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讲中国政治制度的书,许多人最常见的反应,要么是敬若上宾,要么是漠然以对。“古代中国确实强盛,但1840之后,必须抛弃落后的旧制度已是公认的事实。既然如此,大可不必看古代政治制度的书,看也选择奠基现代文明的、主讲“分权制衡”、“权利法案”的那些好书。“鲁迅说尽量不读中国人写的书,观点尽管有些偏颇,但国人写政治制度的书,不是‘史观上成王败寇’,就是‘内容枯燥乏味’,极少数值得一读的,却也难逃‘自封上帝’的评书人视角。”“先秦之后,政治就成了大一统的代名词,宋元明清亦不过是名字不同,其专z实质都一样。明白这个道理足够了,挨个儿朝代细翻无疑是浪费时间”。不过,这些观点看似都有道理,却也难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甚至忽视了制度存在的一个根本基础——社会土壤。制度从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钱穆先生所说,“所有政治制度,必与人事相配合”。否则无论盲目“移植”,还是全盘“否定”,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过失,甚至灾难。◎本书摒弃了全盘否定的“有毒思维”,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历程,不仅是我们文化基因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更影响着每个人的机遇、决定着时代的命运。试举一例:西方分权制在中国之所以“水土不服”,并非是国人不认可“权力需要被制约”,而是建构于某种复杂的传统之中。这也正是我们思考政治时,既需要阅读西方政治制度的经典著作,也需要这本《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原因。◎本书拒绝将历朝历代的政治系统简单归因为“秦制的复刻版”书中没有将历朝历代的政治系统视为一个“相互沿袭”的共同体,而是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最典型,也最独特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通过勾玄的概观与比照的反观2个维度分析它们的“得”与“失”,更重点论述了“得的部分”。按钱穆先生的说法:“重要的不是推倒,而是建立”。钱穆先生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他被誉为“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中国史上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与其他史学家不同。他对待中国历史,既不是怒赞式的“热情”,亦不是除之后快式的“冷情”,而是怀揣敬意的温情。他的文字,语重心长;他的思想,更直指中国文化的本质。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他强调,秦汉以来政体不是一团黑暗,我们要对其“好”的部分有清醒的认识;但更要思考为什么从没有一种伟大的制度和观念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史学家王家范评价他“以数语笼括一代大局”,余英时评价他:“一生为故国招魂”。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收藏阅读大师“醒脑之作”(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钱穆作品集》,全方面洞悉传统文化,读懂、读通、读透中国 )。
▍延伸阅读
看清所处时代,是现代人的“刚需”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蒋廷黻: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历史上的“失踪者”
文化既是心灵的土壤,又是限定我们的枷锁
辨清科举的四大误解,洞悉科举制度的本质
恐慌,是控制人心最好的方式
它是公认的四大名著,为何却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地狱”?
当下必须知道的经典:西方世界为何兴起?
何伟 | 当代中国无可替代的记录者
“此书有点难啃,唯其难读方能读出大学问”
丝绸之路大历史:中国文明是如何被西方反超的?
中国人的底层逻辑,就写在这部千年史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