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门状元之死》刷屏,为什么说这是非虚构写作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点击关注 遇见觅游 遇见幸运

整合编辑:觅游李楠学长

前日,一篇名叫《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这篇文章的发布账号“才华有限青年”,是咪蒙旗下新媒体矩阵的一员。130日,腾讯接相关投诉,按照现行管理办法,做出了将发布账号禁言60天的决定。

这已不是咪蒙旗下的公众号第一次被施以禁言的处罚。此前,咪蒙公众号发布的《你的胸,我的胸》、《我有个春梦,你跟我做吗》以及《嫖娼简史》三篇文章违规无法查看,随后被微信封禁,为期一个月。

 

如果你对咪蒙及其门徒的写作风格很熟悉的话,你很快就能从《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篇文章中找到那些咪蒙常用的“诱饵”:城乡差异、性别对立、原生家庭、阶层跃升等等等等。

 

这些“诱饵”的设计又与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所诉说的经典故事原理不谋而合: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通过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现实里,到达一个表现绝对、而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是一个好故事吗?这一点见仁见智。但这是一篇好的非虚构写作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1、什么是真正的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nonfiction writing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事实”前提展开的写作活动。非虚构写作有许多别名,如新新闻主义、叙事新闻、文学新闻、长新闻、非虚构创意写作、特稿写作等。

 

非虚构写作目前还不是一个严谨、科学、边界清晰的概念。《韦氏大词典》的第2版中对非虚构写作定义是:一种内容基于现实和事实的文学分支,以叙事散文的方式处理或提供观念,包括传记与历史文章,与虚构文学相对,与诗歌和喜剧相异。美国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认为“非虚构即是真实,不可编造。

 

中国李海鹏认为“非虚构写作”必须符合“真实”和“文学”两条标准,即出现在文章中的所有内容都必须是真实的,包括“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与“真实的现象”等。

 

著名的非虚构写作者们都曾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保证稿件的真实。梅勒写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1979)时,录下了数千小时的对话,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亲自到杀人凶犯吉尔摩的家乡调查,访问了数百人,积累了1.5万页素材。他说所用材料“全部来自采访和文献”。在此基础上,他为刽子手与美国谱写了一首震人心魄的哀歌。

 

在国内,已经解散的“ONE实验室”也曾设立过事实核查员的职位,以保证特稿作品的真实性。

 

无论采用哪种表述,我们都能明确地感觉到,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基。失去了真实性的非虚构写作,也就完完全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文章本身的真实性是《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质疑的根本要点,文章中出现的疑点俯拾皆是,例如有人根据文章描述找到了“周有择”的高中,但那年并没有691分的市高考状元;作者自称高中时候(2013年)喜欢看的网剧《灵魂摆渡》,被证实2014年才正式播出等等。

 

正是这些前后混乱、漏洞明显的内容将这篇文章架入了凌空蹈虚的困境之中,无怪乎有人调侃,中国自媒体近年来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虚构非虚构写作。

 


·人民日报对《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事的评价



2、非虚构写作在国内是什么状况?


通常认为,“非虚构写作”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有这样的背景:美国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社会不满地火般蔓延,但既有的新闻机制和表达手段反应不力,不能与充满张力的社会现实相匹配。

 

新闻是对现实的观照,但这种观照不是广角、无遮挡的,而是选择性的。经由媒体组织驯化的新闻报道,面对不断“出轨”的社会问题,总是拘谨、保守的,从媒体新闻生产流水线出来的新闻往往是局部、流程化、套路化的,以至于新闻给社会现实“画像”会落下诸多盲点。尤其是在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当口,新闻的既有表现力会出现枯竭。这就需要有新的新闻形态问世,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非虚构写作”即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公共视野的,只不过,当初它并非以“非虚构写作”命名。“非虚构写作”在体制化的新闻常规之外,寻求新的突破空间和表达形式,意在突破传统新闻书写的刻板和僵化,激活新闻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1978年,普利策新闻奖增设特稿奖项,特稿作为一种文学性较强的写作形式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在先驱者《南方周末》内部,《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常被用作范本。这种积累在2003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李海鹏的《举重冠军之死》被认为是中国报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特稿

(《举重冠军之死》图片)


