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风光摄影,尤其是具有唯美色彩的风光作品,是中国摄影界最为热衷的题材之一。然而,风光摄影在现代摄影的领域,在中西方的不同大环境中,却呈现出不同的境遇,留下许多足可玩味的思考空间。
手上有一套法国权威机构出品的光盘《摄影的精彩历程》,两张 DVD , 270 多分钟,包罗了 1700 张照片和 300 位摄影家的传奇经历,其涉及面之广,有肖像摄影、时尚摄影、人体摄影、战争摄影、报道摄影以及超现实主义摄影、摄影与科学、摄影市场甚至包括独立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一章, 时间跨度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摄影史,但是唯独不见风光摄影,令我的一位风光摄影发烧友借去后大呼上当。这决不是一种偶然。
其实在整个西方摄影界的范畴,纯粹的唯美的风光摄影早已不在摄影史的法眼之中,我们一向崇敬的大师级人物安塞尔·亚当斯被罗森布拉姆的《世界摄影史》放在了现代主义摄影的章节中。而在这本权威的摄影史著作中,风景摄影或是出现在早期的纪实摄影范畴,或是出现在后期的科学探索的行列,唯独没有被列入艺术摄影的领地。
甚至会让更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顾铮的《世界摄影史》中,亚当斯根本没有进人他的视野。我们所熟悉的风光摄影最多只能在书中早期的“地理空间的摄影确认”以及后期的“新地形摄影”中找到可怜的蛛丝马迹。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文化层面的风景,应该是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认同价值。或者从地理学的角度展现人对自然的思考或者以人文的目光重新审视风景的意义。
如果你仔细读过斯蒂芬·肖尔、乔尔·斯滕菲尔德、罗伯特·亚当斯等摄影家的“新彩色摄影”“新地形摄影”作品,就会发现面对人文的和自然的风光会有很多的开拓空间。而一般意义上纯唯美的风景描述,早已失去了思考层面的价值——与中国摄影界对风光摄影的热衷(或者说是狂热)形成鲜明的对照。
比如作为新彩色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乔尔·斯滕菲尔德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其《美国景观》通过图像对传统的风景摄影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当时,斯滕菲尔德以都市街头摄影获得古根海姆奖金之后,他决定聚焦于更广泛的艺术范畴,从而驱使他超越都市街头摄影的局限,走向人文地理的广袤空间。他的实践也受到一些新地理学摄影师的影响,如罗伯特·亚当斯、列维斯·巴尔兹等,整个拍摄过程和拍摄对象保持一种冷漠的距离感,简化画面的构成,并且将目光聚焦于郊区的发展和工业园区。他的景观印证了美国人的一种渴望, 他们想生活在一个想象中的天堂,而非真实的世界。然而他的思考方式,在中国摄影界却几乎无人涉及。
这里不是说不要风光摄影,而是说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从唯美的意义上对风光的描述,面对同一个风景成群结队的三脚架上的照相机在同一个角度疯狂扫射,说得严重一点,耗费的是整个民族的精气,得来的却是毫无现实价值的唯美碎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会因此造成对许许多多原本纯净美丽的自然状态的损害,造成无可挽回的人文与自然的破坏。有这样一个例子:迈克尔·迪维克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蒙托克,距离曼哈顿100英里却少为人知。那里风光美丽,世风纯净,几乎没有人锁上他们的门,炸玉米饼的小贩还可以赊账。就是这样一个渔乡小镇,一直在抵抗外来世界的“入侵”,避免成为另一个汉普顿,另一个火烧岛。迪维克知道蒙托克更好的一面,海岸并不拥挤,夏日也不喧嚣,路边仅仅只有两家汽车旅馆。他在那里拍摄了大量照片,但是秘不示人。他很早就想出一本画册,但是他说“如果这本画册加速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消逝,我宁可放慢自己的脚步”。这样他一直等待了28年时间,看到蒙托克已经无法抗拒地成为旅游宣传的热点之后,才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结束》的精美画册,成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段回忆,一曲绝唱。(欢迎关注公众号映像志,ID:image1839)我甚至还在怀疑,一些大规模的偏远地区的风光摄影组织活动,比如近日的“中外摄影家看西藏”拍摄活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且不说拍摄活动所带来的蜻蜓点水的浮光掠影,很可能会对风光摄影的创作带来严重的误导。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大规模拍摄对于一个自然区域的保护,是真的符合现代化的进程,还是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人类家园的终结?其实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甚至一些现代化进程比较发达的东方国家如日本等,对于这样的风光摄影的视觉开发是十分谨慎的,相反那些有责任的摄影家倒是更注重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身边有一本刚到手的美国《光圈》杂志,这是一本品位很高的艺术摄影杂志,但是其中所推出的一个专辑令人惊心:《清除—切断》。这是美国著名摄影家罗伯特。亚当斯的黑白影像系列,展现了美国西北部90%以上原始森林曾经被肆意砍伐的现状。他通过大画幅相机以非常细腻的影像揭示了这一触目惊心的事实, 并且在文字中提出了一连串的质问。试想在中国摄影界,会有哪一本纯艺术的摄影杂志会以这样的方式推出如此让人心颤的风光摄影作品?中国的风光摄影,是应该到了认真“清算”的紧要关头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清算”——风光摄影》(编者注:即上文)引起了轩然大波——“清算”招来了骂声一片。直到今天,一份官方杂志还振振有词地说:风光摄影也曾遭受到无端的“鄙夷”。这可真的是从何说起?关键是当时更多的人是对我的这一观点产生了误读。所以当时我曾说,对风光摄影的“清算”,不是不要风光摄影,而正是需要对当前中国的风光摄影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不断发展”。
