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索威尔重磅作品:《征服与文化》
《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了详细阐释,并呈现了这些改变对文化的冲击与再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塑。
以不列颠人为例,他们最早是从古罗马人那里获得了人力资本,后来又从诺曼人、伦巴第人、犹太人、胡格诺派和荷兰人等处引进了不列颠群岛过去没有或少有的各类技能。在斯拉夫人那里,从创造民族语言文字,到发展较发达的农业、工业、科技、医药所需的知识,都来自欧美各个民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从零售商业到国际贸易网络,全是由印度人和黎巴嫩人引进的,而他们的现代技术则主要来自欧洲。在西半球,人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经典印象是骑马、挎枪和打猎,然而这些生活方式的基础器物都是欧洲侵略者带到新大陆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
索威尔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更多人了解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和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过去、当下和未来。
◎专家推荐
托马斯·索威尔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以非同一般的研究方式展开,为我们提供了对社会进化复杂过程的新见解。他探索了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的:有时征服的结果是在文化上丰富了被征服的社会,但更多时候,是征服摧毁了许多文化和人力资本。从这种研究方法中得出的观点不仅对历史有意义,而且为我们重新审视许多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道格拉斯·诺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征服与文化》这本书叙述了西半球历史上征服与抗争的故事,以及文化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交融、涅槃,或者毁灭。作者回顾了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美洲印第安人不同的命运并探寻其原因。配以百科全书式的详尽资料和历史,沧桑变幻的文明兴衰引人深思。——唐晓阳,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
索威尔对历史上征服的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强力征服的历史以及依靠机遇而形成的财富,但如何更好地思考不再征服,也不再依靠偶发的机遇就能够让人类和平发展,这是学者的使命,也是阅读这本书的读者的使命。——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作者简介
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长期任职于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姆赫斯特学院和其他学术机构以及智囊团;著有《美国种族简史》《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歧视与不平等》等30部作品,常常在《福布斯》、《财富》、《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发表文章,曾获得“博伊尔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布莱德雷基金奖”等荣誉。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前言 XI
第一章 征服与文化
征服的前因与后果 006
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 013
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 016
征服之后的故事 018
第二章 不列颠
不列颠群岛 024
世界中的英国 065
总结与引申 092
第三章 非洲
非洲 099
非洲各国 116
海外非洲人 146
总结与引申 162
第四章 斯拉夫人
地理的影响 170
文化发展 172
中东欧 180
俄罗斯帝国 197
斯拉夫人的迁徙 227
总结与引申 229
第五章 西半球印第安人
地理格局 241
征服与文化 244
中南美洲 253
北美洲 274
总结与引申 301
第六章 总结
生产力的差距 313
文化资本 318
思想与历史 333
种族与种族主义 343
文化传播 354
致谢 361
参考文献 365
国家的富裕
不是因为征服而是因为文化资本
文:毛寿龙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虽然现在与历史相比,暴力呈下降趋势,这些年如果没有俄乌冲突,大家都以为战争已经离文明世界远去。但是,即使是猫狗生个小病都心疼不已,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治疗和照护的现代人,其本质也是很难改变的。人性,有善良天使的一面,也有凶恶残暴的一面,只是在现代社会暴露得不够充分。在市场经济时代,人往往没有那么感性,在尊重权利、自愿交易、讲究契约和信用的现代社会,人性更多地表现为遵守规则的淡然和理所当然的理性。但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人性的本质就会回归现实。
