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晋风流原是因为一场疫病



饥荒、瘟疫、战争、死亡,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王朝更迭,都是一次“世界末日”。其中,三国魏晋时期也不例外,而且尤其严重。

在中国,几乎是个识字懂事的人,都知道三国。而几乎所有知道三国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战。这是汉末三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它让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此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就此而始。而这场战役也成了后世无数诗词歌赋、传奇故事的灵感来源。可很多人不知道,打败曹操的根本就不是孙刘联军,而是“疾疫”。

▲识码收藏《疫病年代》,了解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瘟疫、战争与社会



·改变中国历史的疫病·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瘟疫早已无数次改变过人类命运。
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疫病持续最长的一个时期,362年间共爆发过76次大规模瘟疫,平均不到5年就要来一波。

秦朝统一六国后,二世而亡。汉朝迎来300多年盛世,国家强盛,百姓安康。直到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国局面。

大家看到的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场场大战惊心动魄,回味无穷。实际上,曹操用一句话写出了真实汉末时期的惨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东汉末年,连年征战,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受尽疾苦。当时的人行走在路上,漫山遍野裸露的白骨,千里无鸡鸣,人人悚惧。疫病下的历史到底有多惨烈,《三国志》记载了一组数据:

黄巾之乱前,东汉末年全国人口还有5600万,可是到了三国末期只剩下760万人口。也就是说,数十年时间,汉族百姓锐减到原来的八分之一。
还有好多我们熟知的历史,背后都有疫病的身影。比如《三国演义》中,周瑜火烧赤壁,一举击退曹操。但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整军南下,由江陵沿江而下,当时正是冬十二月,北方的士兵来到南方后水土不服,体质下降,加上长江边寒风刺骨潮湿,正是伤寒疫病的高发期。

曹军中有一半的士兵都染病,战斗力下降,于是曹操烧船自退,并不是周瑜放的火。

曹操钟爱的幼子曹冲,也在此行中遇上大疫,不幸夭折,年仅十三岁。


还有七擒孟获,乃是后人的造说。当时诸葛亮带兵南下,为避开瘴气,根本没有时间与孟获玩擒纵的游戏,孙策也不是被吓死的,而是脸颊受箭伤,伤口感染染上疫病而死......

这些完全跟我们以前在电视剧、名著里看到的三国历史不一样。有一本书,《疫病年代》就用9大主题,45个篇章,以中国古代的疫病为引,由点及面,写透了中国历史上最多变、也最荒唐的大转折时期——汉末魏晋。
 
本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历史、文学、民俗、生活方式、政治、思想经济、宗教、文明演变......每一部分都是时代的缩影——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病促进了丝绸之路的交流,佛教、香料、象牙等等都是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作为佛教瑞兽,神州大陆镇宅辟邪的石狮,竟然也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古罗马帝国的覆灭,竟与中国有关?


▲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末魏晋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王羲之的字,顾恺之的画,嵇康的广陵散,曹氏父子的诗,云岗、龙门的造像,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

战事不断,瘟疫肆虐,人生短暂如蜉蝣,就连帝王也难逃朝生暮死的无奈。

大疫之下,王羲之疼爱的两个孙女也因暴疾去世,王羲之哀痛至极,在举办的兰亭雅集上,留下了感叹生命无常,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而曹操则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嵇康说:“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生若浮寄,暂见忽终”。


▲赵孟頫临摹王羲之《兰亭集序》 


生命的忽逝,功业之未竟,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主题,也是人生的主题。从知识分子到布衣百姓,对生死哲学达到空前的关注。


对瘟疫的恐惧,也让中国文学中的志怪小说发展至巅峰,一大批描写生死轮回、鬼神报应、仙俗二界的志怪小说诞生了。比如中国志怪小说鼻祖《搜神记》,还有《神仙传》等等。

《搜神记》中有一个“蛇蛊”的故事,书中说有一妇人在大缸中发现一条大蛇,妇人用开水将蛇烫杀。此后“其家疾疫,死亡略尽”。背后寄托的,是百姓对治愈疫病的殷切渴望。

而疫病,也改变了汉末魏晋时期老百姓的精神信仰。
面对疾病和天灾,朝廷也束手无策,百姓在绝望之中,信仰起用符水治病,营造“人间天堂,太平之国”的太平道,最终引发了黄巾大起义。老庄盛行,佛教弘传,百姓们把现实中的苦楚,寄托于神明中。

关公关羽,此后也被百姓们纳入佛教成为护法,观音送子普度众生;而道教中,则有财神爷赵公明,城隍庙、土地庙庇佑着地方,人们虔诚祈祷,祈求着辟邪福佑。


▲道教四大天师  


瘟疫蔓延,大地、空气、河流,处处充满着死亡的味道,在绝望之中,“医圣”张仲景弃仕从医,以身试药。一部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伤寒杂病论》,横空问世。


其中的方子,流传1800多年,在古代无数次乱世中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自东汉三国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爆发过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人的大型瘟疫了。

还有华佗,他采用热酒送服“麻沸散”,而后切开患者腹部进行手术的创举。开辟了历史上全身麻醉手术的先河,不但在中国医学史上罕见,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空前的。


在《疫病年代》这本书中,真实历史中发生的大事件你都能读到,深度理解疫病年代下,古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这本《疫病年代》是知名历史学者袁灿兴全新力作,从瘟疫的视角重新审视东汉至魏晋这一“幽暗时代”下的个体命运、战争进程和社会风貌。本书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颠覆传统观念,重现真实历史


书中细致梳理相关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史料严谨,贴近真实历史,颠覆传统观念:三国并不浪漫,魏晋也不洒脱,背后其实是无尽的悲凉。本书叙事流畅,以多维、宽广、立体的视野,重现疫病对当时政治、战争、社会、文学、医学、玄学、宗教乃至群体心理造成的巨大影响,深层次探讨瘟疫如何形塑我们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


◎装帧精美,再现魏晋社会图景


精致内外双封设计,护眼双胶纸,珍藏级印装品质。近十幅精修彩插,包含马王堆《导引图》、《赤壁之战图》、陆机《平复帖》、孙位《高逸图》等,再现东汉魏晋时期的战争、社会图景和士人风貌。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汉末魏晋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一一呈现,堪称疾病、军事、政治、魏晋玄学、文学、宗教的复调交响曲。



◎作者亲笔签名,数量有限,值得珍藏


疫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必须承受的成长代价。流行病的历史远未结束,理解古人在疫病之下的生存处境及瘟疫对历史的深刻影响,是为了更好的抗击、预防甚至根除它们。先知书店有幸获得本书作者袁灿兴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袁灿兴作品集”)


来源 | 本文转自公众号:慢书房。


▍延伸阅读

世间有风骨,其名为建安: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慷慨

懈怠的人生没有意义,但很有意思

何怀宏:重读《鼠疫》,我们不能白白经历一场灾难

许倬云:为什么中国人会自称“汉人”?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殷海光逝世54周年 | 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沉悲哀

吴敬琏:建立法治,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木心:中国的红学,大抵是嘁嘁喳喳之辈

陈丹青十年潜心之作: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