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禁城秘闻:慈禧太后,为什么发烧摄影?

林京 映像志 2020-08-25


1878年,李鸿章   (本文图片由林京提供)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通过水银留下的印痕,发明了银版照相法。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宣布放弃银版摄影术的专利,服务于大众。于是,人们将这一天确定为人类摄影术的开端。并迅速在西方流行开来。当时欧美国家的摄影技术已臻成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外国摄影师及爱好者先后把此术悄悄带进了中国。

醇亲王奕譞

清末民初的摄影技艺是在封建文化和西洋文化夹缝中生存发展,它们的形式和内容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跨越漫长的一个世纪,这批照片依然保存完好,成为宝贵的财富。它们是今天的我们探究摄影史、清史和民国史真实、生动、直观的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摄影术进入清代宫廷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当时的一些王公大臣已经较早地接受了摄影术,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摄影术迟迟未被公开引入清宫中,直到20世纪初,慈禧太后改变观念,摄影术才逐渐流行于宫中,此后慈禧太后拍照甚多,进而风靡朝野内外,溥仪亦对摄影情有独钟。

奕譞(中)、李鸿章(右)、善庆,拍摄于天津海光寺行辕。


从肖像画到小照:摄影术带来的宫廷变革

1885年4月15日,奕譞到天津大沽口炮台检阅海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批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西方科学技术随着入侵者的脚步进入古老的中国,摄影术也开始在中国上层盛行,并迅速传播。大清时期,最早接触摄影术的,是涉外官员。

据记载,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是清廷中最早接触摄影术的大臣之一,他将照片称为小照。当时,耆英照了相片,是法国海关总检察官埃及尔亲自照的。意大利、英国、美国官员向他索取照片,他同意了,认为这是外交中的重要礼节。他向道光皇帝进奏:请奴才小照,均经给予。道光帝准奏。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湖南进士周寿昌游历广东,在日记中说:奇器多!而最奇者,有二:一为画小照法,坐人平台上,面东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镶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清宫中学会照相和留过影的人寥寥无几。人们熟悉、向往的依然是传统的肖像画。当时清统治阶层一度把它视为异端邪术,排斥于紫禁城外。他们认为,用镜箱对着皇帝、后妃取影,是冒犯龙颜 、有失体统的逆举,会“被摄走了‘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

1868年,恭亲王奕訢。

1860年,恭亲王奕訢。

19世纪的北京驻有不少欧洲外交官。他们在和清廷上层人物即王公贵族、朝中大臣等来往过程中传布和交流摄影术。虽然宫内一直未流行照相,但王爷们却早已冲破了这种愚昧意识,悄悄地爱上了这种“奇技淫巧”。照片“神情酷肖,便捷真切,更足取信”的绝对优势被当朝王公大臣们逐渐认同,他们纷纷跟风,争先效尤。中国的摄影首先出现在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的家中,并逐渐推广代替了传统肖像画。

1889年,奕譞与奕訢在恭亲王府。

庆亲王奕劻朝服全身像。

最早的宗室王公照片拍摄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不到二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的风潮,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与洋人打起了交道,接触到照片这一神奇之物,都开始迷恋上摄影这一西洋时尚。像奕譞、奕劻、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官员都在力办洋务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照片,展现那个时代舞台上的代表人物的缩影。

军机大臣张之洞

光绪年间新设立海军事务衙门,奕譞出任总理大臣;由于负责洋务活动,与洋人过往较多。醇王府所雇的专职摄影师广东人梁时泰经常跟随在醇王左右,随时为奕譞摄影留念。因此,奕譞身后留下了不少传神的老照片。

末代皇帝溥仪在宫内居住时,从醇王府将其祖父、父亲等许多照片,作为家珍移进宫内保存起来。其中一幅拍摄于同治二年(1863年)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他时年二十三岁,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轻时代唯一的一张影像。

照片上的他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其左右是两个贴身侍卫,分别肩扛火铳,手握长枪铁矛, 其上裱有醇亲王奕譞亲笔题照的七律诗。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朝禁卫军的风貌。它也是宫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为研究我国军事史、摄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资料,弥足珍贵。

