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喜欢的事变成职业后,怎么能愉快地做下去?

祁十一 好好虚度时光 2018-11-08


“如果一样事情只是爱好,那怎么做都没有关系,但当它成为你的立身之本,甚至成长为一个品牌,那就不能飘着了,要想办法打开市场,要思变。”




编辑 | 祁十一


我们身处一个个体可释放极大能量、与创造无限可能的时代。

 

已经有无数人以亲身经历证明:即使不依附于组织、体制、平台,单枪匹马的个体也可以闯出一片天。或许微小,却也自在。

 

就像那句改编自马克思的名言:失去的是枷锁,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总是想起村上春树励志的一生。那是一个个体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陌生的世界奋斗闯荡的典型。

 

大学未毕业便与妻子以经营酒吧为生,积累了丰富的对万千人性的了解。

 

七八年后获得“天启”,开始在夜间打烊后的酒吧里,伏案写作小说,那就是处女作《且听风吟》的成形过程。

 

那部小说甫一问世,便获群像新人奖。从此走上写作道路,之后果断卖掉酒吧成为专职作家。

 

在日本国内积累了百万读者后,为了在那个泡沫时代拥有沉静创作的环境,他开始了满世界旅居的生活。

 

为了作品敲开国际市场的门,他在纽约长居下来,主动与纽约翻译、出版界联络沟通,使其作品在世界范围拥有了广泛的读者。

 

“到目前为止,我的作品被译成了五十多种语言,我自负地以为这是非常大的成就,因为这直截了当地意味着,我的作品在各种文化的种种坐标系中得到了肯定。

 

2000年之后,我的新作在《纽约时报》全美畅销书单上崭露头角......我的小说风格在全美范围内逐渐被大家接受。

 

将纽约置于海外出版的中枢,好像与欧洲销量的上升大有关系。”


 打磨作品是基础,这一点已无需赘述,但产出满意的作品后,如何让更多人读到它,这个方面,村上春树也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尝试。

 

在推广作品上其费心费力的程度,或者可与打磨作品相当。而这一点,在许多对村上春树的介绍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回到当下的现实,在打磨与推广上偏废一方,成为许多人靠自己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障碍。

 

我们访问了三位在打磨自有品牌、与推广品牌上都有一定成果的自由职业人士。她们在这条路上走过,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方法,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伍宝

伍宝,成都,创立“浅山茶物”

“如果一样事情只是爱好,那怎么做都没有关系,但当它成为你的立身之本,甚至成长为一个品牌,那你就不能飘着了,要想办法打开市场,要思变。”



我做“浅山茶物”时已经31岁了,做到现在五年时间。

 

初心,是想找一个地方做喜欢的茶。那时候手上已囤了很多茶叶,也有十年习茶的基础,所以做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做了一年半后,有人上门来要求教学。她在微博上看到我,一来就说要学茶。


我不教她,她说一定要学,说我给你一个月时间准备教案。她的坚持推动我开始了教学。如今茶文化教学与传播,成了浅山的重要内容。

 

这五年里,我看见成都有太多的茶室成立又倒掉。


浅山刚开始的三年半也是亏的,但还能做下来,并且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中间有很多艰难曲折的东西,也有能称得上是经验教训的心得。

 

1、把信仰、爱好、事业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做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茶室人很少,有时十几二十天都没有人来。


我爱茶,在那段空闲而艰难的时间就不断充实自己,每天泡一款茶,用不同方式去冲泡,去找到不同的水温、角度。

 

那时是无功利心也无明确目的做这件事,没想到后来做起了教学,学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也能从中收获许多,就是因为我前期做了无数次的练习、学习。

 

现在每天很忙,但是很幸福。不会产生焦虑感。很多时候焦虑感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办,或者做的事情和内心违背。

 

我在做浅山之前,本身就做品牌策划、创意,知道任何品牌都有成长期、稳定期、消亡期。


我希望延缓浅山的消亡期,它一旦诞生就会跟随我一辈子。


2、把品牌的个性确立下来,相信你刚开始做这件事的直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种直觉是最准的。