人性的淡然和理性,当然不仅仅来自生活中的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很多现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都来自大家认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建立联合国,禁止国家之间以掠夺领土为目的发动战争,也就是禁止侵略,确保和平。当然,原则是原则,现实是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是有一些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如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但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相比,以领土为目的的侵略战争大大减少了,尤其是欧洲,终于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即使后来世界上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和冷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当代世界,但世界基本实现了和平和发展。
不过,在历史上,人性的善良和残酷却比淡定和理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国际社会基本上一直是丛林法则占主导的社会。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征服与文化》一书,充分展示了人类征服的历史。当然,作为经济学家的索威尔和历史学家不同,后者写历史书,往往更多地展示历史事实,讲述历史故事,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和判断历史的经验教训,但索威尔写历史不仅讲历史故事,还分析征服的历史对不同文化,包括征服者的文化和被征服者的文化的影响,也包括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在这里,托马斯·索威尔没有给文化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文化是多样化的,人类在不同地方的生存、繁衍和生活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各有差异,相互之间可能因为地理的遥远或者大海高山的阻隔而不相关,也可能因为地理的邻近,或者大海高山阻隔不断交通的进步而变得息息相关。不相关的文化各自演化和发展,相关的文化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但历史上更多还是彼此之间的征服和被征服。这种情况直到现在都未断绝。某种意义上,现代国家其实是个文化概念,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所说的文明,在索威尔看来也是文化。当然,亨廷顿的文明可能比索威尔的文化范畴更大一些。
索威尔的《征服与文化》,是他写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有关种族、移民对人类的文化有什么影响,托马斯·索威尔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种族与文化》,一本是《移民与文化》。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是《征服与文化》,专门研究征服对文化的经济、思想和道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写作《征服与文化》的核心主题。作者认为,“这里的要义不在于具体的结论,而是在推论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理解,即使人们从历史事实中各自解读出不同的结论,他们也得到了知识和理解”。我想,关心文化的读者肯定能从阅读这本书中获得自己有关征服与文化的知识和理解。而这种知识和理解,是从探索和讨论中打开视野的,本书和另外两本书结合在一起,则可以为这种探索和讨论带来很重要的启发作用。读完这本书,包括另外两本书,可以对历史上的征服的文化和财富的后果产生一个框架性的认知和理解,并进一步思考当前和未来为了富裕,我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征服与文化》一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征服与文化,与本书同名,是一个概要性的框架。最后一章,则是在中间四章对四个地区历史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讨论。第二章梳理不列颠,第三章梳理非洲,第四章梳理斯拉夫人,第五章讨论西半球印第安人的征服与文化。索威尔认为,征服是塑造历史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人类文化的重要力量。征服就是战争,以征服为目的的战争导致了一些文化的毁灭,也导致了一些文化或者文明超出其地理范围。征服发生在历史上,但“不仅限于过去,也关乎现在,关乎我们如何一路走来,形成了今日之经济、思想和道德状态”。
征服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先进文化征服落后文化,有助于人力资本的传播,也有助于被征服文化的人力资本的发展。但落后文化征服先进文化会损害人力资本,妨碍先进文化的传播,甚至导致人类文明的退步。但征服有时候是对文化的毁灭,因为征服者大肆杀戮被征服者,甚至将其灭绝。“自古以来,征服一直靠的是主动施加暴行和蓄意营造系统性的恐怖。”传播先进是一方面,但残忍的一方面是对被征服者的杀戮甚至灭绝,以及带来的文化上的灭绝。
征服,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有原因的,同时也有复杂的后果。在古代,农业文化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产品的生产能够哺育更多的人口,因而也有更多的人口用于防御外敌的入侵,同时也更容易去征服采集狩猎文化,因为后者人口稀少,更容易遭到袭击和驱逐。前者对后者的征服也导致了农业技术的进一步传播,而且农业技术的传播,学习仿效是一种途径,征服也是一种意外的传播途径。索威尔认为,灌溉系统技术都是通过征服在很多地区得以传播普及的。
