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青喜欢摄影:拍过1万张照片,水平很高

朱旦华 映像志 2020-08-25

在使用哈苏120相机

江青自生下女儿李讷之后,患上严重的妇科病,曾多次到苏联治病包括妇科化疗。1951年10月我去主席家,江青已是第二次从苏联治病回来。后来又去了两次,反复医治,效果都不大。那时候化疗没有现在先进,患者很痛苦,后遗症也大。

1959年在庐山,江青曾亲口对我说:“我现在成了废人,怕风,一吹就病。一动满身虚汗,上个山差点休克了。医生嘱咐我要稍微活动,不能着凉,不能被风吹着,不能穿湿衣服。我活动一下,跳一次舞就要换衣服。谁也想不到我有病,还以为我是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了。


其实,主席对江青的爱意,更多的体现在某些志趣相投。他俩在京戏方面都有较高的素养,人人皆知。他们之间也有诗画唱和,我说的画主要指江青的摄影作品。主席对江青认真学摄影一直比较支持。上世纪50年代亲自请石少华做江青的摄影老师,主席特地邀请石少华到家里做客,郑重拜托。听说江青早年在上海就喜欢摄影,但摄影艺术的提高都是解放后的事了。

1961年她在庐山拍摄仙人洞照片的事。那年夏天,中央工作会议在庐山召开,江青随主席上了山。散会后我没有下山,住在山上。江青曾去看过我。客观地说,那时的江青比较谦虚诚恳,没有什么架子。两人谈家常话,江青告诉我她正在拍摄庐山的云,我一听笑了起来。云,飘忽不定。江青说,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主席和她都非常喜欢庐山的云。

江青作品

1961年夏天,江青在庐山拍摄了很多庐山云的照片,取景角度各有特色,还给我看过。她将较好的几张放大了,放在180别墅(美庐别墅)二楼客厅桌上,其中有一张就是“庐山仙人洞”那张照片。主席有一天在书房工作后休息,走到客厅,一眼看到这张照片,就拿起来细看,主席非常欣赏这张照片的灵感。

江青曾对我说过,主席多次凝看照片,认为环绕苍松的乱云从容不迫,象征着我党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苏联对我们是重重围困啊。主席就在庐山180别墅,为这张照片题写了四句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并写上“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李进是解放初期江青下去调研时起的化名。

1961年主席还为江青拍摄的几张女民兵练兵照片写了一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图文并茂,诗画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在我周边包围圈越来越紧,主席针锋相对,提出“大办民兵师”。江青能够深入生活抓住灵感,非常艺术性地反映了这一点。



江青的摄影之路

江青是不甘寂寞的人,爱好广泛,爱动植物、爱打兵乓球、爱打扑克、爱看电影、爱骑马,尤其爱好摄影。

江青曾经说过,她喜欢摄影从延安时期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前线的部队打了胜仗,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架旧照相机,交给了主席,主席叫我试一试,看还能不能用,主席、总理、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转战陕北的时候,在行军的路上,我用这架照相机还给主席照了好几张照片呢。解放战争胜利后,我把那架旧照相机交公了,一切缴获要归公嘛。

对江青来说,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过渡时期,是她在感情上受到毛泽东冷遇的时期,到了60年代,他们的夫妻关系有所缓和。在毛泽东庐山题照这首诗发表之前,江青在政治上涉及很少,只在文化部设立的电影指导委员会里工作。

1958年与1959年,赫鲁晓夫又两次到北京,要求见江青。因为江青生病或以生病为理由而没有安排见他。而与此同时,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和陈毅的夫人张茜,却作为中央领导人的夫人活跃于接待、晤会和出国外交旅行当中。这使人们觉得江青又像延安时期那样成为了毛泽东的家庭主妇。


名师指点 悟性颇高

江青1961年从庐山回到北京,决定再次拜师学艺,请石少华当她的指导老师。石少华从事摄影工作半个世纪,多次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并曾荣获国际大奖。石少华对她怪僻的个性早有耳闻,以工作太忙为由婉言谢绝了。后来,江青把她的真实心思报告了毛主席。

毛主席亲自出面,将石少华请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说:“石少华同志,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收她做学生吧。江青她身体不好,有病,不能从事紧张的工作,你就收她,一可以调剂调剂她的生活,二也能学习一点东西。


于是,石少华就收了江青这个徒弟。

江青这个人还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悟性,做事专心认真,很快就喜欢上了拍摄风光、静物,像日出、日落,还有湖面月亮倒影等。

1964年国庆节晚会,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节日焰火时,江青还向时任总理摄影记者的杜修贤虚心求教,如何才能拍摄出焰火的最好效果。杜修贤毫无保留地指导她。结果,当晚她拍摄的焰火效果很不错。

徐大刚,上海新闻摄影界的元老,1960年被调到中南海,任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徐大刚和江青一同乘专机前往庐山。飞机上,两人聊得最多的便是摄影。当聊到如何在摄影过程中抓住动态物体的瞬间摄像时,徐大刚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江青如何运用快门速度捕捉动态物体的最佳瞬间,如何拍摄高速物体,如何使用闪光灯等。江青听得津津有味。直到飞机在九江平稳降落,江青才止住询问。

