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清科创业和清科投资研修院承办的百家基金进航城-生命健康专场活动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现场汇集了大兴区政府领导、机构投资人、百余位企业创始人等业界领袖、产业精英,给各方参与者带来前沿的视野与全新的机遇。
在主旨演讲环节,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培俊先生发表了题为《金融投资促进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发展》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到美丽的大兴来参与到这次论坛。我们去年投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相关方实际上就坐落在大兴,之前对大兴可能是一个比较务虚的概念,今天听了王总宏观方面的介绍,感觉未来机会就在大兴。未来在医疗基金方面,富海医疗会加深跟大兴的合作。今天应主办方的邀请我来分享一下我对金融投资促进生命健康产业的一些感触,不能说有特别多的亮点,但是,是我的一些真实感受。近年来,其实生命医药投资是如火如荼,最近因为东方富海有五六个板块,我的同伴们给我的反馈是生命医药这一块的投资是最火的,得到了全市场的热捧。近年来看,我总结了一下,2018年1月份到现在,整个资本市场IPO的情况。在第一栏是美股,可能代表整个全球的情况。其实医疗类的IPO数量跟金额,大概只有3%-4%。但是在港股,沪市股市创业板和主板比例往往都是两位数,像科创板达到了创记录的21%,就单一这样一个细分领域的产业,能够达到21%,超过20%的一个比例。应该说可能是其他领域所不能比拟的。这个行业的话现在是正当其时,整个行业处于融资退出高峰周期。2020年,整个中国医药医疗健康领域IPO达到了76起,上市加速,增幅迅猛,达到了73%。跟前一年相比,回顾过去,整个资本市场的退出节奏加快是从2018年开始的,港股的18A,科创板的第五套标准推出了之后,大幅度的便利了医疗投资的退出。2018年到现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退出IPO从数量上差不多,但是从IPO的募资金额来看,港股是远远大于科创板的。由此可见,其实不是单纯的中国资本看好医疗市场,而是全球资本看好医疗市场。从2011年开始全球的健康医疗方面的融资,一级市场也是发展得非常快。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整个融资金额增长了41%,但是融资的家数实际上是下降的。这其实侧面反映的情况是,在四五年前那些初创型的企业现在陆陆续续的进入了B轮C轮甚至D轮之后轮次的融资,每一单的融资金额在不断的上升,而这个融资的笔数开始下降。这是全球的一个情况。那么中国的情况更景气,根据统计数据来看的话,2020年中国健康医疗融资总额创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到了58%,接近60%。那么这个数据去年光一级市场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融资就达到了一千六百二十六亿,记得之前我们有一个医疗的专项基金,在2017年的时候投了一个早期项目,当时是落户在杭州下沙的,但是就在去年的时候融了五个亿,今年很有可能再融十个亿,这也是远远超越了我们的预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资本对这一块的认同感是非常强的。在背后 ,有什么根本的逻辑存在呢?事实上,在2015年之前实际上医疗投资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冷落了。最主要的就是退出,另外就是审评机制,审评的效率相对比较低。特别是去年推出的新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大大加速了整个新药的开发进度。使医疗投资从原来投资界比较畏惧的资本密集型、长周期高风险的领域变成了高回报的领域。现在但凡是比较知名的机构都有医疗专项投资基金。多年下来,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要参与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从企业的初创期到成长期到IPO甚至到未来的商业化退出,整个生命周期给予企业以支持跟服务。生物医药是产业链非常长的产业,任何发明创造必须要跟上游、跟下游进行衔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追求核心竞争力就要归结到几个着眼点。第一就是差异化,比如说一个PD1可能在研的企业就超过了两百多家,在审的话就四五十家。最后很有可能就是浪费了审评的资源也浪费了投资的资金,一般每一家企业的背后都有资本在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监管部门对这个也是有一定的观点跟看法。未来发展就是要追求一个差异化,市场很广阔,在差异化当中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就是速度,假如在差异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就要追求速度,追求效率。假如速度没有领先的情况下,可能就要追求规模,形成成本优势。假如成本优势也比较雷同的话,可能就要寻求渠道优势。所以从这个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的话,可能在一开始作为资本而言,作为投资人而言,就要协助企业发展出自己的差异化。当差异化不构成核心竞争壁垒的时候,就要帮助企业发展出速度。核心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根本的原动力可归结为三个,第一个就是技术演进,技术演进是推动医疗产业整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第二个是需求增长,第三个是政策变革。今天有幸听到开发区领导的讲话,是把技术进步作为自己发展的重任作用在干细胞领域,在基因编辑,在基因治疗方向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做了一个前瞻性的布局。我们也持有同类的观点。同时对于政策方面,其实要高度关注。实际上在过往的十年发展过程当中,整个医疗的发展其实是加速的,在2010年之前我听到都不是说做创新药,而是做仿制药,是在想怎么把仿制药包装成一个创新药,这样做基本上风险很大。这种情况下,就要追求一定的差异化。即使是靶点上有类似的也要做到一个根本性的不同点,如果不做出差异化,未来的生存空间会非常少。这种推动的根本力量我认为在于政策,中国政策的强势干预加速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医改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医改最早的时候是09年,李克强总理任医改小组组长的时候开始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个人认为,在这个阶段,追求的是广覆盖,整个市场的容量在不断的扩大。覆盖的医保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进入医保体系的药品在不断的丰富。但是在2017年之后的话,慢慢的医保支出和政府财政可承担的成本矛盾开始显现。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加速了整个行业的迭代。