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荐读 | 从框架到方法,走进比较媒介体制与媒介效果研究
发掘比较媒介体制研究的研究框架
探寻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前沿
《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
《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
核心观点、章节逻辑与重要内容
快来接受知识“滋养”吧~
01
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
书 名: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
作 者:[美] 丹尼尔·C·哈林 / [意] 保罗·曼奇尼
译 者:陈娟 / 展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编号:9787300141398
出版时间:2012
0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的作者是丹尼尔·C·哈林和保罗·曼奇尼。哈林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传播学教授,其研究涵盖媒体与政治、媒体与战争、媒体与公共卫生、新闻专业精神的历史以及比较媒体体制;曼奇尼是佩鲁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其研究主要涉及政治与传媒的关系。
02
出版及社会影响
本书是比较媒介体制研究领域的一项开创性研究。作者批判发展了施拉姆的《传媒的四种理论》,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媒体与政治关联性的概念框架。自2004年出版以来,学界对这一框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由此带动了比较媒介体制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本书荣获2005年哈佛大学金史密斯图书奖、2005年美国传播协会钻石周年图书奖和2006年国际传播协会优秀图书奖。
03
核心观点
《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拟定了一个针对媒介与政治体制的关联进行比较分析的框架。建基于一项针对欧洲和北美18个民主国家媒介制度的调查,哈林和曼奇尼辨识了媒介体制与形塑其演变的政治变量之间的变异的主要维度。他们进而辨识了媒介体制发展的三大模式——极化多元主义模式、民主法团主义模式和自由主义模式,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媒介在上述每种体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探究目前正在改造它们的种种变革力量。
04
章节逻辑
《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共九个章节,分为上中下三编。
上编提出理论框架,第二章提出了比较媒介体制的四种主要维度,第三章研究了一些与媒介体制相关的政治体制变量,第四章以”差异化理论”为框架梳理了三种模型的差异和历史演进。
中编详尽讨论了三种模式的逻辑和历史演进,五六七章分别对应地中海、中北欧和北大西洋三类媒介体制类型,探究这些发展类型中的媒介体制与政治体制变量之间的关系。
下编总结研究成果,并聚焦西欧和北美媒介体制的转型。
05
重要内容
书中提出了比较媒介体制研究的四个主要维度。第一,媒介市场的发展,侧重大规模发行报刊的强弱发展;第二,政治平行性,即媒介和政党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更广泛地看,就是媒介体制反映社会中主要政治分歧的程度;第三,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第四,国家干预媒介体制的程度和性质。
书中对三种媒介体制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详尽地介绍与分析。作者强调,这三种模式都只是“理想类型”,某个国家的媒介体制只是大体上符合某种模式。
首先是极化多元主义模式(地中海模式),这一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其媒介体制有以下特征:第一,新闻自由和商业性媒介产业较迟发展,传媒领域呈现精英取向,报界发行量较小,电子媒介居于中心地位;第二,报纸经济处于边缘地带,需要津贴;第三,报界倾向于高度政治平行性、内部多元主义,新闻呈现评论取向和高度工具化的特点;第四,广播电视倾向于政府或国会模式,专业化程度较低,国家角色强大。极化多元主义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扮演强大的角色,民主过渡后依侍主义盛行,以及法理型权威的发展比较疲软。
其次是民主法团主义模式(北欧/中欧模式),这一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其媒介体制有以下特征:第一,新闻自由、报业先期发展、报纸发行量高,媒介被视为国家为之承担责任的社会公共机构,新闻自由与国家管制共存;第二,有强大的政党报纸,报纸与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相联系,政治报界与商业性报界共存,强大的商业性媒介产业与有政治瓜葛的媒介、高度政治平行性共存;第三,政治平行性与高度专业化共存,新闻自由与国家的强力干预共存,报界奉行温和的外部多元主义,新闻呈现出评论取向,同时杂糅着越来越强调中立性的专业主义和信息取向;第四,广播电视倾向于国会或公民/法团主义模式,呈现高度自治性。民主法团主义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由公共机构先期发展,有强大的社会群体,由此产生碎片化多元主义的历史。20世纪上半叶,民主法团主义将这些群体整合进体制内,形成今天的温和多元主义和共识政治,并实行福利国家的制度。
最后是自由主义模式(北大西洋模式),这一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其媒介体制的特征有以下特征:第一,新闻自由、报业先期发展、报纸发行量高,新闻自治受制于经济压力,国家角色受限制;第二,商业性报纸占主导,政治平行性低下,内部多元主义盛行(英国的党派性报界是例外);第三,专业化强大,信息取向占主导,但没有盛行于民主法团主义国家的正式组织;第四,广播电视依据专业模式组织。自由主义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由主义公共机构产生较早,奉行温和多元主义,倾向于多数至上主义,没有强大的社会群体,法理型权威强劲。
06
精彩案例
书中以希腊的媒介体质为例介绍了民主法团主义模式。希腊的历史特征是激烈的政治冲突和频繁的独裁政权更迭,公民社会缺席、政权系统过分强大。基于政治依侍主义,群众性政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发展(依侍主义指庇护人控制着社会组织对资源的使用,并输送资源给依侍者以换取服从和支持),政府频频宣布破产,被称为“三驾马车”的欧洲联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也未能拯救希腊的财政系统。
