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迷思:民主与科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百年迷思
民主与科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编:先知书店


作为观念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进入中国后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而近百年后的今天,“德先生”踪影难觅,而“赛先生”亦身份不明。


正如有人所说,对很多中国的精英群体来说,“赛先生”依旧还是个客人,“德先生”更是从来都少有知音——不但科学精神,从未走进中国人的文化核心;对民主的认识,更是极为混乱,常常呈现为两极分化的评价


但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民主与科学,事实上是关乎社会发展和文明秩序形成的关键。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溯源到对科学与民主的误解。 


究竟怎样理解科学的精神,才有可能深入到赛先生的灵魂深处?怎样认识民主,才能深谙民主的本意,把握德先生的精髓所在?在众声喧哗的当下,亟需一套“德先生”“赛先生”书单,以循序渐进的经典来正本清源,破除沉积百年的科学谬误与民主迷思——

 


-1-

破除“科学”谬误


科学作为西方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机,就注定了人们对他的误解。冯克利曾感慨地说,“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不幸。如此,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不但受到世界思潮的影响,还在自身“救亡”的迫切需求下,带着极强的功利主义的倾向。

 


整个20世纪的动荡,这种对科学的理解和态度,一直没能扭转,被三大误解所支配:“科”“技”不分,将“科学”与“宗教”对立,将“科学方法论”用于社会治理。


因此,今天想要理解科学的精神,必须根据中国自身独特情况,从破除科学的几大误解出发,一步步深入到科学的灵魂深处:

 

◎厘清科学精神的主要误解:清晰、正确的科学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入门前提。吴国盛《什么是科学》正是这样一本最合适国人的入门书籍,在引发我们反思的同时,从概念和历史两大源头,厘清有关科学的主要问题。


它首先纠正的,就是国人最迫切的科学误解:科学不是一种价值判断标准,而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科学不是某种服务于发展的实用性工具,其本身就是目的;科学不是真理,它永远在“接近真理”,但绝不能取代真理。

 


◎走入历史进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本质:任何思想观念,都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才能真切把握。《科学的进程》正是将自然科学的发展放在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来讲述,帮助我们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此外,严肃的科学发展史,因为保留了历史中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从而成为极具可读性,适合科学史的进阶。

 

◎认识全面完整的科学,理解科学最真实的样子。搞清科学精神的来龙去脉,恰恰是理解科学精神真正的可贵之处,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观念起点。作为全球唯一一套科学史通史,《剑桥科学史》以科学精神为主线,将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科学理论、科技成果、社会思潮甚至文化、艺术变迁,全部串联起来。集权威、思想与工艺于一身,堪称一套家庭图书馆里必不可少的“科学经典”。


 

◎从科学与信仰的两端,理解科学的本质、思考科学的边界。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怀疑精神,它本身反对任何方式的崇拜。但很少有人记得,科学与宗教都肇始于人类探究宇宙及自身的冲动。在科学成为一种新信仰当下,如何处理理性和信仰的问题?《科学与宗教》,在科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中,回溯科学与人文的分离过程,帮助我们思考科学的当下与未来。 


 

 -1-

拯救“民主”迷思

 

民主却是时代的刚需。但是,在今天的语境下,民主要么成了一个哲学思辨话题,高深而莫测;要么被等同于发达国家民主典范的英美民主,理想而远离实践;要么在政治的威胁下曲为装扮。

 

很少有人意识到, 民主的问题,不是如何“想”,而是如何“做”。要理解民主,不在于学理上如何去定义,而在于从实践经验和历史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地领会民主的本意——


 

◎从民主的逻辑出发,系统理解民主的诸问题。若要对民主正本清源,首先就要抛开那些最容易让我们陷入争论的因素——不是从一时的情绪,纯粹的学理,个别的案例出发去讨论民主;而是基于一般的逻辑和历史的经验,乃至全球的视野,去形成更为清晰的民主观。这也是包刚升《民主的逻辑》最为可贵之处:可以让我们从民主的历史演变、兴衰之道、各国现状、挑战及未来的考察中,系统地理解与民主有关的诸问题。

 

◎在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境中,理解民主的实质。只有回到人类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时刻,去看民主是如何应对复杂的问题和困境,才能真正理解民主的本质和意义。鲍恩《民主的奇迹》正是回到美国制宪会议,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通过讲述对民主最重要的一场演练,让人们在传奇故事般的阅读快感里,体验一次精彩的民主实验。

 

◎全面检视民主理论及现实议题,把握现代民主的真义。对于今天来说,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就要明白民主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萨托利的《民主新论》直接指陈我们对于民主的误解的根本所在。他像手持手术刀一样,把有关民主的一些根本问题分析地清清楚楚;将民主理论抽丝剥茧,讲得宏大而细致,冯克利老师说,“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也不算溢美之词”。


……


正如王人博教授所说,晚清以来,中国不缺乏思想者,但再好的思想在实践层面总是变形走样。而民主和科学的问题,往往并不在于其本身。只有渴求真理、渴望自由的人,才能把真正理解科学的精神和民主的本质,才能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中,理解其精神内核中的理性与自由。



重新审视我们对科学和民主的理解和认知,正是“赛先生”“德先生”进入中国近百年后,我们仍亟需补上的一堂现代文明必修课。


如果眼中只有孤立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而无法看到他们与自由、道德、信仰等其他核心价值之间的整体关联——看到科学现代功利性的一面,而忽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看到民主的“少数服从多数”,而忽视作为现代政治体系的分权制衡——结果就不免南辕北辙而不自知,越是高谈“民主”“科学”,反而越发悖离。


故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德先生”“赛先生”书单,涵盖了讲述科学与民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洞悉科学与民主的一切:


从入门到精深,全方位理解科学和民主:作者都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由浅入深,既有从入门到进阶的通识著作,也有集可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系统论著,同时涵盖学科史、思想史、制度史、社会史等多元视角。


由近及远,兼具本土视野、全球视野:所选书籍中,不少都既立足于中国当下社会语境和切身问题,同时又具备全球视角和历史视野。


从精致读本到权威典藏,阅读收藏皆宜:书单所选,几乎都是多次再版、经常断货的经典著作,集权威、思想、典藏于一身,堪称家庭图书馆里,培养科学思维和民主素养必不可少的一套书单。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对科学的三大误解

对很多中国精英来说,“科学”依旧是个“陌生人”

科学的尽头,也许就是宗教的开始

《剑桥科学史》:一套书架上必不可少的典藏版科学通史

吴国盛:混淆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对科学的最大误解

浮海宁甘著“禁书”:《五四运动史》与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

闻一多:五四断想
鲁迅:近来很通行说青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