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宏 | 从精英到百姓:中国新闻话语的转变

刘宏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媒体应该替谁说话?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媒体在这股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成长的很快,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新闻话语的精英化。


中国媒体的精英话语在新闻报道上有几点体现,其一,喜欢报道经济领域的成功人士,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成功话语,也可以称之为新闻报道中的经济话语。其二,媒体的观点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三,在新闻语言方面有西化的色彩,句子比较长,不接地气,精英话语和民生话语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经济话语在电视节目中的体现


从中国媒体发展的历史来看,精英化的问题由来已久。总的看,媒体人的受教育水平是逐步提高的,业内有关知识分子的讨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媒体人精英化的倾向;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中国媒体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是比较高的,这种社会地位的稳定多少会促进媒体人的精英化。


值得注意的是,代言似乎一直是媒体之所以成为媒体的初衷之一。媒体可以用观点代言,也可以用新闻报道代言。既然是代言,媒体的精英化几乎是不能避免的。为知识分子阶层代言相对容易,因为身在其中。而为底层群众代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话语方式不同。


△媒体脱离群众的典型案例——2016年美国大选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势下,媒体的走基层活动有了新的含义。也许我们应该在这个意义上感谢互联网和新媒体,正是因为有了新媒介,传统媒体的精英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可能给社会的意见通道打开了方便之门,垂直传递的可能性更大了,沟通的层级简化了,直接性提高,间接性下降。


作为话语的中国故事


在国际传播中,媒体的精英化似乎变成了优势。从新闻专业的角度看,国际报道使用的语言明显有更高的门槛,这并不是说国际新闻的读者需要具备多高的文化素质,而是单就国际传播人才本身的话语而言。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并非是一个纯粹技术性的观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就好像新闻理想是新闻行业的一个很特别的标志性观念。


在全世界范围内,财经新闻都是最能够体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领域。问题是,新闻本身属于公共产品,付费新闻可能会屏蔽很多普通人,由此阅读财经新闻变成了一种特权。好像越是有钱人就越可以看到专业的财经新闻,这人为的形成了信息的不平等,新闻成了真正的商品。


△财新网全面收费的产物之一——财新通


与财经新闻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闻民工的说法,这种称呼显然有新闻一线人自嘲的味道,也间接表明了媒体的精英化倾向。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有三个话语带。第一个是高层话语带,代表是《新闻联播》;第二个是草根话语带,民生新闻;第三个是精英话语带。


近五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政治话语深刻的影响着新闻话语。眼下,讲中国故事的范畴显然已经超过了外宣的边界,进入了全球化的视野。它不仅仅是一种讲故事方式,也是一种政治理念。可以说中国的舆论场和话语场是相通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首先就表现在话语自信。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连接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政治文化。


作者介绍

刘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 编号 :13139) 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青年记者》2018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学术丨身份、关系、角色:医疗改革媒介话语中的医患建构

学术 | 概念与变迁:中国网络意见领袖二十年

学术 | 节庆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创新路径——CCTV春节特别节目的分析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顾问吴炜华

编辑/刘   颍                            

美编/邵暨阳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