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系统下,希腊的媒介体制呈现出高度政治平行性。报纸是面向有限读者的政治报纸,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以希腊文的一种文学形式出版。报纸首先是政治工具,由政党提供津贴、发行配送。许多雅典报纸是高度论战性的。公共广播电视受到政治多数派控制,无异于一种政治筹码。政府通过部长级审查控制媒介言论,并掌握着广电的人事任命权。
02
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
书 名: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
作 者:简宁斯·布莱恩特 / 道尔夫·兹尔曼
译 者:石义彬 / 彭彪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编号:9787508041704
出版时间:2009
0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由前任国际传播协会主席布莱恩特教授力邀当今传播学界资深学者共同完成,其中更有多位传播学经典理论的创始人担任主笔,他们概要性地、系统性地、前瞻性地将媒介效果研究领域数十年的研究成果集于一书,使得这部集大成之作成为今日媒介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作为传播学实证研究的典范,《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有着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该书既可作为开展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重要文献,也可作为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科书。
02
核心观点与章节逻辑
《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对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进行了详尽解析,如“议程设置”、“涵化过程”、“使用与满足论”等。每一章围绕着理论来源、实验过程、衍生推论、结论等几个方面进行组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本书展现了媒介效果研究的成果,是一本出色的论文集,导读部分提示基础研究的意义,这既是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前提,也是有志于此的学者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03
重要内容
有关电视社会影响的大部分科学调查(和绝大多数的公开论文)采用了市场营销学研究和劝服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程序。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被投入到了旨在改变人们的态度与行为的研究计划中。尽管如此,作为短期里个体态度与行为改变的“效果”的概念化在总体上并没能导致相应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应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先前所提到的电视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规模庞大而成分复杂的公众以大批量、长时期、惯常性的方式接触集中生产、批量分发、反复播放的叙事体系。但研究传统和思想体系上的抑制力都倾向于抵制“涵化论”(cuhivation perspective)。
传统的效果研究是建立在对特定的信息、教育、政治、营销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评估选取了选择性接触和事前/事后可供测量的差别这样两个角度,是在那些接触了某类信息的人与那些并未接触此类信息的人之间进行的。涉足此项研究传统的学者们之所以很难接受涵化分析,是因为涵化分析强调观众在整体上浸淫于电视世界中,而淡化观众的选择性收看行为;是因为涵化分析注重各种观点所固有的相似性的扩散,而漠视仍然留存的那些能够导致文化差别与文化变迁的各种源头。
同样,我们仍然沉浸在印刷文化的思想体系里,仍然陶醉于印刷文化所带来的自由、多样性以及积极参选的完美理想中。这种理想也假定,信息和娱乐的生产及选择的出发点是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竞争性的和冲突性的利益。这就是很多人之所以抵制涵化分析的原因:涵化分析着重强调“被动”的观众的存在,而且这种强调还意味着真正的公众的解体。他们把这视作涵化理论和近期对大众传播接收模式的研究之间的重大区别。从接收模式的观点来看,下面的辩解似乎合乎逻辑:其他环境因素确实介入了涵化过程,并可能中和涵化过程,观众的确是在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选择本身也是有区别的,而且观众如何从文本中构建意义远比观众的收视量多少重要。
04
精彩案例
在2000年乔治·W.布什和阿尔·戈尔两人竞选总统期间,数百万美国人花费数周时间,利用各种媒介跟踪了解围绕着选举所发生的具体事件。他们看电视读报纸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件的进展、选票的变化情况以及选后的法律纷争。他们还利用媒介来指导他们在大选之前应该考虑哪些事情。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选举中,记者、编辑和新闻部主任每天通过对新闻进行选择和报道,使人们集中精力关注选举,并影响到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判断。这种影响公众议程(public agenda)中的议题重要性判断的功能被称作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
在公众中突出某一议题,使得该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思考的主题,甚至是行动的中心,这是形成公众舆论的步骤。尽管有很多议题想引起公众注意,但只有很少的议题能成功地进入公众议程。在人们判断什么是当天重要的议题时,新闻媒介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伯纳达·科恩根据自己的观察,对此现象做了充分的阐述。他认为,新闻媒介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 to think)方面很难奏效,但在使人们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方面却惊人地成功。新闻媒介的确可以设置议程让公众思考和讨论。
政治制度形塑媒介体制的演变
新闻媒介影响公众关注的焦点
让我们跟随系列荐读书目
提高理论素养吧!
猜你喜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指导/吴炜华
供 稿/林非凡 郭新若
编 辑/苗琨鹏
主 编/韩 飞 杨丽萍
监 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