征服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传播,还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这不仅包括自然物产的传播,也包括人造产品的传播。征服推动了各种技能本领的交流,耕作技术、数学、哲学和天文等知识的传播也是如此。当然,征服也未必能够导致被征服者学会征服者的技术和商业成果,如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没有学会征服者英格兰人的技术和商业,而苏格兰人则在被征服后不仅学会了还在医药和工程等领域超越了英格兰的水平。所以,征服导致的先进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必然的。在有些地方还会导致不均衡的结果,被征服的文化内不同族群对征服的不同反应,也导致了对先进文化接受程度的差异。有些抗拒先进文化,有些认真学习先进文化。当征服者撤出后,不同态度导致的差异经常成为地区动乱的根源。如巴尔干地区一直危机重重,这一因素使得本地区族群的关系雪上加霜。
被征服者中的不同阶层对征服者文化的态度也不尽一致。较高阶层的人愿意接受征服者的文化,普通民众可能会固守原来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结果这些文化内部也出现了裂痕,这往往是内乱的文化根源。
历史上先进文化会征服落后文化,但也有落后文化征服先进文化的。这个时候,征服者往往不是传播落后文化,就是被反过来征服,征服者如果好好学习被征服者的文化,就可以实现长治久安。清王朝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征服能传播器物和思想道德观念,但被征服者创造的文化也能得到传播,或者独立民族的文化也能得到传播。如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也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那时中国并未被征服。征服带来文化传播,移民和商业也能带来更多的传播。当然,征服能够带来更多的移民和商业。当征服者能够建立起一定的法律秩序,营造出外人能享有的安全感的时候,移民和商业所带来的传播会更加显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征服者逐步退出被征服区域,开始实行民族自决,很多民族国家成立了,但这些国家大多数又小又弱,世界变得四分五裂,一些地区又开始饱受战乱之苦。
显然,征服对各族群的文化演化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影响、决定文化和社会走向的因素很多,征服和这些因素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索威尔依次讲述了英国人、非洲人、斯拉夫人、西半球印第安人等被征服的历史,也探讨了其文化的嬗变。
在此基础上,索威尔进一步分析了征服与富裕、文化资本与富裕、负面人力资本与贫穷、文化制度体系与发展的关系。索威尔认为,征服可以掠夺资源,比如掠夺黄金、钻石、香料,甚至掠夺人口作为奴隶,但是富裕国家很少有因为掠夺致富的。有些国家掠夺了大量黄金,但后来依然贫穷。有些国家本身资源贫乏,灾害频仍,甚至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但后来居上,成为富裕的国家,甚至有实力对外扩张征服。有些国家虽然富有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利用起来,这些国家依然贫穷,所以也实施不了多少征服的行动,反而因为拥有资源而被觊觎,被征服。
所以,富裕和征服与被征服关系并不大。富裕的原因是拥有更好的文化资本,只要积累更好的文化资本,就会有更好的生产力,也就会有更多的财富。有些贫困地区吸收大量具有文化资本的移民后摆脱了贫困。文化资本能带来生产力和军事能力的提升,让一些国家在丛林世界更容易实现成功的征服,而缺乏文化资本因而也缺乏军事能力的文化更容易被征服,这看起来好像征服是致富的原因,但实际上被征服地区如果获得了很好的文化资本,尤其是减少了负面人力资本,甚至建立了发展的文化制度体系,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一样能够变得富裕。而有的国家虽然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缺少文化资本,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不发达地区,索威尔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在历史上,征服一直是有实力的富裕文化难以遏制的冲动,从而导致战祸频仍,和平和发展一直只是少数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梦想。人类需要对自己的政治秩序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治理,包括对国家的政府、政治组织、国际社会制约战争推进发展的治理,就像《联邦党人文集》开篇所说:“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好的选择自然是前者,但历史的现实往往是后者。索威尔对历史上征服的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强力征服的历史以及依靠机遇而形成的财富,但如何更好地思考不再征服,也不再依靠偶发的机遇就能够让人类和平发展,这是学者的使命,也是阅读本书的读者的使命。
▍延伸阅读
筛选坏思想的三大铁律:“圣化构想”“辞令技巧”“不是媚权,就是媚俗”
筛选坏思想的三大铁律:“圣化构想”“辞令技巧”“不是媚权,就是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