1863年,奕譞在南苑神机营。

同治七年(1868年)办理洋务的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就曾请英国的约翰·汤姆森为自己拍摄过照片。光绪十一年(1885年),醇亲王奕譞受命总理海军事务,于来年4月赴天津巡阅海防。巡阅期间,奕譞让摄影师为其拍了一批照片,并亲自进呈光绪皇帝御览。自此,照片便首次流入大清宫中。
珍妃肖像照


把摄影术引入清宫的珍妃

照相机被携入皇宫,尘封久远的宫门得以重扉轻启。紫禁城内的清代皇帝和后妃们开始主动接受摄影术,始于1903年,即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照相之时。但最初将摄影引入清宫的,不是慈禧,而是珍妃。

慈禧太后

隆裕皇后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1889年2月15日),光绪大婚,隆裕皇后成为皇宫主人,长叙的两个女儿被册为瑾妃、珍妃,进入皇宫。珍妃个性活泼可爱,初入宫时,深得慈禧的欢心。时年十三岁的珍妃,聪明貌美、性情纯厚、能书擅画,与光绪帝意趣颇为相投。当时,摄影术传入中国虽已有数十载,但在宫中仍属严禁之列。

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妃暗中从宫外购进一套摄影器材。每天给慈禧太后请完安后,她便一头扎到自己的寝居景仁宫潜心研习拍照技术。据当年光绪大婚充任喜婆,后跟随珍妃左右的宫女刘氏回忆,珍妃不仅自己喜好摄影,也给光绪皇帝照相,还教太监用照相匣子。珍妃拍照时任意装束,姿势各异,不拘礼法。

慈禧乘舆照。

好景不长,慈禧知道了珍妃的出格行为,严厉责罚了珍妃,没收了一切照相设备和相片。并将她身边两名太监发配黑龙江充军。是时珍妃正值豆蔻芳龄,她不畏强暴,又自解私囊,嗜使身边姓戴的太监出宫,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家照相馆。

不久,此事也未能隐瞒,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将其密告慈禧太后。珍妃的此举激起了慈禧对她多年的怨愤,她当即将戴太监传来严讯,酷刑之下,太监隐瞒不过,全盘招出后,随即被乱棒活活打死,喜欢照相的珍妃被打入冷宫。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前。

由于珍妃“屡次犯上”,“违背祖制,大逆不道”,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皇室外逃之前,她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溺死。珍妃留在宫中的所有照片,全部销毁。


慈禧太后

今天,故宫仅存一张珍妃的肖像照片,光绪皇帝的影像则踪影全无。目前社会上流传有一些珍妃的旧照,其真伪仍有极大争议。尽管如此,执着进取、勇于开拓的珍妃作为清宫摄影的第一人,则被永远记在了史册上。



晚年迷恋摄影的慈禧

尽管慈禧以铁腕手段残酷扼杀了清宫的早期摄影活动,但步入晚年后,她却突然心血来潮,开始对照相眷念不已。真正令慈禧太后改弦更张,接受照相技术的契机之一,则是一幅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赠送的沙皇全家合影。

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着色照。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着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清光绪皇帝。照片镶在紫檀木镜框内,上面嵌有纯金制的东正教标志和其他装饰物,并配有用天然水晶磨制的玻璃,庄严华贵。

照片的赠送仪式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由慈禧太后特选的一个吉日举行。是日,太后身着镶金边黄缎绣袍,上面锈着彩凤寿字,并披着由三千五百颗专供帝后御用的东珠串织的披肩,与光绪皇帝、皇后一同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俄国公使夫人渤兰康太太。

夫人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行礼后,即将尼古拉二世帝后全家照呈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后看罢非常感慨,大加赞赏,光绪皇帝就此向公使夫人询问了许多俄国沙皇、皇后的情况,并且让其转谢沙皇的盛意。慈禧太后特意将一块传世翡翠赏赐给了公使夫人。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自得到俄国沙皇、皇后的照片后,慈禧太后原来认为摄影术冒犯龙颜、有失体统的观念开始转变,她跃跃欲试的心情日益强烈,对照相的好奇感日益增强。

