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1321)
如果以“艺术家再创作的次数”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排名,那么“欧洲诗圣”但丁的不朽名篇《神曲》(意:Divina Commedia / 英:Divine Comedy),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意大利被称为“文艺复兴皇冠上的明珠”,这里后来诞生过米开朗基罗。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先有《神曲》,后有意大利文,然后才是文艺复兴”——但丁的《神曲》,正是意大利文,乃至整个文艺复兴的源头。但丁所构建的宏大世界,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心灵。尤其在西方,源自《神曲》的艺术创作更是不计其数。
文化史学者巴里切利(Jean-Pierre Barricelli,1912-1993)在1996年发表的 《但丁研究》(Dante Studies)中,就曾指出:「不同题材的艺术家们都对《神曲》展现了丰富的回应,其热情甚至连《圣经》都无法比拟。」《神曲》的大名,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被读者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诗性哲学。然而迄今为止,仍然很少有国人知道——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究竟“养活”了多少大名鼎鼎的艺术大师?让我们翻开这些艺术精品,寻找这部史诗巨著在西方人心灵中的脉络。▍《神曲》中的宏大世界
《神曲》是一部以诗歌体裁撰写的游记,但丁从《地狱篇Inferno》、《炼狱篇Purgatorio》和《天堂篇Paradiso》三大部份描述在天主教体系中,种种非物质世界的景象。对于西方的宗教观、生死观以及人文创作,都进行了第一人称的叙述。▲《神曲》描写的漏斗状地狱远在700年前,在但丁的《神曲》架构中,地狱是一个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向下延伸的漏斗状世界。从地狱之门进入,依照入口和八种不同的罪孽区隔为九层,分别向犯了不同罪孽者施加惩罚。地狱的底部连结着山峰状的炼狱,共包含了净界山、地上乐园,以及七层洗涤罪孽的阶层。而位于天空之上的天堂,则是细分为九重天,是为善者、智者、虔诚者等等高洁灵魂的居所,也同时是天使和上帝所在之处。
「施以惩罚罪孽的地狱」、「司责洗涤罪孽的炼狱」和「超脱者的天堂」——这些大概就是但丁在《神曲》中,所叙述的是死后世界观。▍《神曲》的影响力:从意大利到全欧洲
▲《神曲》中的地狱(中)、炼狱(右下)和天堂(右上)。中古世纪的欧洲艺术,仍是以服务宗教为主要目的。即便在文艺复兴之后,宗教神话等等的意象依旧深刻影响着创作者们。而神曲即为了这些创作提供了参考文本。▲插画大师多雷为《神曲·地狱篇》所作的木板画
维吉尼亚大学的意大利文学教授派克也表示:「但丁富有想象力的分类以及生动的描述,启发了后世无数艺术家们的创造力。许多艺术家们在文本上基础上,加入了微妙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引人注目。」派克教授特别提到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和波堤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都做出了具有自主风格的表现。而多雷甚至在他著名的《神曲》插画中,增加了更多的女性人物。由此可见艺术家们不仅仅是再现,也对《神曲》做出了属于自身的诠释。多雷的作品使用了水彩、水墨、水粉、油画、版画等等媒材诠释《神曲》。其插画作品具有清晰的轮廓、明确的动态以及相当吸引目光的深浅色调。也在相当有远见的商业目光下,于19世纪时广受国际欢迎。
▲波堤切利《但丁与阿特丽斯相遇》Parker也谈及到了著名保守主义诗人艾略特(T.S. Eliot,1888-1965)对于《神曲》的形容,他认为但丁在其中体现了诗歌的典型功能之一,即「藉由描写清晰的视觉,将想法实现出来。」藉由透彻的细节书写,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视觉转换。而《神曲》在最初的手稿及出版品中,均有丰富的插图(版画印刷)。这在识字不普及的当时,大大地加强了普遍大众的兴趣。
▲波堤切利《地狱图》,系列作品共计92件,多数已遗失。
在有记载的历史中,波堤切利是第一位替《神曲》描绘世界观的专职艺术家。作品以钢笔和墨水为主的作品,显示出了他对于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虽然说这份92件的系列原作曾经失传,但在19世纪后期被重新确认一部分。▍15、16世纪——巅峰时期
