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财新鲍案报道:媒体人最忌“众人皆醉我独醒”

觅游 陈开心​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作者丨觅游 陈开心
编审丨觅游 侧影学长

排版丨觅游 SC



财新在4月13日晚为《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一文致歉,承认报道确有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在偏颇之处。


我们也在这两天看了太多太多有关财新的舆论争议...


有关新闻伦理、社会价值、人文关怀、媒介素养、新闻真实性、新闻专业主义、信源的失衡、媒体的立场预设、洛丽塔风的报道框架、暗示性情绪化的话语措辞等等。这种种“本质”的是非对错,“删除并致歉”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回答。


我们尊重一则新闻背后的采访付出,但事实证明并不是一篇提供了信息增量的报道就是一篇好的报道。


将一出性质恶劣的性侵案件写成了言情故事,将一个没有采访到的女孩说成故事会人格,可笑之处或许在于一个以故事会文风编撰故事的记者嘲讽着自己故事的主角。


原本的案件才刚刚进入调查阶段,传媒圈口诛笔伐已经卯足了劲厮杀,好像已经忘记了民众最初的愤恨是源于一名43岁男性与14岁少女发生了性关系。


在各执一词的报道中穷究是否自愿是没有结果的,无论是不是养女,无论其母亲有没有错,性侵是事实。


受众对于媒体的高期待源于新闻界传播信息,追求真理的第四权力,众所周知媒体应该如何做,那么媒体又不该做什么?且面对频频失误的报道受众又当如何呢?




有关新闻的本质以及新闻与真相的关系,美国著名记者、政治评论家,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李普曼在著作《舆论学》中为我们做出了回答:


“新闻和真相是两回事,新闻的作用是就某一事件向公众发出信号,而真相的作用是将隐藏的事实置于聚光灯下,在不同的事实之间建立联系,并绘制一幅可令人对其做出反应的现实图景。”


他的意思是新闻对现实的反映,是一种“哈哈镜”式的反映,会放大更有新闻价值的部分而缩小同样组成真相却难以刻奇的其他部分。


所以新闻的本质向来是对现实的一种选择性呈现,不可避免饱含偏向性描述,绝对客观全面的新闻是不存在的。

那么真相到底在哪里呢?“真相存在于被新闻报道的和没被新闻报道的所有事实的总和之中”。我们无法通过获知所有的事件细节来获知真相,通过阅读新闻可以接近真相,这是新闻的价值,但完全达到真相是不可能的。


记者拥有采访权,往往能比普通人更快地了解到更多案件细节,甚至像财新一类的财经媒体能够获取更多外行接触不到的专业信息,可以通过起底鲍某的从业生平、业内评价、处事作风,来临摹出他的为人,再与新闻事实交相融汇来作为报道呈现。


只知其一的群众站在第一层,手握采访权的记者站到了第二层,真相却远远存在于更高层。所以比别人知道更多并不是一个足以对当事人恶意揣度的理由。


财新只以书面形式“采访”到鲍某而形成的报道,向我们呈现的是鲍某视角的事件还原。南风窗作为女方接受的独家报道媒体,向我们呈现的是女方视角的事件还原。


而群众如若怀着“探寻真相”的目的阅读这些报道,就应当警惕偏听偏信。


新闻无客观,不客观的报道也不等于虚假报道,而我们思考的视野,要站在这些选择性报道的基础上,静待接下来的调查与曝光。这个道理,早在1843年,马克思称之为“报刊的有机运动”。




有媒体人把民众对于财新报道的批判剖析为不符合先入为主的“弱者”期待时爆发的“情绪”,这种傲慢归因于“公知”意识控制下对新闻专业主义固步自封的理解。


南风窗的女方视角独家报道以及舆论一边倒的声势,似乎燃起了意见领袖对“你弱你有理”用力过猛的纠偏,却忽视了常识一般的”高中未读完的未成年少女“与“四十多岁企业高管兼中美律师”悬殊的身份、力量对比。


在对舆论现象进行专业分析时他们同样先入为主的把问题纳入陈旧的思维体系,而没有把女性性别意识的普遍崛起纳入考虑。


鲍某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仍未有定论,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在对案件进行分析时透过可能存在的法律漏洞指出了该案性质恶劣的深层诱因。


法律对于14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性同意能力是否受限未有言明,有司法意见认为“对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但司法意见认为特殊职责人员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构成强奸罪仍然限定为“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就范。也就是说必须在被害人不同意的情况下,性行为才构成犯罪。


因此,很容易被人钻法律漏洞,因为在面对特殊信任地位的人时,未成年人很可能不能反抗、不知反抗和不敢反抗。


群众在讨论案件背后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某些知识分子却每每试图“纠正”、“抹杀”多数人的思考。


群众或许浅薄、碎片、去专业化,但群众是在进步的,新闻人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坚守也应该与时俱进,照顾社会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于此,李普曼同样在书中写道:“我们很难对加诸自己头脑并影响自己行为的那些信念进行反思,却又总是自以为是地嘲笑其他民族或其他时代的人所迷信的世界图景是多么荒诞不经。


在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优越感的影响下,我们坚持认为‘他们’需要了解的世界与‘他们’已经了解的世界往往判若霄壤。”


专业主义在新的时代新的平台上需要更为立体的解读。媒体转型期的环境改变震动着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存在的土壤,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担当着政治本位的宣传与引导义务,新媒体时代的专业媒体存在的重要性更加体现在不同于公民新闻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在提出“编码解码”理论时认为,编码者和解码者由于文化观念、思想观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信息的看法必然出现差异,受众对信息的反应才真正使传播产生深远的社会意义。(编码(encoding)指信息传播者将所传递的讯息、意图或观点,转化为具有特定规则的代码;解码(decoding)指信息接受者,将上述代码按特定规则进行解读。)


新闻报道是服务于受众的,倾向性是各报新闻内涵于表达中的显性失误,受众通过阅读领略编码者宣扬的观念,但很多时候这些观念并不具有启发性。传递信息带来的启发性在于触动思考,而不是灌输观念替代思考。

“我们若想通过了解新事物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即养成一种习惯以令自己对眼前的事物有迅速、明晰的洞察,那我们就必须要攻克一道难题:在事物模糊、易变的特征中,去捕捉其连贯、稳定的属性”。

李普曼的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由于个人标准的多样性,对事物的价值判断远比事实判断更具有复杂性。


财新今时的争议报道并不会抹煞它在抗击新冠肺炎报道上的功绩,选择删除争议报道也并不会让网民忽视其在性别议题上缺失的正义感。损害公信是财新为此报道承担的代价,但如果据此就要说出财新是好是坏,无法评判。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预防媒介依存症,在逐步拼凑的真相里抓住一个性侵案件不变的本质。


独立思考,是个体抵御平庸之恶的根本法。深以为然。


 参考文献 

[1]【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年。

[2]方可成.《“高管性侵养女”案中的媒体表现》新闻实验室2020-04-14.

[3]覃芹.新闻评论、价值坚守与舆论引导[J].重庆社会科学,2014(03):93-99.
-END-




觅游21全程班

 全程班开班啦,速速报名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报名咨询  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


danjievip4

meetyouky666




热点解读







往期精华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