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可以这样教”,如此题目也是醉了!作为老师,不知道如何教吗?还用专门发文?那就让笔者把精彩的故事讲给你听——
上周三,学米屋又上演了真实而让人欣喜的一幕(详情请看—店长日记8),主要内容就是学米梁博士捕捉到课堂上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米用从高位乘起的方法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顺势引导其他学生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计算。意想不到的是,课上孩子们从一位数乘一位数到多位数乘一位数,一直说“还要算”;课后,每个小学米,都能在家里用这种方法练习,既快又好地完成了一般方法5个学时达不到的效果!
当我还沉浸在这种教学效果的喜悦中,来自家长和老师的不同声音,让我陷入沉思:
—— 学米教师:将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写?
—— 学米家长:我小时候不是这样学的,我教的方法和您教的会不会混淆?
—— 一线教师:教材上的方法不是这样的,这样写要算错的!
在诸多问题面前,我反问自己:究竟可不可以这么教?这样教的利弊是什么?
在对课堂板书和学米视频反复观看并与学米梁博士的交流中,我给出了自己肯定的答复:老师,你完全可以这样教!
理由1:从教学效果看,课后学生对课上的从高位乘起的乘法竖式做了练习,从反馈视频中看到6道乘法竖式,最长用时不到2分钟,全对的同学占大多数。这些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中等,可以在一到两课时后掌握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的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9课时的教学内容!而且根本就没有实施“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究其根源,这种算法的知识基础是表内乘法、连加、数的组成,这些知识点恰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只需要简单的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新的数学知识,乘法竖式,它是从学生自己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计算方法,而这正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同化”。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书写方式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也易于老师的批改与学生的自我纠正。有的学生还会把计算的过程念出声来,这自然实现了学生的多感官学习。
理由2:教学本质。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否定学生的认知。仅仅是因为这种方法写的和教材上的乘法竖式写法不一样,就是给学生判错,那就否定了教育的本质。也就是否定学生得正确认知,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理由3:教学目标。数学能力是个体的一项重要认知功能,计算能力是个体数学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成分,精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又是个体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认知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估算能力的发展早于精算能力,表现为一个由估算能力为主逐渐过渡为以精算能力为主的发展模式。精算结果是从右向左也就是从低位乘起的顺序;而估算结果是从左往右也就是从高位乘起的顺序。《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可是我们的教学实际却因为要教学教材上的最终方法,导致学生在精算能力方面获得较多培养机会的同时,估算能力与数学应用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数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变通性,甚至只会机械地计算,缺乏数学常识和直觉,成了所谓的“数学盲”。
教育的四个基本属性是:真实、发展、快乐、自信。我们的教与学就是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的故事暂时就讲到这里,但更多的故事还将继续,期待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