▲米开朗基罗《最终的审判》。图源《文艺复兴大师系列》自《神曲》问世后,诸多的艺术家们都热衷于撷取其中片段作为创作题材。尤其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神曲》这样一部以凡人视角所撰写的游记,很自然地成为了衔接人文主义与宗教信仰、相当受欢迎的文本。
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但是从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0-1516)对于地狱的描绘中,可以看见明确取自《神曲》的意象。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最终的审判》,更是可以看见诸多源自于《神曲》的世界观。而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和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等等大师,也都曾将但丁的形象置于作品之中。▍17、18世纪——意大利衰落期
▲祖卡里《神曲·炼狱篇》在17世纪时,欧洲的艺术重心随着商业重心向北移动。但做为当时艺术重镇和荷兰及邻国,大多信仰更为入世、严厉的新教。这一段时期,欧洲对于《神曲》的相关创作可谓是最少的阶段。
而到了18世纪,矫饰主义艺术家祖卡里Federico Zuccari(?-1609)再次有系统地为《神曲》做了系列插画。有趣的是,祖卡里为不同的篇章采用了不同的作画方式。例如在描绘炼狱中的地域火焰时,分别运用了偏红和偏黑的两种棕色墨水。这种材料的选择,就相当适合用来描绘火焰带有的光线感。在此时期,艺术家札塔Antonio Zatta(1757-1797)也组织了团队。以洛可可风格,为《神曲》创作了共106幅精致的铜版画。也可说是最详尽将《神曲》视觉化的一系列艺术作品。▍19世纪:重新发现《神曲》
▲福塞利《但丁和维吉尔走在冰面上》在19世纪,浪漫主义等等的艺术潮流陆续兴起,艺术界对于中世纪文化再度着迷。欧洲艺术家们对于《神曲》的喜爱及诠释意愿也再度来到了高峰。在这时期,艺术家福塞利Henry Fuseli(1741-1825)为《神曲》创作了一系列六幅水洗画及油画。早逝的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为《神曲》的三大篇章,创作了102幅铅笔素描及水彩画(其中有一部未尚未完成)。Blake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许多自身的哲学观点,使得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图像化,而是具有主体性的意志展现。
▲德拉克洛瓦《但丁的渡舟》,但丁和维吉尔乘船穿过地狱湖
不久之后,重要的艺术家安格尔Jean Ingres(1780-1867)和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也都曾以《神曲》为题。安格尔在群像画《荷马的礼赞》中,就曾将但丁与诸多哲人并列。另一件作品《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则是描述在地狱篇第五章中,两位有私情的角色故事。而德拉克洛瓦更是直接以《但丁的渡舟》,将地狱篇第八章,但丁乘坐小船度过冥河的情节完整的再现了出来。
▲罗塞蒂《但丁之梦》,诗圣送别爱人▍20世纪:《神曲》系列衍生品
▲贝罗斯《神曲·天堂篇》之十六近代的20世纪,艺术家弗朗茨·冯·贝罗斯Franz von Bayros(1886-1924)在如火如荼的新艺术运动中,将《神曲》的情节与自身著名的情色风格结合,形成了出乎意料的图像诠释风格。在这过程中较值得关注的是,贝罗斯所选用的《神曲》篇章,往往是其他艺术家们极少涉及的内容。
在1950年,意大利政府委托了艺术家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为但丁诞辰700周年作画。接到委托的达利将《神曲》的三大篇章,分别以不同的风格呈现。地狱篇是超现实而梦幻的,炼狱篇结合了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而天堂篇则是以最传统愉悦、近乎宗教式的审美观呈现。
