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兰女神给你送加分点:初试复试都不可错过的宝藏重点!

觅游 胖嘉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整合作者丨觅游 胖嘉
编审丨觅游 东东学长

排版丨觅游 SC



各个院校现在已经陆续开始准备复试了,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拖得太久耐性都要磨没了,之前的知识储备也遗忘了不少。


然而当下大家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提到“媒介融合”“人工智能”等等这样的知识点都非常熟悉,但是大家复试的时候是要开口说话,那么很容易在复试紧张的情况下找不到重点切入,最后可能东扯一点,西扯一点,不仅说不到重点上,而且还没有条理。

不过没关系,彭兰老师已经为你画好了重点!


我们通过整理彭兰老师的文章,找到了2019年“新媒体”的研究重点,而这也为苦于准备复试的伙伴们提供了复习方向,大家把握方向、复盘重点,考前再完整的过一遍,结合之前的知识储备,搞定“新媒体”这个大部头!



01

传统媒体转型的困境


媒介融合是新传er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重点内容,随着媒介环境的变革,传统媒体大多走向了媒介融合的转型之路,不过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传统媒体在转型升级中,主要体现为新兴媒体的“单向融合”,而这种单向融合过程存在着诸如传统媒体的落后身份、陈旧的内外制度和既有新兴媒体市场格局的阻隔等结构性困境。


由此出现了“反向融合”的概念,即商业新媒体平台通过内容产品话语再造、人力资源流动和资本结构改革三个层面,向传统媒体寻求整合改造。


同时我国在媒介融合的实践中把重点推进到县级媒体层面上,以技术、政治、市场为运行的三重逻辑,政治逻辑起着主导作用,体现了国家权力对传媒体制的管理和对媒体资源的配置。


然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也在实践中出现缺少长期规划、难以留住人才、缺乏盈利模式以及传播效果微弱、服务有待强化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以上的困境,我国媒介融合实践要思考人与媒介关系,把用户从背景拉到了主体位置。


同时技术是讨论媒介融合时被关注的重要因素,而传播技术又总是与人的感官接合,因此我们在理解媒介融合时还应考虑这些技术形态如何与人的感官接合,创造新的知觉方式,进而勾连到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考题链接
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分析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安徽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简述媒介融合过程中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厦门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 在问到有关传统媒体转型的相关问题时,就可以从以上几点切入,即“单向融合”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重点推进的县级融媒体的存在的问题,进而产生“人与媒介关系”的思考,要有用户思维来进行媒介融合的实践,才能打破现有的思维困局。



02

社会化媒体的影响


对个体来说,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交行为,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交文化,比如表情包文化。


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具有标签的意义,既可以作为代际区隔、群体区分的标签,也可以作为政治立场与行动的标签。


同时表情包的视觉呈效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的社会临场感以及感知愉悦性,进而影响用户的社交效果。

表情包的兴起与流行是媒介技术与文化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在青年群体交往中,它承载的不只是简单的符号意义,而是一种新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亚文化,并试图以此建构一种“情感共同体”。


但网络过度娱乐化,也容易使一些青年人在符号消费的快感中丧失主体性与批判意识。


除此之外,个体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不同性质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所产生的社会抑制效力不同,进而导致用户在不同平台进行决策时会有差别倾向。


如微信用户会侧重理性思维,并充分预估该行为带来的功利结果;而微博用户则会快速地与道义认知准则进行匹配,做出简单直接的反应。


▲ 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产生的社交文化除了上面提到的表情包文化,还有网络用语等等,都是可以作为代际区隔的标志,而过度的使用也会出现消极影响。


另外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所产生的社会抑制效力这一点上,尤其要注意今年出现的疫情,人们对于疫情的相关谣言产生的对抗行为,也会依据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03

算法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


首先算法结构性重构了传统把关理论范式,主体从人工到人工智能,关系从训示到迎合,机制从编辑到算法,内容从整体到碎片。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