 

浅山的个性就是真实、简单,融入生活当中,不会高高在上。茶来自山野,是很简单的东西。我想呈现茶的真实。

 

刚开始做普洱茶,亲自监制,只做自己知道来龙去脉的茶。后来又慢慢加入更多的种类,比如红茶、绿茶。

 

介绍茶叶的时候,它是多少年就是多少年,不会把一两百年的茶树说成三百年以上的古树。

 

做教学也是,最坚持的还是真实。


如果学生问到我不知道的问题,我会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我会告诉你。然后就去请教,得到答案后再告诉学生。

 

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一旦相信你就会对你产生很强的安全感,会产生长久的联系。

 

3、把爱好变成事业后,就要去适应市场、打开市场、勇于思变。

 

如果一样东西只是爱好没有关系,但当它关系到你的生活,你就不能飘着了。它关系到你的柴米油盐,你要想办法打开市场,要思变。

 

刚开始做茶时,我没想过做教学。那段时间也很艰难,如果不是第一个学生找过来要求教学,我也想过放弃。

 

那时无论是浅山茶物还是我个人的微博账号,都是几个月才更新一次。但最初的六个学生,还都是通过微博找过来的。

 

所以困境不是绝境,绝境就是你自己放弃了。

 

做教学之后意识到,我的专长是做文化传播和教育。如果纯粹只是喝茶,浅山肯定死翘翘。


整个茶室只有三张桌子,还有一桌做教学。很多茶又舍不得卖,觉得自己喝掉多好。

 

教学教案也在不断更迭,到今年已经是第五版了,马上又要开始写第六版。

 

在卖茶时也会思变。

 

茶室品牌要存续、拓展,就要把它带给更年轻、更大众的人。就像普洱茶,很多时候是一大饼一大饼地卖,价格高。


但我把它的颗数改小、规格改小,规模小了后,价格也就低了,改小后更适合年轻人的需求。

 

总之会想如何在尽量减少消耗的同时,把茶的品牌和精神传达给更多人。尊重品牌的魂和精神,它会越来越好。


 

4、做品牌的人,要心有大志,有很宽的眼见和胸怀。

 

很多茶室来访问时,我都会和他们分享我的经验。所以浅山和很多茶室品牌都有交流,也吸引了更多人来。

 

做教学时,我也会把自己所学所知尽力教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真正领略中国茶文化。

 

我一旦知道他们想要开茶舍,就会告诉他们更多的东西,包括经营,让他们不要走弯路。所以至今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很高,这是做这个事情珍贵的地方。

 

一位法师对我说的话,让我很有感触:培养希望别人强大的心,这样才能破除我相、我执。

 

5、尊重当代人,与其拼全力去证明自己,不如做好自己的事

 

京都的一保堂已经有280年历史,现在是第八代人在做,它永远都尊重当代人,不会因为天皇买我的茶、住持买我的茶,我就高高在上。

 

做茶,很多人觉得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一定老道,像我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长相又显小,很多人就会觉得你太年轻。


有学生带人来听课,有些人一看你这么年轻就走了。

 

对我,与其拼全力去向别人证明自己,还不如一点点地做好自己的事,去改变他们的想法。

 

我长相的优势是比较有亲和力,讲课也还挺有亲和力,比较年轻。一开始就做年轻人,让他们去传承。


把看似高深的东西转变成简单的东西,讲的还是传统的东西,但语言是他能接受的。

 

一位父亲是老茶客,他信服你后,就给儿子和儿媳也报了茶课。他俩都是国外出生长大的华人,女孩儿做笔记都还是用英语。


他的父亲不想让他们忘本,告诉我不要讲太复杂。但还是要给他们讲文化啊,文化才是核心,只是转化成他们能听懂的语言。


他们俩一个学金融,一个学医,我就转化成金融词汇、医学词汇来讲。

 

