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走不出这四个“历史误区”
绝大多数人都走不出
这四个“历史误区”
编:先知书店
关于历史,有一个几乎无解的争议:历史,到底应该还原真相,还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对此,朱光潜说“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是看重历史的现实性,看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过去只有能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在我的现实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带着今天的视角和问题意识去“审视”历史。离开当下,历史只是一堆关于各种死亡的资料。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一直扮演着意识形态,甚至准宗教的角色。不过,一提到历史,大多数人更精通,甚至沉溺其中的,主要还是中国历史。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是传统中国遭遇现代文明冲击的近代以降,“从世界看中国”无疑更为重要,读世界史,无疑是开拓视野,提升历史智识的刚需。然而,关于世界史,很容易陷入四大误区:
◎ 结构简单;很多所谓世界史的作品,只是把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简单的拼凑、罗列、汇编,然后冠以“XX通史”“XX极简史”,很多还成了畅销书。
◎ 视角陈旧;不少人用写中国古代史的方法,书写世界史,读者大多也只关注世界史上的帝王将相、军事战争等宏大题材,对世界史的脉络、演化逻辑,知之甚少。
◎ 视角单一;只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与冲突,看不到它们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 陷入某种“中心主义”不自知;很多所谓的世界史,其实是欧洲中心主义、本族中心主义或某地区中心主义占主要篇幅的历史。
其实,有一种已风靡全球近70年的史学研究和写作范式,可帮助我们走出以上四大误区,它就是新史学视野下的“全球史”,其代表作便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为什么半个多世纪后,我们还需要《全球通史》?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与过去的世界有什么关联?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否可以把根源追溯至漫长的纪元以前?如果历史是一条无尽的通道,我们将如何认识自身在时间中的位置?
在试图解答以上的这些疑惑过程中,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全球通史》。它的诞生,正是企图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紧密关联,让读者用过去的历史经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是我们新世界的新史学。
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因此,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而每个时代的人也需要阅读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
《全球通史》正是一本具备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意识的经典之作,历史不再仅仅把读者拉回遥远的过去,而是透过过去,看到历史对今天的启示,也看到人类的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全球通史》,在今天依旧是我们的选择。这既是因为它对现实持续不变的关怀,让我们得以从全球的变革中看待中国的现状,用过去的历史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在于书本身内容的丰富性与科学性,它侧重跨地域、跨文明、影响人类进程的历史运动与事件,理清历史上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现状之间的联系。
为了应对变化的世界,翻开《全球通史》,人类历史的脉络尽在掌握。
▌如何阅读这部《全球通史》?
当今世界不断出现着正在引发更大动荡的事件——环境恶化、资源耗竭、全球范围的结构性失业、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必须将眼光从西方与非西方的对立移开,而将全人类视作一个整体。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正是在这种思潮之下,试图摒弃传统史学界的“西方中心论”,而成为了“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因此《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也是西方学术界从西方中心论向全球史观转变的证据。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一部全球史观的通史著作呢?
首先,需要我们把世界历史看成统一的整体。在“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习惯下,往往把西方视为推动历史进程的主角,而将其他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只当作边缘的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而我们在阅读中,需要看到作者笔下各民族对世界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从全球文明的宏观角度研究历史,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在全球史的视角之下,关注的是对人类社会共有文明的探讨。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全球史”写的实际上是“文明史”,而这有别于传统的政治史、民族国家史。而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从来不是某一个区域孤立发生的结果,而是在多种文明的交往下得以拥有生命力。
其次,不要割断历史传承性。作为一部理解人类历史过往、现在与未来的经典著作,《全球通史》流露出的时代感与现实感时刻提醒我们: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看到历史的传承性。今天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根源。在叙述历史上的重大变故时,作者会联系当今形势,帮我们理清当今世界的来龙去脉。
最后,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历史分期的方法。《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 “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三分法”一直是过去中国历史学家借鉴西方历史的阐释体系对世界历史最为常见的阶段划分,但它也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镶嵌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把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三分法”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欧洲中心论偏见,而以1500作为两个阶段的划分,则是承认历史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同一个速度进行的。依据这样一种划分,有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
▲《全球通史》第7版新校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用平实的语言将更多的人引入思考,改变了人们对历史著作“枯燥、难读”的印象,让历史研究不再是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而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去了解我们自身的过去。
《全球通史》自问世以来,便雄踞各大网店、线下书店历史类畅销榜十余年,再版7次,全球销量高达2500万册,而中文版累计印刷近百次,销量突破300万册……
被誉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之一。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这部《全球通史》——最好读、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史”通俗作品;本书为第7版新校本,阅读体验更佳也更具收藏价值:
● 译文与地图全新修订。编辑部历时两年对译文进行精校,为读者带来更完美的阅读体验。地图也经过权威机构修订,更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
● 全书重新设计,图文配合更加紧密,带你看清文明发展的细节,掌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近300幅插图形象易懂,图解专业知识;30余幅世界地图,纵览全球格局。数百幅生动珍贵的照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经典之作更加图文并茂。同时,此前附带于全书结尾处的地图,调整至内文页,更方便比较文字内容,随时对照。
● 上下分册更加贴近作者主旨。且装帧精良,用纸升级,内文排版增进阅读体验。封面全新设计,更增历史厚重感,书籍质量更具收藏价值。
英国史学巨擘 阿诺德·J·汤因比:《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纽约时报: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使我们特别注意将来。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本书+《西方的兴起》,“全球史”的两部经典之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