万千的海面虽然美丽而奇幻,却不如形状变化多端、红绿色对比强烈的渔船更能深深打动他的心。
他把眼睛所捕获的色彩鲜丽的渔船,清晰地画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来暗示远方,让人感到这是采用了日本版画中扩大空间的手法。在细部的省略与夸张的变形中,则突出了空间上的深度。
▲麦田上的群鸦,1890,油画,50.5 x 103CM,现藏梵高美术馆
古典主义画作着重形体和轮廓,强调精确素描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画作如同美化的照片般,纯粹而唯美。
但凡·高则不满足单纯“模仿事物形象”,而是要借助绘画“表达感受和情绪”,直接将艺术推入纯然心灵的全新境界。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凡·高精装画册《凡·高:追梦赤子心》。这部8开本、重达8公斤的艺术巨作,完整描写了凡·高坎坷而短暂的一生,包含了凡·高几乎所有著名画作,由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专家团队与印刷团队共同校色,欧洲进口哑粉纸上的超大画面完美呈现了凡·高画作里灵魂的燃烧。
也许,每一个喜欢凡·高的人,都有一段孤独而坚持的时光,都有一颗像凡·高一样孤寂而又纯洁的赤子之心,也会因此从他的画作之中收获满满的感动,被他的纯粹和真诚所治愈,获得勇敢面对孤独的力量。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凡·高:追梦赤子心》,像凡·高一样去追梦,像凡·高一样勇敢且深情地活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