他们很感恩,一开始不耐烦,后来非常喜欢。

 

而面对60后70后,就会讲非常专业的东西,所以要不停拓展自己。尤其是对一个圈子里喝茶的意见领袖,如果他对你产生信任,会影响更多人。

 

浅山是一个城市里的茶室,不靠湖,也不靠山,但很多人来后觉得很放松。虽然也卖茶,但不会给人功利感。

 

或许就是因为以上种种我所坚持的东西吧。




如一

“如一山室”创始人,手工皂制造师,IFPA/HANA双认证国际芳疗师。

“一个时代的兴盛时期,物质生活达到了极度饱和。这个时候,有一部分人会做让其更复杂、更华丽的事情;还有一部分人,会做更细微、更苛刻、更小众的事情。我是后者。”



大学毕业后有过几次工作经历。从北京上市公司辞职后,回到成都,在好友公司做着一份钱多活少荒废光阴的工作。

 

25岁时恍然觉得浑噩的生活让自己窒息,宛若死在了25岁,便想要寻求改变。

 

因生在医学世家,家长们对医学、中医、制作个护产品各有专业,就从研习手工皂开始。

 

如今在成都附近118公里的山中,开一间名叫“如一山室”的生活方式工作室,制造手工皂、芳香个护产品。

 

经营了四年多,以网络平台出售为主,也做线下生活方式分享。平日里也系统研习静物摄影、中华茶道,研究植物本真的力量。

 

大多数时候住在山里,时而返回市区,在两种空间中交替生活,类似一种半隐居的生活方式,进退自如,身勤心安。

 

四年间,是从一张白纸到达了而今的状态,终于可总结出一点经验来:

 

1、创业初期单枪匹马,自己先成为什么都会的八爪鱼

 

创业初期,除了专业技术上亲友的支持,还需要开设公司、打理店铺。

 

最初建立的时候,除了设计vi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其它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事务很杂,但掌握的途径都是一样的:就是超长的工作学习时间,通过专业书籍和学校去系统学习,不懂的就四处求学请教,结合自身长处,然后去实践。

 

2、打磨产品是王道,每一件产品都是为你说话的人

 

个人品牌与口碑在第一年就基本建立了。

 

客户的高复购率,一个人购买后反复给全家人购买,跟顾客朋友亲密到有身体问题也帮忙解决,正常买卖使用的状态下顾客0差评等。

 

第一年店铺的经营就趋于稳定的状态了。

 

3、遵循“吸引力法则”,想要什么人,自己先成为什么人

 

经营如一的这四年会遇到很多平台,就像会遇到很多朋友或者恋人。总有平台及其建立者,是为了“渡人”而诞生的。

 

我的运气很好,可以遇见至善的平台和朋友,自己可以专心研究。

 

怎么样才能遇到好的平台、伙伴、知己?还是那句话,遵循“吸引力法则”,你的自身要像岩兰草,稳固地扎根在泥土里。

 

要说困难或挑战,大概与所有自由职业者或创业者类似,最大的挑战与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专业度更强。

 

我们自由,不是慵懒散漫,是自律使自己自由,专业使自己自由。


 

4、记得自己的初衷,再决定是深耕还是扩张?

 

说到建立如一的初衷,就是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品牌。

 

一个时代的兴盛时期,物质生活达到了极度饱和。这个时候,有一部分人会做让其更复杂、更华丽、更修饰的事情;还有一部分人,会做更细微、更苛刻、更小众的事情。我是后者。

 

让这个品牌拥有品牌感的是什么呢?说起来比较虚,但却是实话:还是核心价值观,以及产品竞争力。

 

我住在山里,就是想用最大的努力,把控植材源头,用不断精进的专业技术,制作出更好的物品来。

 

5、在建立个人品牌上,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也是无限的。

 

有限的是你的资金、身体、资源。这些上面你无法与人比较,因为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

 