2020年,整个医改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最值得一提的我认为是在政策法规上,新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推出,对于中国式的创新,给予了更大的体系化的支持。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就十四五专栏四,当中讲的十一五开始有重大新药创制,到十二五的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到十四五好像不再提重大新药创制了,关于这个方面在专栏四上有这么一句,研发重大传染病所需疫苗,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效药。在宏观的认定上中国可能不是缺少药而是缺少真正有价值、有临床意义的特效药。所以这也是为我们未来产业运作投资指明了方向。在这种政策的驱动下,品种的迭代是一个壁垒。我梳理了一下富海医疗,未来中国十年医疗产业方面投资跟发展的路径,很多跟临空经济区是高度雷同的,对于罕见病、生物性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相融合的一个新的靶点,新的适应症,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成为一个重点,另外,从原来临床医学主要是围绕治疗的,转向再生医学,康复医学这样的转变。在过程当中路径的选择是怎么样的呢?我现在有一个比较强的感触,假如说在二十年前的医药领域创新的话,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聪明的脑袋,现在的很多的创新已经达到了工程化。所谓的工程化就是你但凡给定一个方向,只要努力就能够开发出来。抗体药的开发门槛大大的降低,包括未来可能细胞治疗也好、基因治疗也好,它的开发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可以说,在未来,创新的工程化是一个趋势。第二点就是关于协同创新,假如说要做到中国性、全球性发展的话,产业发展的方向,未来就必须像临空区的规划,既有医院主导在临床上能够发现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同时又能够有一个技术展望的平台推动技术的转移,也有产业化的运作体系,达到这样三位一体的融合,未来很有可能从中国走向国际,国际化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曾经发生在白色家电身上的这种情况,未来也一定会发生在医疗企业身上。现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做仿创结合,原来仿的成分多一点,创的成分少一点。那么未来的可能创的成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就是中国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我们在布局的时候也是布局整个产业链,从培养期到CRO,CXO到新药开发,到最后CSO商业化的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大分子的医疗企业开始陆陆续续地采购国产设备,采购国产耗材。最为典型的就是前不久上市的纳维科技,这样一个小公司,整个市场给它的估值是四百多亿,未来这些企业的估值,现在看起来上百倍的,也许过了三四年之后就感觉不到,也许只有三四十倍这样一个市盈率,就是伴随着下游企业面向全球了之后,这个市场空间被打开了。因为作为发达国家,它是不可能自己主动的降价的。随着中国生产能力的释放,未来很有可能中国的医疗企业为世界范围提供可及、可负担的优质药品。所以这是中国医疗未来发展的路径。我们布局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相信我们的临空区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布局。从长期来看,我认为有一个案例是比较值得借鉴的。Amgen通过不断的并购甚至向小分子领域的扩展,不断的扩展产品线,我相信,很多中国国内企业也会走这条路,先从一个刚需,从一个点进行一个突破,单点突破然后逐渐把一条产业链拉起来,把自己的生产业务体系给拉起来。这个实际上是伴随着中国的药企国际化的一个进程。创新之路无止境,假如说用新药作为一个视角来看,既有靶点上的创新、也有结构的创新、也有机理的创新、也有剂型方面的创新。去年,新冠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未来核酸类药物的创新会大幅度加速,很多的原来是小分子的,大分子的,在某些领域当中跟核酸类一比的话,核酸类的药物就是一个降维打击。所以在新药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五到十年这样一个高速迭代的发展,从金融助推产业的视角,在今后的五到十年首先是助推创新的发展。然后再去考虑产业方面的整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有幸参与了一些早期项目的投资,包括基因治疗、基因编辑。有幸跟这样的企业成长从估值是一个亿到现在大几十个亿的估值,所以我们是伴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我相信整个开发区也好,中国的相关的产业也好,未来也是从小到大这样一个发展的路径。同时,我总结了一下作为投资人可能有三类是相对比较成功的,第一类Dealer,最早的Dealer是美国退市,中国上市,那么这中间以及相关项目都能挣到五倍甚至十倍以上的收益。第二类是Investor,看准企业发展的趋势能够在比较早的阶段进入。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把自己的角色变得更为积极,不断的为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赋能,从理念方面,战略方面,渠道市场品牌各个方面进行这样一个叠加。我感觉现在做医疗投资的跟五年前甚至跟十年前比的技术含量和提出的要求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以前可能只要有钱就行,或者你所在的机构有品牌就能投入进去。现在投资机构已经竞争到白热化状态,被投企业特别是明星被投企业,对机构的挑剔程度大大出乎意料,估值不降低而且要求你提供更多的资源。所以作为健康医疗产业投资,未来的资本家必须是资金+资源,这个资源可能还不是一项两项,要加N项资源进去。我认为即使在谈判的时候大家非常挑剔,但是最终大家还是合作方,无论是企业投资人也好,当地政府也好,最终是要实现共赢。只为争取在下一个五年、十年当中争取行业的先机。在中国也许没有永远的领先但是有阶段性的领先,我们愿意投身其中,把我们的阶段性的领先延续得更持久一点,通过这样的赋能,为企业、为整个中国医药产业提供价值。
谢谢大家!
关于清科投资研修院
清科投资研修院(简称:清科投研院)是清科创业(001945.hk)旗下的专业教育品牌,致力于为中国产业金融和股权投资行业的精英人士提供专业、务实、前沿的培训交流平台。汇集全国优秀行业领袖和资深专家组成导师团队,力求提供内容实用、与时俱进、深度聚焦国家政策和市场热点的课程和定制服务,助力中国金融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者洞见资本市场趋势,把握最新投资机会。
至今,清科投资研修院服务了超过千家的机构和投资者,已成为专业投资者深度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全程回看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