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多元思维、创新者、同理心:亚当·斯密最容易被忽视的三大价值
多元思维、创新者、同理心
亚当·斯密最容易被忽视的三大价值
文:邓中华 编:先知书店
并不是每个人、每个学派都尊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
约瑟夫·熊彼特曾言,《国富论》一书虽然伟大,但它“所包含的分析思想、分析原则和分析方法,没有一个在1776年前是全新的”,“抽掉先驱者的思想,是否还能剩下斯密的思想,是很值得怀疑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评价斯密,会得出一个结论,就算斯密并非思想市场的原创“发明家”,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创新者、企业家、250年来思想市场上那个通吃的“赢家”。
从达尔文、马克思、凯恩斯到哈耶克,所有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家的观点中,几乎都有亚当·斯密的印记。
亚当·斯密何以成为亚当·斯密?
▌避免专家思维陷阱
亚当·斯密的兴趣非常广泛。他最早感兴趣的是自然哲学,尤其是物理学和数学。授业者是约翰·西姆森的侄子罗伯特·西姆森,格拉斯哥的数学教授,牛顿的粉丝,也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专家。
1748年,斯密受邀在爱丁堡举办讲座,他的讲座首秀题目是“如何在写作和演讲中有效沟通”,之后增加了法理学主题的讲座。在修辞学讲座中,斯密表示,有效的交流需要具备简明和恰当两种特质。
所谓恰当是指对语言的正确使用,既符合言者的本质特征和交际意图,又符合听者的期望。斯密提到了“共情”,预演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的核心观点。
后来,《道德情操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斯密写道,“我将在另一场讨论中尽力讲述法律和政府的一般原则,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经历的不同革命,不仅涉及什么是正义,还涉及警察、税收和军队,以及任何其他与法律相关的对象。”
如果拘泥于专家的角色,那是在玩詹姆斯·卡斯所说的“界限内的游戏”,是在既定的进化轨道上做改进、完善的工作;相反,在范式变革面前,必须大胆地把他人设定或默认的边界踩在脚下,是个“界限游戏”。
如果斯密的兴趣不是足够广泛,那么,即便他提出了新的框架,也不足以将它真正建立起来,他的理论就会像透风漏雨的茅屋,经不起风吹雨打。
▌无惧竞争的学术斗士
无论是否愿意,竞争都不可避免。而且,思想市场的竞争还具有一个近乎残酷的特点——赢家通吃、恒吃。
阿美利哥·韦斯普奇发现美洲的时间,比哥伦布晚五年,但是, 美洲大陆叫 America,而不是 Colombo,为什么?
因为阿美利哥把新大陆定位为独立的大陆,与亚洲分开,引发了地理学上的革命,同时,他卖力地宣讲自己的发现与理论,其中一篇文章在25年内被翻译成40种文字。
而哥伦布则志在寻找黄金,所以对发现缄默不语。同样,斯密率先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就永远属于他了。
无惧竞争,有两个面向:
第一,要敢于应对竞争者的挑战,守土有方;
第二,要敢于批评错误的思想,进攻有力。
18世纪50年代,斯密二、三十岁时,是他高产的年代。他“总是敏感地保护自己思想的优先地位,常对其他人可能的抄袭发出警告”。
1755年,他向当地一个学会提交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些表述让他青史留名。
例如, “让一个国家达到最高程度的富裕和最低程度的野蛮的前提条件,除了和平、宽松的税收、宽容的司法行政外,没有其他,其余的都是由自然过程带来的。”
而《国富论》本身,是建立在对法国重农学派和英国重商主义的批判之上的,是“对英国整个商业体系的猛烈攻击”。、
例如,重商主义助长了制造商和商人的垄断精神,使他们学会了利用政府,促成了游说集团和特殊利益团体的形成,损害了消费者和劳工的利益,这些人是“为了自身利益促成欺骗甚至压迫公众的人”——这哪里是什么通常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分明就是战斗檄文。
▌选择正确的“关系”策略
任何创新者都不应该轻视、忽视“关系”或“社会资本”。
关系可以为社会资本的所有人带来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前者包括通路、先机和举荐;后者则帮助关系人成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第三方。
用结构洞理论的提出者罗纳德·伯特的话说,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只关乎生产等式,而社会资本涉及生产等式中的回报率。这条原则,对思想市场的创新者尤其重要,而斯密很好地践行了它。
人的科学,也就是今天的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所需要的信息分布严重不均, 噪声繁杂,且价值迅速衰减。因此,要想在思想市场上大获成功,必须:
◎离信源越近越好;
◎获得信息的速度越快越好;
◎受到信源的信任越多越好。
《国富论》讨论的议题如此广泛、宏大,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切实的经验分享、 一流头脑之间的碰撞,绝不可能如此精彩。
斯密当然很聪明,也受过良好的教育,读万卷书,因此,他的人力资本存量很充足, 但斯密的成功与他拥有的关系网络和恰当的关系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斯密虽是一个遗腹子,但他的父亲在“托孤”时,把他托付给了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关系网络,让他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他周围的长辈人脉丰富、乐于助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富有远见”。
斯密上学进的是当地一所不寻常的学校,那是一位教育家治下的学校。因此,他在《国富论》中对苏格兰的教区体系不吝褒扬。后来,他成为巴克勒公爵的游学导师,陪伴他在欧洲大陆访学。
众所周知,我们有一个“钱学森之问”。(编者语:“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遗憾的是,他们至少在关系网络的打造上不够明智,或者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一个问题是,他们在接近信源时所选择的角色和姿势不足以赢得对方足够的尊重,所以未必获得了真实的信息。
有的教授声称要创建东方学派,但实质上仅仅是充当一个媒体人,为人提供媒体的价值;还有人致力于“诠释”信源当下的行为,充当一种类似高级文字秘书、助理的角色;还有人日日笔耕不辍,粉丝众多,著作等身,但那不过是远离信源的芸芸众生制造的虚假繁荣罢了……这都在触犯高质量关系的大忌——“轻易向食物链下游移动”。
▌跨越非此即彼的藩篱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妙语:“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如何才能做到呢?