摄影在当时主要还是采用玻璃版底片或明胶干片,它的成像程序复杂,全部照相材料均需进口,成本昂贵。

摄影师勋龄。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最终决定特召曾在西方研习过摄影术的勋龄奉旨进宫,携带刚运回国的全套照相器材,作为御用摄影师,专门为自己拍照。勋龄的妹妹容龄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对此这样回忆:

“有一回,慈禧问我姐妹俩会不会照相,她想在画像之前先照几张像,从外边找人来照相不很方便。我母亲说:‘她们两人不会照相,奴才勋龄会照相’。慈禧说:‘那很好,明天就让他进来给我照相,照出像来好让柯姑娘照着画’。” 

勋龄曾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清宫留下了大量旧照片,慈禧太后的旧照片不少,基本上都是她身边的御用女官德龄二哥勋龄专门为太后照的。

慈禧饰观音,李莲英(右)饰善财童子。

慈禧等人在中海乘平底船观荷。

为了照相,慈禧特传御旨在其寝宫乐寿堂前搭席,用布景屏风为衬,并按殿内样布置豪华的陈设。西方人的摄影构图总是力求脱离直线或垂直线,而慈禧则讲求画面平衡对称,人物面部不能有阴影。这种习惯深受中国传统帝王画像形式的影响,反映了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当时颐和园内虽已有电灯,但不具备用于摄影的照明器材,为了突出主体人物的立体形象,又不触犯慈禧所忌讳的阴阳脸,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勋龄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柔和协调的自然散射光,拍出的照片效果竟类似国画。

通过使用对称手法来表现人物,巧妙构图,慈禧照片的画面意境深邃,影像丰富清晰,立体感、质感均佳。又将其中得意之作放成巨照,由如意馆着以色彩,整个作品极为传神。其装帧平整,再嵌入镜框中,顿时显得富丽庄重。悬于慈禧寝宫内,蔚为大观,轰动朝野。

慈禧太后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些作品实属罕见,堪称人物摄影的佳作。反映出作者纯熟的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宫闱画墙纸壁上展现出一幅幅足具中国特色,趣味横生的人物照片,颇引人注目。

慈禧在照相之前,要先亲自翻阅历书,选定吉日良辰。拍照时常命勋龄为其连续拍上几张不同姿态的宫装像,并迫不及待地命令将每张放大数幅,还要速将尚未上光的带水样片呈奉御览。

如今故宫博物院内还珍藏着许多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摄三十余种装饰、神态各异的照片就有七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1903年)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留影。

这批照片均为慈禧七旬大寿之前所拍,系特为其寿辰时悬于宫中或赏赐他人之用。目前,除故宫外,国内外其他各大博物馆及社会上私人所收藏的慈禧原照,已经凤毛麟角。

宫中跪送溥仪的小太监。


皇室的暗处:紫禁城里的太监宫女

明清两代皇宫内,每朝都曾使用大量太监和宫女供皇帝、后妃等使唤及差役。

端康与太监合影。

清代招募太监,由内务府会计司会同掌仪司办理。太监大多来自京城附近的大城,东光、南皮、昌平、平谷、静海等地贫苦人家。太监大多从六七岁至二十岁之内挑选。符合者首先要“净身”,投充太监听其报明,有可阉割后,即令其自行投报内务府验明,再颁发给赏银让他们置装,送紫禁城内当差。

太监大多数终身在宫中当差,有的被折磨致死。他们只有病老无力当差时,方可出宫为民。然而因久别家乡和被世人社会冷眼相待,出宫太监多无人相认,最后悲惨地死去。只有极少数上层太监,可捐款修庙,年老之后得以居于寺庙以终生,有的还可在寺庙中继续作威作福。

