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你没有读博的潜力,是否还要继续?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昨天博士师妹和导师畅聊学术和人生之后很郁闷地找我诉苦,导师说她没有读博的潜力,这样下去会很危险。而师妹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对自己选择读博这条路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了退学的念头。
我的反驳观点:
导师的话并非是一家之言,笔者认为有读博潜力本身不一定就能做好科研,因为读博毕竟还需要最低限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勤奋投入程度,这往往和学生本身的热爱程度和自身驱动力有关。有读博潜力但其实不热爱科研,因为其它原因而选择读博,最终也不一定能把博士读好;反之,没有读博潜力但是热爱科研、努力付出、寻找各种机会,在没有读博潜力的情况下科研成果斐然的博士也不在少数。
问题的关键是:
不是导师或其他人说你有没有读博潜力,而是自己对自身的读博或科研有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自己判断自身是否有读博的潜力,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总的来说,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读博的潜力?可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科研的兴趣。
从笔者身边的例子来看,多数博士并不是由于兴趣而读,真正想要投身科研的人毕竟在少数。从长远来看,博士这个群体相对来说工作收入是会优厚一些,因此毕业的难度以及付出的努力会更多一些,难度的解决以及努力付出的程度很多部分取决于你的兴趣程度。
因此,如果有兴趣支撑,心态上会轻松许多,也会有较少的抵抗,会更真心真意地投入读博和科研中。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在至少4年的读博生涯中你会异常痛苦,试想在没有兴趣的岗位上工作几年是何等的痛苦。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心地热爱科研吗?我能在读博道路上上下求索吗?
第二,甘于孤独、忍受寂寞。
耐不住孤独和寂寞就看不见繁华,孤独是人生常态,只不过读博加重了孤独的程度。很多时候读博需要你远离繁华,静下心来,独立去思考、去发现、去求真。因为科研的思想或者科研结果的形成并不是靠和别人聊天、逛街、看电影就能出现的。需要你自己去看文献、做实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探索。读博对于你而言,可能意味着父母的不理解、自身的晚婚晚育,很多问题需要你自己去解决,很多委屈需要你自己去消化,在孤独寂寞中实现自身蜕变。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能在孤独中求索,在寂寞中科研吗?
第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个过来人,笔者认为一个博士生是否有读博潜力,要看是否会问问题,是否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好的问题,需要丰富的积淀,认真的思考和浓厚的兴趣;读博的过程就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读博的过程就是不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因为这是事物的起点。”发现问题之后就是解决问题,这也是形成自己研究成果、展现自身研究创新的过程,想到了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以及解决难题的决心也是不行的。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我能坚持上下探索问题吗?
第四,学术写作能力。
学术写作对于博士生来说是其主要工作,因此需要你具备学术写作的能力。何出此言:一是学校对博士生毕业设置的发表论文的要求,一般学校要求博士发表至少3篇CSSCI/CSCD/SSCI/SCI学术论文,这要求你会写和能写;二是博士毕业需要完成一篇博士论文,至少15万字,这就要求你会写和能写;三是导师会安排你做项目写科研申请书,这就要求你会写和能写。此外,如何在学术界确立自身的科研地位和学术圈子,这就要求你在学术写作上能“标新立异”,能有自己创新性的研究。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具有学术写作的能力吗?比如:选题能力,获取资料的能力,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五,勤奋刻苦的毅力。
据笔者观察而言,一名博士生只要在正确的引导下,自己肯花功夫肯努力都不差的,这就说明读博需要具备勤奋刻苦的毅力。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在于1%的天分+99%的努力。”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具有学勤奋刻苦的毅力吗?我能坚持下去吗?
第六,自律、自控的能力。
读博的过程并不像小学、初中或高中有老师的管教,读博很多时候意味着自己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导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和指导,据笔者身边的博导指导学生的方式来看,每个博导都会带很多学生,博导精力和时间有限,更多地是对博士生放养,需要博士生自己去安排时间。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有自律和自控的能力吗?我能独立去做研究吗?
第七,身体健康状况。
读博并不只是拼科研潜力,还拼身体,博士每天会坐好久,身体机能下降非常快,其实和工作一样,多运动能保持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好身体不仅对科研有帮助,就算退学了还可以去搬砖吧。因此判断自己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就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的身体能扛得住吗?
此外,笔者想说:
《马说》里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的成就应该是千里马与伯乐共同努力铸就的结果。同样,读博潜力也不仅仅由博士生自己来决定,导师提供的资源与平台可以保证博士生的下限,而博士生自身的能力则决定了他的高度。因此,很多时候决定自身是否有读博潜力的因素并不全是内因,还有一些外因,比如导师、父母、人脉等。
往期好文推荐
今日视频推荐
在线词组翻译神器还能语法和使用比较
点开视频即可了解!↑↑↑关注“投必得学术”视频号,更多干货↑↑↑
请大家点击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