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郎静山,中国“画意摄影”不可逾越的巅峰

映像志 2020-08-25


郎静山


郎静山(1892年6月12日—1995年4月13日),浙江兰溪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民国极负盛名的摄影家,于1949年迁居台湾后曾经几度迁徙,曾住过台北临沂街以及新北市板桥区。



沈石蒂拍摄的郎静山像

郎静山对照相产生兴趣,是从家中挂着的这张父母亲的结婚照片开始的。这张从小让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湿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摄、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他认为最珍贵、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张照片。

《迎客松》 1933年,郎静山为军人郎锦堂之子。他自幼喜爱中国书画,12岁从上海南洋中学图画老师李靖兰处习得摄影原理、冲洗与晒印技术。主张使用西方的摄影技术为工具,在表现上应该多研究国画精神旨趣。曾言:“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

《山亭自有悠贞趣》 1950年,1911年进入上海《申报》,担任广告业务工作,当时尚无摄影专业记者,故仅以拍照作为闲暇之余的消遣。1926年到上海《时报》担任摄影记者,算是中国新闻界最早的专业摄影记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开设“静山摄影室”,专门从事人像与广告摄影。同年又与黄仲长、徐组荫合组“三友影会”,其宗旨在于将中国摄影作品送到国际沙龙,以提升中国摄影界在国际艺坛的地位,同时希望透过摄影作品宣传中国的美好河山,改善国际形象。1931年以作品《柳丝下的摇船女》(又称《柳荫轻舟》)入选日本国际摄影沙龙;1934年又以个人第一件“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其后郎静山逐渐在国际沙龙崭露头角。

《烟树晴岚》 1978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郎静山举家迁往大后方四川。其时往来于上海、昆明、重庆之间,一方面从事新闻采访,一方面研究集锦摄影与创作。1949年夏天,郎静山应美国新闻处邀请到台湾参加影展,并定居台湾。当时只带了四百张底片来台,大部分相机与底片皆遗留在中国大陆。1951年郎静山发表《烟波摇艇》,以中国黄山、香港摇艇、台湾芦苇为材料,综合三地风景构筑心目中的中国山河,这也成为日后郎静山的创作模式。

《烟波摇艇》 1951年,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后,不少原居上海、南京、广州、北京等地的摄影同好群聚台北,重新出发。1950年在台北成立“中国文艺协会”,由郎静山担任主任委员。1953年3月25日“中国摄影协会”在台复会,由郎静山担任理事长,前后达42年之久。1959年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文艺奖,郎静山自第一届起持续数十年担任评审委员。1966年郎氏发起成立“亚洲摄影艺术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Asian Photographic Art)。

根据陈申的研究,郎静山作品大致可分为写实摄影、纸底作品、集锦作品、人像摄影、女性裸体作品及现代摄影作品六大类。


作品欣赏


《临流独坐》 1933年

《一片春帆着远天》 1936年

《晓风残月》 1945年

《湖滨秋色》 1939年

《春树奇峰》 1934年

《寒林》


《松荫高士》 1953年 (郎静山喜欢张大千的胡子,所以张大千常常是郎静山戏作的模特儿。)

《斜风细雨不须归》 1960年

《华亭入翠微》 1986年

《中国式大学》 1972年

《华溪盐井》 1938年

《野渡无人舟自横》 1988年

《晓汲清江》 1934年

《花好月圆》 1950年

《高山竹》 1935年

《香生九畹》 1930年代

《啼鸟》 1957年

《鹿苑长春》 1970年

《寒鸦》 1930年

《英雄独立》 约1970年

《春天》 1957年

《积实种花》

《枝头小鸟》 1994年

《松鹤长春》

《枝间弄好音》 1953年

《愿作鸳鸯不羡仙》

《蟪蛄爱草绿》

《森林之路》 1956年

《狂野之最》 1950年

《云深不知处》

齐白石 1946

《时代女性 蒋碧薇》 1952年

《老先生们》


往期推荐

法国摄影师阎雷:最真实的80年代中国

150年前,一位英国业余摄影师,第一次系统拍摄老北京

刘树勇:摄影朋友们,请勿滥用“艺术创作”这个词

如何评价今日中国摄影?怎一个“乱”字了得  

水浒108将:中国当代摄影家实力排行榜-1

水浒108将:中国当代摄影家实力排行榜-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秋光 秋韵 秋实
    痛悼!95岁战地记者张崇岫逝世,曾零距离拍摄“长津湖战役”
    2024年,这些媒体人永远地离开了
    痛悼!95岁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张崇岫逝世,曾零距离拍摄“长津湖战役”
    获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这位新华社记者有啥故事?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