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划 | 世界读书日,书虫男团暖心荐书!前沿又经典!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我们时时刻刻在“读屏”、“读图”、“读视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悄然而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非屏幕时间”的你,今天读书了吗?

电视学院四位贴心的书虫暖男老师

精心选择了十本新传图书

既有前沿又有经典

等你来读!


2019/04/23


1

走进书虫暖男们的“藏书阁”


荐书男团已确认过眼神

每一本都是新传er值得读的书!

来看看老师们认真推荐了哪些书目?

他们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书虫暖男1:吴炜华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网络原住民、新世代、二次元、指尖的一代——在过去的十年中,用以描述网络空间中出现的文化新族群、新代际特征的概念层出不穷,也推动了互联网研究与传播学学者们的思考与书写。App GenerationMediated MemoriesSecond Machine, Generation Me等心怀大众的网络文化科普书作——我将之称为网络文化的口袋速读书,需要速读、快读、飞速笔记、核心概念捕捉——两天读完

以下三本是我近日所读,在地铁、机场、深夜,清晨的“非屏幕时间里”,它们带出了另一种阅读体验。

1



书名:iGen

作者:Jean M. Twenge PhD

他说👇

iGen的概念已然不新,但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珍·汤姬所著的新作却广受新世代读者之爱,她从传播心理学的书写视角,以极尽冗赘的副标题力求使读者对其书之主旨一目了然:所谓的超链接技术儿童是如何“弱叛逆”、“强忍耐”、“少快乐”、“拒绝成熟”式地长大成人。

“他们生于95后,与移动手机共同成长,高中之前已经玩转ins,对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毫无记忆。他们就是iGen。”珍·汤姬的此书将新媒体科普的口袋速读气质发挥到极致,当我们审视且批判漫天飞舞的百家号头条号上的技术文化推文之时,珍·汤姬向我们示范了轻量型知识科普的西方样本。


2




书名:Watch Me Play: Twitch and the Rise of Game Live Streaming

作者:T. L. Taylor

  他说 👇

本书开篇于一场决战于巴黎的《星际争霸》电竞现场,由此我们也跟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T. L. 泰勒的脚步,谨慎地参与并观察着西方游戏直播文化的兴起与流变。游戏研究已然成为新媒体研究领域的新贵,泰勒为读者描摹了游戏直播媒介史的最初痕迹,也独辟章节为游戏与电视的平台、消费、用户之争写下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3



书名:The Qualified Self

作者:Lee Humphreys

  他说 👇

此书是对近年西方极客圈盛行的“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行动的文化批判。“自我量化”行动是便携式生命体征监测与数据上传、网络分享等行为,混搭而形成的一种科技迷狂文化。

2007年《连线》杂志首作报道之后,其拥趸者将之美化为“由科技赋权的自我数据跟踪与自我知识实现”,而“量化自我”的终极理想是通过便携式、移动智能科技与无线网络实现“lifelogging”,最大众化的舞台当然就是社交媒体。

作者康奈尔大学副教授李·汉弗莱斯希望我们能从社交媒体的集体性迷狂中暂时清醒片刻,回望人类文化史中自我观察、自我记录、与自我分享的知识生产与形态演变。如何超越狭隘的社交媒体噪音与平台镜像,重新探寻“Qualified Self”的人类自身,是汉弗莱斯希望与读者共同探索的问题。


书虫暖男2:刘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我喜欢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当中,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读书。作为老师,我会受到专业的影响,更多地选择专业相关的书籍来阅读,并且喜欢选择那些有理论或者是经典的书,如以下三本。但是一有机会,我还是希望可以阅读更广泛的书籍,这也是阅读当中的跨学科。如今我已很少做读书笔记,更多的是通过写微博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

我所推荐的是《沉默的螺旋》、《消费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三本经典书目。《沉默的螺旋》一书通过一些有趣的调查带领我们重温了人类表达的历史。《消费社会》是一本很难啃的书,但是它很有意思,值得对理论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一种综合展现,既是人类的表演学研究,也是恢复人类的戏剧传统的一种尝试。

1



书名:《沉默的螺旋》

作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他说 👇


这是经典,并不需要会德语就可以读的明白,作者写的很通俗易懂,甚至于可以说著述者的音容笑貌都可以从文字中获得。舆论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科,它有关人类的社会表达,这本书通过一些有趣的调查带领我们重温了人类表达的历史

如果没有读这本原著,恐怕有人会想当然的把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和德国纳粹时期的宣传联系起来。但是,事实上,它是通过调查分析德国上世纪后期大选获得的。理论的强大往往取决于理论的韧性,即它的抗时间性,不仅仅可以经得住时间考验。同时,它还富于延展性,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此书体现了这一点。即便是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仍然在为此争论。