之后,《人物》、《冰点周刊》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特稿记者,特稿成为了纸媒塑造口碑的妙方,李海鹏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一流的纸媒圈子里,大家早就知道可以像写小说那样写新闻”。而2010年《人民文学》设立非虚构写作专栏则被认为是“非虚构写作”借助官方属性文学期刊正式进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

 

非虚构写作受到热捧,则是在《纽约客》驻中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先后出版的《寻路中国》和《江城》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后。2012年,《人物》杂志改版,李海鹏出任主编,而后一批中青报记者加入,开始了相关的写作尝试。

 

2015年,记者出身的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其获奖作品多为非虚构作品,被认为是“非虚构写作的一次重大胜利”。随后,网易、腾讯和界面分别推出非虚构栏目《人间》、《地平线》和《正午故事》,加上改版后的《南方人物周刊》、单向街主办的《单读》与《时尚先生》、《智族GQ》,非虚构写作联盟正式成立。

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人将非虚构写作视为能力与身份的象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研讨会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谈非虚构是为了倡导一种新的文本,“如果现在的媒体只做信息传递是不够的,我们要用很多感人的语境,来打动我们的用户,这样我们就要提供一种好的文本来感动他们”。


·写《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一文时,“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的手写草稿大纲

 

3、非虚构写作有哪些采写特点?


·内容真实性

真实是非虚构写作的首要特点和基本标准。美国非虚构作家何伟说“非虚构写作让人着迷的地方,正是因为它不能编故事。真实性是新闻的铁律,就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而言,这种非虚构写作的叙事文体,可以有“一定的文学手法”,但不是“完全的文学手法”;强调“完全真实”,而不只是“主体真实”。

 

·表达文学性

非虚构写作对严谨、古板、克制、枯燥的新闻写作风格改良的表现在于它特别重视文学手法的运用。非虚构写作借助叙事和修辞的写作策略和方法,重视对话、场景、细节和心理描写,以增强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

 

·形式叙事性

非虚构作品通常都具有良好甚者完美的故事性文本特征。这个特征也是避免非虚构写作概念泛化的一种选择。从本质上讲,非虚构写作利用一些叙事策略来报道人物和事件。这些策略包括第一人称叙述、人物和对话的发展、冲突与张力的构建、对事件场景的重现以及对语言的重视。

 

·浸入式采访

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扎实、详实的采访过程。采访是新闻工作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可能收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 

 写在后面:

看过去年真题的同学们应该能感觉到,非虚构写作是去年考场上的大热门。而新传热门考点一般都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无论是准备年后复试还是今年初试的同学,都要对这一考点有一定的准备。

 

单论考点复习的话,除了对非虚构写作概念定义的辨析、在中国发展的状况、采写特点的分析之外,我还建议同学们找一些优秀的特稿作品读一读。在去年的初试中,就有一些学校要求你结合经典的特稿作品进行回答。

 

例如南大的这一题:请以以下作品中的一篇为例,分析非虚构写作的采写特点:《永不抵达的列车》、《冷血》、《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唐山大地震》。

 

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新闻作品,其中《永不抵达的列车》是经典的灾难特稿,《唐山大地震》是记者钱钢的著名报告文学,《冷血》是来自杜鲁门·卡波特的纪实文学作品,《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则是来自盖伊·特立斯为《Esquire》写作的一篇特稿。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先从这些作品开始。


 




 通知 

为保证课程质量,觅游寒假早鸟班报名通道关闭,没报上名的小伙伴留意开学后——觅游「院校精英全程班」,教学体系全面升级,敬请期待!


 20级觅游新传考研微信群: 

加入20级新传考研微信群请添加微信:danjievip1(备注:20级+院校或待定


20级觅游新传考研QQ群:669171230(备注:20级+院校或待定)


近期专业必读:

考研信息怎么搜集,一篇文章搞定。

你今天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原来隐藏了这么多新传知识。

如何从传播学角度分析P图晒照?

快递都停了,你为什么还想打开手机淘宝?

一把火燃起了10万+,但不巧的是也烧着了自己。


遇见觅游 · 遇见幸运

微信公号 : 觅游新传考研

新浪微博:觅游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FM:觅游新传考研

伴随式教育 ▏相信坚持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