其中一个办法是,跨越相互竞争、对立的想法,走第三条路,把它们容纳其中。
这第三条路一旦走通了,就是极大的创新。例如,蒸汽机的发明是连接两大知识体系的结果。
一是人造真空,最终的结果是萨弗里的“矿工之友”——利用真空抽水的真空泵;
另一体系是大气压驱动的活塞运动,代表人物是发明了高压锅的法国人帕潘,他的思路是利用膨胀蒸汽操控活塞。
纽可门没有在两个对立的方法中选边站队,而是添加了一个横梁,解决了萨弗里和帕潘的矛盾,实现了伟大的突破。
任何一个试图在“人的科学”中自成一派的人,都必须对人的本性问题给予明确的回答。
当时,斯密就面对两种对立且颇为显赫的学术思想。一面是悲观派,代表人物是霍布斯、卢梭、曼德维尔等。
霍布斯认为,人生“孤独、贫穷、污秽、野蛮而又短暂”,人们的自然状态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唯有社会契约足以拯救众生;在卢梭和曼德维尔看来,正义不过是强者压迫弱者的工具而已。
另一面则是斯密的老师哈奇森的乐观主义。
他认为,人的关键属性是社交性,核心是“道德感”,一种源自本能但受神启发的道德感受能力。
简言之,悲观派过度理性化,认为道德不过是理性算计的结果,是典型的性恶论;而乐观主义者认为道德是一种本能,与利益无关,是性善论。
斯密既不站在霍布斯一边,也拒绝了哈奇森的核心概念。他选择了“共情”作为自己立论之基。
正因为人们能感受到他人的快乐或悲伤,喜欢或反感, 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看待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将自己反对或赞同的情绪同他人对比,同时也让自己被人看见。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斯密的观念,大概是“知人不欲,勿施于人”。
最终,共情带来了互惠、付出和责任的交换,促进了商业和贸易双方的安全,从而塑造了社会道德。
由此,《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就这样一脉相承,构建起宏大的理论体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业进老师曾说:翻阅斯密的书,感觉他写的一页的字不知道能抵多少市面上多少专著的价值。
只因斯密的思想,即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丝毫不过时,反而愈发紧迫。这也更加促使我们应去理解斯密,重读斯密;且至少有三大理由:
◎极少数拥有“多元思维模型”的思想家模板
由于经济学“理性计算”的印记太深入人心,作为经济学之父的斯密,常常被误解为理性、冰冷的经济学家,但事实上,斯密首先是一位道德哲学家,且更是具备各学科“多元思维”的最佳“范例”。
他涉猎极广,在政治学、修辞学、法学上都贡献巨大;在经济学、伦理学领域更不必说。他的一生所学汇集于其生平和作品中,可以说,斯密正是一个集结了各学科“多元思维”的最佳体现。
◎数据、实践、头脑风暴,创新者的先驱
斯密的两部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在那个年代自成一派,其议题之广泛、宏大,绝不限于经济和道德两者。根本原因,除了在于斯密所具有的“多元思维”,更关乎——高质量的“数据”整合能力、切实的实践经验分享,以及一流头脑之间的碰撞,不然绝不可能如此精彩。
而在他那个年代,以上三者皆能视作“创新者方法论”的体现,阅读斯密,读的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读斯密,更是读当下最为稀缺的“同理心”
斯密曾说他最为重视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而他的的立论之基便在于——共情(当下最为稀缺的道德律)
如文中所指出:若孔子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斯密的“知人不欲,勿施于人”,似乎比孔子还要高一招。
在世界大势萧条且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愈来愈复杂的今天,重读斯密,回到斯密,不仅是走出知识误区,更是寻求社会共识,汲取国家自由繁荣密码;回归人性,打破“信任危机”的一条必经之路。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亚当·斯密”三书:
包括亚当·斯密的成名作《国富论》(读的是他的“多元思维”),被忽视的《道德情操论》(读的是斯密的“同理心”),以及最经典的传记《亚当·斯密传》(读的是斯密如何作为一个“创新者”)。三本书均为精选经典版本,阅读体验上佳,帮助我们打破误解,全面、系统的重新理解亚当·斯密。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本套书+“哈耶克人生与思想二书”,多一个人读懂哈耶克,自由就做了一份保障。含独家好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