沉默是一种表达,表达也可以是另一种沉默。“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会不会有不同的表现?乃至于需要更多新的修正呢?这些都是本书给我们的启发。


2



书名:《消费社会》

作者:让·鲍德里亚

  他说 👇


这是一本很难啃的书,但是它很有意思,值得对理论有兴趣的学生阅读。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鲍德里亚,可以说是一直处于前沿的理论家。如果懂一点法文,应该对读懂这本书有点帮助。我必须承认,我不认为我是完全读明白了这本书。好的书给我们的安慰理由就是可以读好几遍。

我们现在无疑是处在消费社会,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消费的产物,或者干脆称之为消费品。因此,对做媒体的人来说,了解市场乃至于建立一种不同于营销的市场观念,是很重要的。这本书让符号学显得相对容易明白了,或者说是用晦涩解构晦涩。更重要的恐怕是,法国文化的思路加上名家的精准语言都给本书带来了莫大的阅读快感。


3



书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欧文·戈夫曼

  他说 👇


这本书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学色彩。也许正因为如此,戈夫曼的名字对新闻传播学的人来说一直是不冷不热的存在。但是,我们熟悉的框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他有关。他就像这本书写的,长期存在于传播学的后台。

如今流行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戏剧传播,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戈夫曼。如果没有阅读他的著作,恐怕好多人会以为他是一个戏剧导演,或者是一个戏剧学家。实际上,从古希腊戏剧到中国五四时期的引进话剧,戏剧和表演一直就可以视为传播学的一个学术传统。

这本书很容易读懂,甚至于可以说写的明明白白,这也是社会学写作的一个特征。这本书并非是从观众或者传播者的角度看人类的表达,而是一种综合展现,既是人类的表演学研究,也是恢复人类的戏剧传统的一种尝试

书虫暖男3:陈欣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只要没有太强的“企图心”,读书就不会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就好像一位美食家,首先多半“贪食”,但未必每次都会尝到极致美味。读书亦然,保持好奇心,保持饥饿感,保持开放态度,不必花太长时间“酝酿感情”。不如今天就找来书架上那本曾让你“畏难”的书。Just Du it!

当我们可以随时借助媒介,在千里之外互致问候、彼此交流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亲密吗?

为何“卫生”会和“爱国”存在关联?为何一些疾病给人“高贵”的印象、而另一些却为人所不齿?

或许你能够在以下两本书当中有所思考。

1





书名:《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作者: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他说 👇

《对空言说》将从传播史的视角带来洞见。从施拉姆和拉斯韦尔等人开始,传播研究就致力于探索信息传递的效果,以及如何通过更高效的媒介来推动社会发展。与大多数实证研究者不同,美国传播学家彼得斯在20世纪末完成了一本探讨“交流失败”的传播学著作——Speaking into the air。无论是华夏出版社译名“交流的无奈”或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译名“对空言说”,都传递出一种独特的“传播观念”(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2




书名:《疾病的隐喻》

作者:苏珊·桑塔格

  他说 👇


健康与疾病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议题。对于生老病死,人们有时津津乐道、有时却又讳莫如深,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身体状态形成了特定隐喻——尽管在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存在差异。

刚刚首播完成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2》引起不少争议,却被认为“带给国人一场生死观教育”。为何“卫生”会和“爱国”存在关联?为何一些疾病给人“高贵”的印象、而另一些却为人所不齿?美国社会学家、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其著作《疾病的隐喻》和《艾滋病及其隐喻》中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


书虫暖男4:付晓光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如何激发你的学术想象力?如何用更宏观的视角观察所处的环境?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真的了解网络传播吗?对互联网结构进行研究,你会对网络传播有更好的理解。

1



书名:《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作者:杰弗里 • 韦斯特

  他说 👇


该书从规模分析的角度,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从生命个体、集合体到公司、城市等组织形态的发展逻辑。它并不直接与新闻传播学相关,但复杂性科学对社会发展及变革的解释能够大大丰富同学们的学术想象力,启发我们用更加宏观的视角观察所处环境。


2




书名:《社会网络分析法》

作者:斯科特

  他说 👇


文科专业对互联网的分析研究,大多集中于产业和应用层面。但在社交媒体时代,进一步对互联网的结构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理解网络传播的本质。这就需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该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和具体操作,有助于读者比较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网络属性的差异,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研究工作。



2

名家巨匠谈读书


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 季羡林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

—— 林语堂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 三毛



四位暖男十本图书

从前沿到经典

既有坚韧的理论又有前瞻的方向

还等什么?

书中百代精华,等你来汲取!


猜你喜欢

学术 | 概念与变迁:中国网络意见领袖二十年

刘宏 | 从精英到百姓:中国新闻话语的转变

学术 | 身份、关系、角色:医疗改革媒介话语中的医患建构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谢   意                           

  美编/李玉璞   林欣怡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