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复杂表象中,如何一眼洞穿本质?

先知书店 少数派悦读 2022-07-11


思维之火
在复杂表象中,如何一眼洞穿本质?
文、编:少年X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总以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环境和机会,然而事实上,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机遇,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大相径庭。

上个世纪80年代,改开之风乍起,一对双胞胎兄弟,同时选择了下海经商,在相距不远的国道旁,各自开了一家饭店。

开业后不久,两兄弟发现,虽然国道上车来车往,却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吃饭。

眼看生意要黄,哥哥对饭店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展示丰富的菜品、降低饭菜的价格、播放吸引人的音乐、制作鲜艳的广告牌……但收效甚微。
 
而弟弟却什么也没做,只是在饭店旁边建了一间干净卫生的免费厕所,生意却一天天好了起来。

原来,只有长途跋涉的司机们才需要下车“方便”,而这些司机,刚好也是需要吃饭的“精准流量”。

——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机遇,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不仅普通人的创业如此,即便是聪明人遍地的科学界,思维方式的差异,仍旧会造成巨大的命运差异。

在天文学史上,曾有过这么一个故事:

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曾观察星象长达20年,积累了海量的精确数据,因为相信“地球中心说”,因此始终无法对数据做出突破性的解释。

临终前他感慨地说:“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在天文学上有开创性的成就......”

然而,作为第谷的得意门生开普勒——他在拿到老师的数据后,把数据嵌入了“太阳中心说”,短短几年内就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被誉为“天文立法者”而名垂天文史。

——面对同样的数据,采取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了创造力的天差地别,命运也就因此而大相径庭。


创造力和思维方式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简单来说,人类的创造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来源:

◎逻辑推理:在同一律、排中律、非矛盾律的底层逻辑规律之上,通过预设不证自明的公理,用大前提层层推导出小前提,不断演绎出新的知识,西方把这个推理系统,称作形式逻辑系统。

◎直觉类比:不受明确的因果限制,在多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表象间,直觉到一种深层的相似性,通过“类比”产生出突破性的洞见。

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长期推崇形式逻辑,忽略直觉类比。他们认为,形式逻辑是近代科学之父,正是因为形式逻辑产生于西方,所以近代科学才诞生于西方,从而使得西方在近千年的黑暗之后,反超东方。

多数西方学者认为,重直觉而轻逻辑,是导致东方落后于现代西方的思维原因——直觉不仅不如逻辑可靠,更无法得到普遍有效的训练。

但是,世界著名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在《表象与本质》一书中,用大量的事实,动摇了这一成见,证实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

◎直觉类比永远是人类决策过程的核心。近代最伟大的天才,都是通过“类比”,取得一生最重要的突破。

——牛顿、闵可夫斯基、麦克斯韦、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费米等人,他们“所有的重大发现,其中心都有一个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类比。”

连最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概莫能外。侯世达在书中写道:

在爱因斯坦之前,“光的波动说”已经垄断物理学长达100多年,所有物理学家都对“光是一种波”坚信不疑。

爱因斯坦通过将光和水类比,在两种表象之间,看见了一种深层的相似性:水可以由波纹传播,但水同时也由水分子组成,光会不会也是如此?

循着这种类比,爱因斯坦最终证明了“光子”的存在,开启了物理学“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知革命。

类比不仅能够引发科学革命,在商业领域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2010年之前,一个人要想同时满足听歌、上网、拍照、打电话的需求,需要分别购买一台Mp3、一台电脑、一台照相机、以及一台手机。

因为,在同时代的电子设备生产商眼里,它们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事物。

乔布斯遵循直觉,通过类比这些表象,他洞察到一种本质的相似性:它们都是“声光电的艺术”——他产生了将它们组合起来的想法。

因为这个类比,iphone4诞生了,乔布斯拉开了整个智能手机时代的帷幕,苹果公司也因此而跻身世界最伟大企业的行列。

▲2010年,乔布斯正式发布iphone4

为什么类比对于创造如此有效?

侯世达在《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一书中写道:

表象与表象之间,有一条通往深层的线索,而类比,是把多个线索连接起来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瞥见中心深处的东西。

换句话说,类比是一种思维上的利器,通过运用类比,思考者能把原本非常复杂的表象降维至日常层面,从而轻易洞见其本质。

侯世达发现,类比并不专属于天才。恰恰相反,类比是人类普遍的底层思维模型,只是每个人对它的掌握程度都有所不同。

天才之所以具备如此丰沛的创造力,在于他头脑中可用来类比的“概念库”,比普通人更为宽广。因此,当他们面对未知事物时,可以用类比选择性地唤醒脑中的概念,从而把原本非常深奥的内容降维,变得更容易理解。

一个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拓宽自己的“概念库”、训练自己使用类比的能力,来获得超乎往常的洞察力、创造力,在工作、生活中做出更为明智、长远的决策。

而这本书及其作者,便是一个极好的“思维训练指导”。

▲《表象与本质》书影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侯世达、桑德尔合著的《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理由有三:

◎这是一部专为普通人写的书:《表象与本质》虽然代表了认知科学最新的进展,是人类探索思维奥秘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但它并不满足于学术界的好评,而是希望像普罗米修斯一般,将“思维之火”的奥秘传播至大众。

正如北京大学认知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周晓林所说,这本书将科学理论与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结合了起来,旨在帮助普通读者有意识地建立起类比思维,提高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创造力、洞察力。

◎作者之权威,少有人望其项背:本书作者之一侯世达,是世界知名的认知科学家,尤其是在对类比的研究和实践上,学术界少有人能望其项背。

他不到30岁,便写出一本旷世奇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将哥德尔的数学定理、艾舍尔的名画、巴赫的音乐作类比,从而一举打通三个领域,重新诠释了“自我是什么”这个哲学主题,一经出版便获得了普利策大奖,至今也仍是相关领域,学术好评度、大众畅销度排名第一的科普经典。

此次,他与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桑德尔合著《表象与本质》,就是要为“类比思维”正名,揭开人类创造力的思维奥秘。

◎独特的翻译理念,让阅读充满亲切感:绝大多数外文著作的翻译,为了尊重原著,都采取“直译法”:一板一眼地为原文寻找对应的中文词语,尽量不修改表达习惯,因此往往一股“翻译腔”,读起来陌生,理解起来也困难。

而《表象与本质》采取了高难度的“移译法”——作者侯世达从小痴迷中国文化,此次翻译,他与三位译者一起,用中文对原著进行了“再创造”,书中所有的遣词造句、举例、人物形象都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语境。

因此,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译本,而是一本“中文原著”,不仅读起来亲切,且容易读懂、读通、

基于以上理由,先知书店再次诚挚推荐《表现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要么洞悉本质,要么被假象俘获

从人性出发,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叔本华:庸俗的本质

时间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现象

休谟:奢华的本质

思维层次,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思维的误区

张五常: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