▲劳森伯格对于《神曲》地狱篇的三十四章的描绘。在1958-1960年间,艺术家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以地狱篇为题目创作。运用了化学溶剂将杂志上的图像转印在纸上。并且结合自己的水彩画,形成了在当时相当新颖的画面。系列作品将《神曲》置于现当代的语境中,甚至挪用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等等的名人形象。很明确地表达出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感。在1960年代,艺术家古图索Renato Guttuso(1911-1987)也发表了50幅关于《神曲》的绘画。作品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流行文化(漫画),以讽刺、机智、愤怒的调性诉说着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神曲》: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
▲波希《天堂》描绘的此岸与彼岸
即使来到了当代,艺术家们对于《神曲》依旧怀抱着相当高的接受度。有一部分的学者们则是认为,但丁在天堂篇当中的文字描述,已经可以编撰为「抽象的定义」之一了。文学评论家派卓奇(Giorgio Petrocchi,1921-1989)曾经在他的开创性著作中表示:「但丁在天堂篇的描写,进入了抽象艺术的层次,它是无形的、非物质却会发光的,具有色彩感的。」▲札塔版画《神曲》第三十四章纽约大学的意大利文学教授兼意大利研究主席柯尼西Alison Cornish(1963-)分享的它对但丁的看法:「西方世界的主要国家中,当代的普遍文化、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可能未曾与但丁在中世纪写下的假设观念有太大的不同。他仍然是一位足以指导我们的诗人。不过我们认为他的宗教观与政治观已经被取代、留在他所写的地狱中。而这个地狱是一个昏暗,但不会太让人反感的地方。」▲安格尔《地狱篇》第五章的作品《保罗和弗朗西斯卡》。柯尼西也补充到:「对于非意大利语系的阅读者而言,《神曲》并非是一部必须阅读的文学。但它却像现在的电子游戏一样,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和世界观。在它其中的各个篇章都是理性的,具有明确的规则与界限,就像任何一本好的书籍一样。它之所以到了今日依旧能够吸引读者、并让人反覆阅读,是因为它的内容触动了关于我们所有人的真理。」
▲塞利《地狱篇》第五章作品《保罗和弗朗西斯卡》。700年过去了,但丁笔下的人性、鬼神和宇宙,仍在深刻地影响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即便是在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日,全世界的诸多电影、漫画、小说、游戏作品,都可以看见对《神曲》的再创造,而且也是但丁亲自出镜。▲动漫、游戏中的但丁形象(Dante's Inferno)◎ 梁文道专文导读,黄国彬从意大利语原文直译,华语世界首部三韵体《神曲》中文全译本。翻译名家黄国彬集二十年之功打磨经典译本,极致音义推敲,忠实还原《神曲》格律之美。近百种原本及译本交叉考证,逾四千条人物典故及历史注释,用详尽注文点亮《神曲》背后的大千世界。◎ 收录135幅十九世纪木刻大师古斯塔夫·多雷的木刻插画,精细刻绘诗人朝圣之旅,尽展大师原作风韵。◎ 但丁逝世700周年典藏纪念版,分册函套设计,附赠浮雕质感精美藏书卡。但丁创作《神曲》,自创三韵体(terza rima)的押韵方式。每三行自成单元,韵格为aba、bcb、cdc,韵脚隔行相押,开头和结尾如镜像互映,形成中外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均衡对称。作为一首长诗,格律是其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神曲》而言,三韵体这种独一无二的押韵方式,与其精神主题相应和,更是它流传不朽的精髓所在。黄国彬教授以意大利但丁学会版的《神曲》为原本,数十种其他意语版本的《神曲》为参考,完成这部既能做到诗义通达,又最大程度保留原诗格律的三韵体中文译本,堪称翻译界的一大奇迹。注:本文转自网络,有删改,标题、广告系千字君所加。
▍延伸阅读
宗教之于生命:最高超的取向、最深刻的体验、最强大的能量
走进《神曲》的世界,回到文艺复兴的源头
权力只能带来黑暗,文艺才是文明的曙光
艺术与科学总在山脚分手,又在山顶相遇
这不是一套书,而是一座书架上的“家庭艺术馆”
局部:陈丹青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傅雷:世界上最高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美,是对功利的删除
天才少年拉斐尔的奇幻漂流
达芬奇:真正的天才没有密码
审美的差异,甚至比贫富差距还要大
魔性、人性、神性:美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