失去主体性的算法把关缺乏导向管理意识;基于用户画像的算法把关产生“过滤气泡”效应;缺乏透明性的算法把关容易操控公共舆论;基于量的积累的算法把关排挤了高质量新闻。


基于此,算法未来的发展路径可以从它的依托逻辑上入手。目前,算法主要以个性作为基本关联维度,未来,它所依据的数据维度和分发思路或将不断拓展,除了个性外,用户所处的关系和场景也将是核心的关联维度。


算法沟通了智能机器的个体认知与人的社会认知,并在形式逻辑、价值逻辑与内涵逻辑之间寻求内在统一。


另外,由于算法挑战了场域中既定的规则,因而引发了空间内不同行动主体的讨论、反击甚至是规制。


算法使用者、官方媒体、市场化媒体、普通网民四类行动主体之间的话语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视角,在这种话语冲突的背后实则是对传播权力的争夺,政治逻辑在其中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


因而,算法争议的原因表面上是技术正当和人本理性的冲突,实质上则是意识形态与技术平台围绕传播效果展开争夺,而且政治权力可以在价值层面有效驯化技术或对技术进行矫正,并在话语公开规训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考题链接
请谈谈算法新闻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云南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请谈谈对于算法新闻的理解。(武汉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请论述算法新闻会不会导致信息窄化。(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算法新闻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对于新闻生产来说重构了把关的范式,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未来算法新闻的改进方向可以从依托逻辑入手来改进,即用户的关系和场景,人与内容关联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同时也要关注算法背后的权力问题,在技术和人的理性冲突中,传播权力的争夺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04

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变革


人工智能又是一个高频考点,它的出现对于新闻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智能化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应用,不只是带来生产与分发模式的变革,更会从信息采集、加工、整合、核查与判断、协同生产和内容分发等各方面多线程增强新闻生产能力,有助于打破前互联网时期较为明显的信息泛化、同质冗余信息过剩、适切度信息冗余不均衡的格局,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从争夺媒体从业者的主体性地位、破坏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到制造虚拟情境影响受众的体验,人工智能以看似具有建设性(增进表象真实),实则颇具破坏力(混淆真实的边界)的姿态对新闻真实造成潜在的消极影响。


同时“智能洗稿” 现象也大行其道,不仅侵犯权利人的著作权权利,也严重破坏了著作权保护生态。


因此美国新闻业建立的“人机互信”关系路径给了我们探索的思路


❶ 审视机器用于创建故事的逻辑框架,推进有责任感的算法研发,从源头上保证机器可以对事物、事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❷ 应用一套包括标准化主题、任务、机构和地点在内的综合性新闻分类规则,以此推进了内容提供者利用卷入性内容联系读者的能力,防止机器偏离正常方向;


❸ 培养新闻编辑室的计算机思维。

考题链接
试论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人新闻对新闻生产的。(复旦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怎么评价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是有价值的补充。(安徽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从资讯类app体验出发,论述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南昌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关于人工智能的考点大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人工智能对于新闻生产领域的变革;二是人工智能生产存在的弊端;三是在“人机互信”的角度上进行提升的路径。




05

区块链技术与新闻真实


提到新闻真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如何能够有效的保持新闻真实呢?除了新闻从业者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外,从技术逻辑上来思考,区块链或许可以给大家新的视角。


区块链技术重构了新闻机构生产的透明性,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为一种“点式”透明,它只触及新闻生产过程中选题、采集、把关、编辑、分发的某个点或某几个点,并且不能保证媒体机构都会实现这些要素的透明。


而区块链技术能够真正推进新闻透明,从而达成一种涵盖了新闻生产主体及其新闻生产的过程透明、议程设置的标准透明、验证及追责的责任透明三位一体的“链式”透明,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闻真实。

而且对于旨在使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的“参与的透明性”,区块链也有应用的广阔空间和未来。