1961年到1965年,江青的摄影作品屡屡在全国摄影艺术展中获奖,具体获奖作品:

1970至1972年,江青对拍摄人像着了迷,先后在钓鱼台10号楼、17号楼设了照相室,邀请老师到她的住地钓鱼台10号楼指导拍摄。那时,她把许多中央领导人请到钓鱼台10号楼或17号楼照过相,其中有周总理、李先念、纪登奎、许世友、谭启龙、谢富治、林彪、叶群、李德生、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江青给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照过相。




刻苦练习 几近痴迷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江青在摄影艺术上取得一定成绩,除了名师指点以外,也和她的刻苦努力分不开。

江青对摄影达到了几乎痴迷的程度。1971年春天,她为了拍几朵牡丹,不辞辛苦地跑到各大公园,一去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拍出晶莹剔透的露珠,她凌晨四五点钟就赶去了。去后,她精心地挑选最漂亮的花,支好三角架,对好焦距,调好速度,就开始等阳光、等蜜蜂、等蝴蝶,有时候等半个小时,有时候等一两个小时。

江青是个急性子的人,有时急得满头是汗。但是,拍照时她很耐心。江青为了在钓鱼台拍一张“月夜哨兵”的照片,提前三四天到中央警卫局二处挑选“模特”,然后,她又到处挑景点。选中了人,选好了景,就开始等了。等月亮圆,等天气好。所谓天气好,就是无云雾,无风尘,空气爽,温度宜。一切都准备好了,她才充满信心地按下了等待已久的快门。

她为了拍一张满意的“高度警惕”的备战照片,叫一位警卫战士潜伏在一个隐蔽处,手持钢枪,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目视前方。为了拍摄清楚战士锐利、警惕、有神的大眼睛,一向十分讲究卫生的她先是蹲在地上,后是跪在地上,最后趴在地上拍摄,一拍就是一个多小时。

1970年11月,她在海南岛休息,为了拍照鱼雷快艇后边的浪花,在快艇高速行驶时,她不顾颠簸及海风吹打,站在甲板的木凳上,由四个人扶着不停地拍摄。


1971年上半年的一天,江青对秘书说:“小杨,最近一两年,我从新华社拿的胶卷,冲洗的小样,放大的照片,还没有交钱,你去新华社找石少华,请他帮助我算算欠他们多少钱,我一次性还给他们,欠人家的钱老是还不了,心里不安。

一周后,石少华送来了一张单子,成本费一共3000多元。江青一看这么多钱发愁了,于是向毛主席要了3000元的稿费,才还了钱。1970年代初,30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

交了钱以后,江青怀疑石少华敲她的竹杠。有一天,她对叶群说:“石少华不地道,敲竹杠,要了我3000多元的照相费用,不少呀!”叶群劝她:“我给您在画报上、报纸上多登几张照片,收点稿费,弥补一下。


孤芳自赏,影展梦碎

毛主席说,江青没有自知之明,就是批评她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

1972年夏,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来我国访问。江青在接见她时说:近几年我拍的照片一万张左右,销毁了三四千张,还有很多要去掉。我对照相是有研究的,也称得上半个专家吧。我是时常发表作品的,当然不是用真名发表,不然又不得了。他们还要为我搞影展,我不要。

她送给维特克一些山水和花卉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仙人洞”照,另一张是江青在庐山拍摄的“汉阳峰”照片,在照片背面题写了她自己一首诗:“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江青从开始喜欢摄影,到热衷于摄影,又发展成利用摄影扩大她的政治影响,捞取政治资本。1970年至1972年,她的摄影范围几乎遍及各个领域,作品包括林彪的读书照《孜孜不倦》,备战照《月夜哨兵》《高度警惕》,工作照《聚精会神》等,登上了《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等刊物。

一次,江青计划在人民大会堂搞影展,她从自己众多的作品中选出了一百多张,一切准备就绪后,请示主席。一天后,徐秘书回电话:“主席说‘习作可以,搞影展不可’。

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召开,江青又一次萌动了影展的念头,100多幅照片送到大寨,从会议室到客厅都悬挂着江青拍摄的大幅照片。从大寨回到北京,江青又张罗她的正式影展,毛主席知道后,仍然是两个字:“不行!”至此,江青的影展梦彻底破灭了。

1961-1965年江青在“国展”中的获奖情况:









往期推荐

如何评价今日中国摄影?怎一个“乱”字了得  

刘树勇:摄影朋友们,请勿滥用“艺术创作”这个词

水浒108将:中国当代摄影家实力排行榜-1

水浒108将:中国当代摄影家实力排行榜-2

麦克·山下:中国摄影师拍的东西,大多数是假的

陕西纪实摄影群体,如何改写当代中国摄影史?

纪实摄影:中国西部农民,是如何生存的?

一个外国老头,把2500个中国贫困家庭,拍成了古典油画

“非决定性瞬间”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去世,享年94岁

40年前,一名美国人拍的旅游照,记录了真实的中国

世界摄影大师,是如何拍摄荷花的?

刘香成:他的纪实摄影,在中国独一无二

老照片:清宫剧都是假的,这才是清朝王爷的真实生活

安塞尔 · 亚当斯:我对摄影的6个感悟

法国摄影师阎雷:最真实的80年代中国

摄影大师镜头中的“口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