清宫四太监。

清代秀女分为两类:“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即宫女)。宫女地位较八旗秀女低,担任着后妃宫中各项杂役。据《国朝宫史》对后妃使用宫女名额为:“皇太后宫十二名,皇后宫十名;皇贵妃、贵妃位下八名;妃、嫔位下六名;常在位下三名;答应位下二名。”不过各寝居实用宫女比规定数要多,加之皇子、公主、福晋各宫的宫女,其数也相当可观。

按规定:八旗秀女每三年选阅一次。所有八旗女子,查明适应推荐者,缮写“录头牌”,上写:“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年若干岁。”照例呈进,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主持。至时太监按班引入,记名的留牌、不记名撂牌,有记名者,再行选阅。没入选者才能自行聘嫁。挑选的年龄和范围,是从十三岁(及岁)到十六岁(逾岁),上至皇后、妃嫔的姊妹,公主的女儿,下到八旗各官员、护军士、闲散壮丁的女子都应进宫送选。

八品首领太监高顺、太监王三元、太监张喜合影。

紫禁城寿康宫院内的宫女住所。

太监在养心门院内的住所。

包衣选秀,宫女与选秀女差不多,但只引看一次。每次引选之前,先将送选女子旗分,按年岁长幼,造册编排,一般每排十几个人。引见时立而不跪,不记名的撂牌子,而记名的也只是选用一部分,其余的也撂牌。名牌掷下,方准联亲,如未及岁(十三岁),不得擅自定亲。

挑选宫女主要是在紫禁城内的御花园延春阁前,每人胸前挂一粗木小长牌,上写姓名、年岁等。一般宫女被选入宫后,主要供内廷各宫主位役使,处于奴仆地位。平时一言一行,都得严守规矩:不能嬉笑高声说话,要小心从事,稍有不慎,就要受到严厉处罚。这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女孩,只因出身在包衣家庭就要无条件地送入宫廷去服役。

太监与宫女。

三名宫女

八旗秀女被选入宫后,到一定年龄如未被皇帝看中成为嫔、妃、贵人等可以放出宫让其回家,按照《钦定大清会典》:“留宫女之至二十五岁,遣还择配。”但这些女子青春年华早已消逝。宫女服役到一定年限,也可以出宫。

八旗秀女大多居住于后妃宫院内,宫女和一般太监所住之处大多是在各宫门附近的小屋,如今在宫内已不多见了。至于有权有势的大太监,不仅在紫禁城内有较好住房,像坤宁门内东西板房等,而且一般在宫外还都有专门的宅地。

清晚期御花园延春阁前包衣选秀中待选的正白旗秀女(选取的即为宫女)。

太监与宫女制度民国时期依旧存在于紫禁城中,一直延续到溥仪出宫之时。

作者简介: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6年就职故宫博物院,担任故宫出版社副编审、老照片研究专家、摄影师。在故宫为数十种图录书刊拍摄封面、配图达数千幅,发表百余篇研究、考证和纪实文章,著有:《影像秘境》《故宫秘录》《深宫轶事》《故宫藏慈禧照片》《晚清太监宫女掠影》《北京城百年影像记》《皇朝落日》《寻觅旧京》《末代皇帝》等。



往期推荐

贺延光:摄影师,要对历史负责!

江青喜欢摄影:拍过1万张照片,水平很高

1956-2020:历届中国摄协主席摄影作品欣赏

胡武功:人本、人情、人性,这才是纪实摄影的灵魂

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再不治就晚了!

20位中国摄影名家点评外国摄影大师

一位矿工兄弟,用大画幅相机拍出《矿工》,震惊了世界!

评论家拍照如何?鲍昆摄影作品精选

40年前,一位日本青年,给1000个中国儿童拍了最好的照片

永恒的经典:当代中国摄影10大名家名作

2020荷赛获奖作品,太震撼人心了!

21位中国摄影家,是什么作品影响了他们?

刘树勇:摄影朋友们,请勿滥用“艺术创作”这个词

水浒108将:中国当代摄影家实力排行榜-2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可购买精品摄影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