区块链新闻平台作为一种基于新技术形态的新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不仅具有媒介属性,还与金融、网络经济、知识产权等领域产生密切勾连,因此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法律关系。


因此,区块链新闻实践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引起关注。虽然区块链应用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但从新闻传播领域来看,最应该关注的是内容生产监管问题。


此外,在法律、法规适应技术需要、适度前瞻的原则下,我国法律应从平台代币(token)和网络运营者两方面对平台进行监管,同时鼓励平台自治,指引其在法治框架内合规发展。


考题链接
 

请论述区块链对新闻业的影响。(山西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请论述区块链+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结合相关理论,试述新闻真实性问题的不同层面的理解。(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新闻真实这一考点不论在初试还是复试中都是高频考点,当下传媒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新闻失实,在反转新闻频发的时代,对于新闻真实的召唤更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大家可以从区块链的技术逻辑入手来思考,新闻真实该如何回归。




06

5G时代的传媒生态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与物联网、VR等新技术一起勾勒传媒业的新蓝图。


随着传媒业分发能力、效率和智能度大幅度提升,新的传媒形态会出现;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产业互联网将迎来巨大机遇,传媒业边界也将大大扩展。


首先视觉信息传播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视觉传播将迎来变革与智能化突破,尤其值得关注。


5G为视觉信息的智能化发展(包括图像和视频信息的智能搜索、精细配置、流媒体信息的AI辅助等),提供了真正落地的可能,不仅激发了高质量的视觉信息需求,而且在视觉内容的生产、管理、传播和分发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5G时代的社会变迁将有赖于5G的两项重要技术特征:对速度和容量的革命性改进;以及“逻辑网络”——它让连通技术为差异性的最小单元的人、事、组织的组网赋能,进而在底层为社会变迁打开革命性的风口。


因此5G技术将实现在另一个空间中的行为的可能性,通过将当下的物理空间进行数字编码和高速度、大容量的传递,一个固定空间中的我的存在可以实现在多重空间中的数字在场,带来人的主体的延伸。


5G时代的万物皆媒,不仅将进一步改写大众传播要素及模式,还带来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新的传播关系:物成为外化人的自我传播的中介;人-物新互动将赋予传播“物质性”新内涵;而物-物互联也将构建新传播形态。


比如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等都是在5G技术为依托进行传播的连接。


然而VR/AR技术在5G时代的大规模商用,给用户带来更强的沉浸感与扩张感,与之相应的则是对真实性标准的反思。


个人数据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不仅个人生物体征等数据信息存在泄漏风险,个人内心世界亦可通过外在表现进而以数据化处理方式被获取;在制度层面,由于人与物之间、组织体之间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将被重新审视,既有法律规范也面临重新被建构的可能。


因此,加强个人数据在被利用中的自决权(包括选择性同意权、异议更正权和无条件删除权),以此达成数据主体对个人数据的把控,将是保护个人数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考题链接
 

请论述5G技术对媒体的变革。(武汉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谈谈你对5G的看法,5G对新闻界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们该如何解决,如何应对?(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考研真题)


5G技术的高速和大容量对传媒的变革体现最明显的是视觉信息传播,对于图像、视频等的生产、分发等方面将会有更实际的落地可能,传媒的边界也逐渐扩大。


除此之外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新的传播关系将随着5G技术的到来有了新的传播图景。当然,5G技术仍然有弊端,其中个人数据隐私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各位小伙伴们看完这六部分内容是不是都很熟悉,但是又有些内容还是模棱两可的,那就快去查看之前的笔记,赶紧查缺补漏,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到在复试中有话说,切中要点且条理清晰,大家加油!


 参考资料:

[1]苏涛,彭兰. 热点与趋势:技术逻辑导向下的媒介生态变革——2019年新媒体研究述评[J]. 国际新闻界,2020,42(01):43-63.

-END-



觅游21全程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 

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报名咨询  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

danjievip4

meetyouky666




全程班榜样







往期精华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