如果比较心、好胜心太强,就会在茫茫创业路上丢失自己,也可能会成为困兽之斗,难以将专注力放在自己身上。

 

但你也是无限的。以前一个心理学家朋友告诉我,人的潜能,大众工作者只发挥了自己的40%,还有60%有待开发。

 

这句话在我的人生路上有了很大的作用,每次要突破自己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句话。

 

事实证明,的确你的脑力、智慧、能力是可以不断进步的,没有止境。只要努力去做了,就有无限的可能。

 

未来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打磨技艺。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去世界上另一个地方旅行、感知与学习。了解这个世界的美好,你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

 

记得仿佛是山本耀司说过,人要知道自己的短处,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里。

 

我的短处我尽力去驾驭过它,在很努力的情况下,其实也能做到正常水平。

 

如今我已拥有得力的左右手,分工进行,加大效率。我像大树,吸收光与热,努力长高。


她们像泥土,在我的根部托住我,让我安心踏实的向上。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起为心中的美好而努力着。




黄峰丽

餐桌美学、花艺设计师,

经营个人工作室“工仓”

“我想做得长久一点,因此要控制自己不过于被环境和潮流左右,要承受一些孤独。”



我是在孩子无人照料的时候,决定先停下原本的工作,抓住陪伴小孩成长的黄金时机,从原来的工作为中心转为以家庭为中心。

 

慢下来之后渐渐发现了自己原本的兴趣,进而转为事业,做摄影、餐桌设计、花艺设计等视觉美学,核心技能是生活中的美学表现。

 

经历了从白纸开始的过程。边工作边学习,用了四年时间。

 

1、初期会经历必然的试错过程

 

刚开始的困难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只能靠学习和行动来尝试。喜欢的事情可能很多,但有些事情只有真正去学习和尝试,才知道合不合适。

 

很多事情尝试后,只是证明了自己有些方面真的不行,这是必然的试错过程。

 

2、要清楚依靠平台和依靠自己的区别

 

成为自由工作者,或者说独立工作的个人工作室,最难的首先是控制自己的行为。

 

依靠平台是在一架已然在运转的机器里行动,不需要自己把握大方向,也不需要自己把握工作和闲暇的时间,在原有的惯性里工作很容易。另外在别人的控制和眼光里,也比较容易约束自己。

 

第二就是精力和体力的问题。都知道跟跑比领跑节省精力,即使工作时间一样,自己主导事情的发展需要花更多的精力。

 

做好一件事需要的成本很高,时间、精力、金钱,想要结果好必然需要更多的成本。而精力有限,又不愿假手于人,那样就失去了工作的乐趣,所以最终只能减少工作数量。


 

3、知行合一,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特别有意识地将自己作为一个品牌,不过想要做好自己创建的工作室品牌,和个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我不想呈现的工作状态像表演,回到家就原形毕露。


我希望自己能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自己的生活状态便是工作的状态,所以希望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呈现的即是真实的,即便不完美。

 

要说有什么心得,那就是真实,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如果表面上美美的,而背后总是抱怨生活和环境,最终会被人看穿。

 

我想做的长久一点,因此要控制自己不过于被环境和潮流左右,要承受一些孤独。

 

今后还要在开放中精进,在成长的过程里不偏狭地否定自己不了解的工作方式、生活状态,尤其是不否定别的文化。成长和学习的过程本身也伴随着幸福感。




 

这个时代,似乎每个人内心都蠢蠢欲动,不安于稳定的平台,时而有靠自己出去闯荡一下的欲望。

 

而客观上,这也是利于个体创造与发展的最好时代。

 

几年前台湾的创意人李欣频,曾总结过靠自己获取职业发展的几个重点:


 

不管你是身在公司职场,还是自由工作者,这或许都是值得去探索的事。



-END-


推荐阅读:

人生最长的一次焦虑期里,我学到了什么?

大师,我的人生不知所措!

我喜欢那些有一颗寂寞心的人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伍宝中华茶道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