清算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当时我就反复强调: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从唯美的意义上对风光的描述,面对同一个风景成群结队的三脚架上的照相机在同一个角度疯狂扫射,说得严重一点,耗费的是整个民族的精气,得来的却是毫无现实价值的唯美碎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会因此造成对许许多多原本纯净美丽的自然状态的损害,造成无可挽回的人文与自然的破坏。“清算”风光摄影的终极目的,在于对中国风光摄影畸形发展的“高烧不退”注入清凉剂,希望更多的人对风光摄影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不要将太多的精力耗费于最终的失落之间。大规模的、“集团性”的对一个风景点的“狂轰滥炸”,已经成为当下风光摄影的一种“痼疾”。其实每一位摄影者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成群扎堆地拍摄风光究竟是否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所身处的时代?当年亚当斯的f/64小组也就那么几个成员,即便一起外出也不会蔚为壮观。更何况如今我们奉为神明的那些顶尖之作,大多是亚当斯独自一人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跋涉于荒山野岭之间的艰难成果。只有认认真真走自己的路,拍摄那些真正感动自己的风景,才可能最终感动他人。一窝蜂跟在别人后面,或者让人一窝蜂地跟在后面,充其量制造的只是商家们所乐于看到的经济效应,而非真正的艺术结晶。多少年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今在摄影界已经具体演变成“摄影搭台、经济唱戏”。那些吸引无数摄影者为求一巨奖而举办的风光摄影大赛,得益者正是地方的开发者和商家。一旦利益在手,他们或许就会抽身而去,留下的恰恰是对自然的“毁灭性”的灾难。尤其是我国现在的自然保护法还远不健全,最近引起轩然大波的怒江水电开发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数十年前因亚当斯以及其他一些摄影家的摄影作品所带来的对美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和保护,在当代急功近利的中国社会环境中,远只是镜花水月而已,这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也希望组织者不要贪图一己之利,形成误导。我从来就没有说过不要风光摄影,只是希望中国的风光摄影能够走上一个更为健康的轨道。也许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一窝蜂去拍摄风光的摄影人中,会有一些明智者“全身而退”,少耗费一些无谓的财力和精力,选择更适合自己拍摄题材和表现能力的空间。比如可以拍摄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记录日新月异都市发展进程中可能失落的历史痕迹,让中国摄影走上更为全面多样化的发展轨道。关于风光摄影,这几年一直是敏感的话题,然而久而久之,却又成为一种新的审美疲劳。一些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一些专家还是喋喋不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然而诸多言论的背后,却没有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创作风范为证,或者说拿出可以不被“清算”的风光摄影来说事。在前些日子的文章中,我就指出:甚至直至今日,“还有人拿出可以重复一万遍的风景,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简直到了荒唐透顶的地步。这里,撇开专业的风光摄影不说,就大众的风光摄影实践,再说一点看法。不管说“风光摄影无罪”也好,还是高呼“风光摄影万岁”也罢,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作为专家,作为一个工作于更高层面的理论工作者,盲目地认为大众百姓拍拍风光,可以听之任之,甚至可以让摄影人以行万里路代替读万卷书,似乎有点不负责任了吧!(欢迎关注公众号映像志,ID:image1839)这样一种以拍摄代替读书的荒谬做法,似乎比当年的“清算”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是吗?中国风光摄影的“堕落”,其实真的和这样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真正清醒的艺术家和理论工作者,绝不会如此盲目的。比如,前些日子《摄影之友》杂志采访著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问:你是否关注大众的影像趋势?答:这是个好事,但我有一个经验,越是业余,就越受意识形态的束缚,受既成的东西影响深,反而不容易摆脱。比如他们拍摄犀利哥的时候,在一瞬间就会想到让镜头降低,这样就很像大片,大众容易受拍摄手法表面的影响。引申来说,风光摄影何尝不是如此?专业摄影师们在日出日落时分带着一帮子摄影爱好者选好了地点,在同一时间按下快门,结果还一起获了奖。这是谁的责任?专家们的责任不可推卸!他们作为裁判,对这样的千篇一律听之任之,对这样的意识形态推波助澜,该不该负责任?如果专家本身就是这样的弱智,自身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那我也无话好说了。栗宪庭还说:目前的大众摄影其实是“低门槛深走廊”。摄影的内涵是要表达自己,不要只把它当成一个好看的东西。我们的风光摄影早已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极“左”思潮的反叛,用一点唯美和好看就够了。3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的思维还只是停留在那样一个初级阶段呢?不管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如果还都停留在以拍摄代替读书的低级层面上,中国的风光摄影还有什么出路可言!还好,如果阿Q一点想想,风光摄影“清算”了四年多,至今还被人念念不忘,这证明中国的风光摄影还有希望,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再次向专家们呼吁:请救救风光摄影!不要只为了自己的一时“风光”!鸣谢:图片作者储卫民、Thomas看世界往期推荐
世界读书日 | 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20本摄影书
林路:“决定性瞬间”,中国人没有真正读懂
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再不治就晚了!
中国摄影野史:娱乐圈“摄影大师”排行榜
撕下“艺术”“纪实”的幌子,你拍的只是庸俗摄影
陈建中:不要糟践了摄影,你只是在拍照!
麦克·山下:中国摄影师拍的东西,大多数是假的
刘树勇:纪实摄影,能够改变什么?
鲍昆:中国摄影的7个关键词
刘树勇:摄影朋友们,请勿滥用“艺术创作”这个词
中国式摄影,为什么震惊全世界?
18个关键词,道破中国摄影界的本质!
黄一璜:中国摄影界有一种病叫“自恋”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映像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