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乡创丁炜:鲁家村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4月29日,由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广东文旅商学院和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承办、广东乡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造梦乡野 在地新生”乡村文旅主题沙龙在乡伴华南创意创新中心举行。本次主题沙龙同时也是广东文旅兴趣营第一期学员徐林煜、蔡博、何思桦、肖可欣和陈培锋的小组产业实践活动。
广东两山乡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安吉鲁家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负责人丁炜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选):
谢谢主办方,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鲁家村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想法。我们2013年开始和鲁家村进行接触,从初期的设计、规划、建设到最后的落地运营,已经走过了8年多的旅程。鲁家村也从安吉一个默默无名的贫穷村落,今天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这里面确实发生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值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了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第一个核心就是产业兴旺。我们在2013年做鲁家村整个规划的前期,也聚焦在这一点。因为当时鲁家村实在太穷了,安吉县295个村里它倒数第一。村书记出去开会的时候,290多个村书记好多人都不知道鲁家村在哪里。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做规划的时候我们就在思索,如何才能让村民富起来,能够多赚一点钱。
2011年鲁家村的集体账户上只有6000块钱,负债150万,经过七八年时间,鲁家村的GDP突飞猛进的增长:村集体的收入从2011年的1.5万,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了565万;村集体的资产从30万增长到了2.5个亿。整个鲁家村从安吉最贫困的一个村变成了最美丽最富饶的一个村。以前的时候,鲁家村的姑娘都要往外嫁,村里的小伙子娶不到老婆。现在是安吉的姑娘都想往里嫁。我们当年去的时候,村子里二层小楼的民居,20-30万元就可以买一套,现在150万都没人会卖给你。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体现,它能够真正留住当地的人和资源。
我们对于鲁家村的规划定位是打造国内田园综合体的标杆。其实这里要强调一下刚开始没有这个定位的,因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是2017年提出来的。2013年底开始做鲁家村规划的时候,恰逢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造家庭集聚农场示范区。我们当时的规划是按照家庭农场集聚示范区来打造的,也就是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鲁家村的十八个农场。
我们最开始规划时提出了几个概念,首先是聚核,要有核心区,我们规划了12大功能核心,同时依据他的地势和产业基础规划了不同的农场;要乐游乐居,我们打造了民俗文化游、科技游、养生游、亲子游等十多条线路;在规划中通过设置动线来形成路网,连通活水形成动态的水链。同时在村子的周边也设置了大型的停车场,村子里面禁止机动车穿行,只允许电瓶车或者单车在里面走。
鲁家村有两个主要产业,一个是竹产业,一个是白茶。我们规划的时候按照两片叶子的形状做出了整个产业的主轴。这是我们一些项目单体的布局。在原有的规划路线上,开了一条新的规划路线,这样鲁家村被分成了几个大块,这一板块是养生谷,养生谷是在两个丘陵之间的一块平地,里面竹林茂密,非常的漂亮。如果我们现在去的话,游客服务中心和两山学院,就在这个位置。北边竹林深处这个区域,也是特色竹文化景观区,事实上鲁家村所在的安吉县也是我们的毛竹之乡。南边这个区域是陈氏竹园,现在叫百竹园,有大约一百多种不同类型的竹子在里面。这个部分是田园农场,中间是商业街。我们利用主干道把停车场规划在村子的外面。
鲁家村原本是有水的,但是水源很分散,后来我们重新进行梳理,打造成了一条整体水系的景观带,在一些景点配套做了很多水景。同时,鲁家村的小火车道设计是非常独特的,可能现在一些乡村也在这样做。但当时是全中国的第一批,建设当中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障碍,首要的问题是路基路轨的用地指标怎么解决。在2014年的时候,正常情况需要按建设用地来算,而建设用地没有指标是不能建的。后来我们在安吉县领导的支持下做了一个突破,这个小火车道用的是机耕路的地和财政拨款,由此打造出了鲁家村的第一条火车道。
在整个策划和设计的当中,我们认真策划和提取了当地的文化元素。江浙所在的长江流域是我们一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长江,长江孕育的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山水田园的文化,无论是山水诗,还是山水画,都有基于江浙一带的农耕文化。这些图片便是田地的形状,特别原生的一种状态,包括整个村庄建筑的形态,整体古朴和自然。我们从这里面提取了一些元素,加入到我们的策划设计中来,希望营造出几个世纪不同的景观,让游客有不同的体验。
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运营的问题。假如乡村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产业的经济活力就是一个乡村的血液,资金流、人流动起来,乡村才能不断的自我生长和发展。因此这里面产业非常重要,没有产业,乡村就会死掉,人员也会流失;有产业,年轻人才能返乡,乡村才能兴旺。因此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我们创新性的用了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模式。最初设有18个农场,大小从50亩到200亩地不等。农场招商优先本村村民申请,来进行投资运营。当时鲁家村的18个农场,有8个是村民自己做的。后面的10个是在全县乃至全省范围内招商引资进来的。
这就涉及到了鲁家村当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难题:村集体没有土地。我们知道从小岗村包产到户之后,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划分到了个人,一方面,它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化工业生产的推进,这种方式也成为了一种制约。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作价租赁的方式来回收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比如平地一亩的收益是每年1200元,那就以这个价格来租赁土地。由于地块位置和类型的不同,价格也从300元-1200元不等。村集体建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来管理这些土地,通过这些土地的经营权和社会资本进行对接。当时我们找了浙江旅游联合发展公司,它来投资占股51%,村集体占股49%,主要包括集体土地的经营权、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的使用权等,组成了一个联合的公司。这个公司成为了鲁家村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18个农场,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一个的项目。
后来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提出来,我们发现和自己最初的设想是不谋而合的。乡村的产业发展,要一二三产进行融合,不同的产业形态进行叠加才有希望。乡村为什么穷,归根结底是生产效率的问题,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农业的GDP占比都是很低的。所以必须要进行产业叠加,提高每亩地的单位产值。现在城市招商引资要求每亩地贡献多少税收,其实也是在要求产业效率。没有产业效率,城市和乡村都谈不上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振兴首要问题是产业问题,提升乡村的产业效率,才能给乡村带来持续的生命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一个是产业村庄的规划,一个是产业平台的运营公司,都非常的重要。在鲁家村,所有的农产品都采用鲁家的品牌和统一的包装,这样鲁家村品牌的产品才能塑造出更大的影响了,才能打通不同产业之间的壁垒。我们说“三通三共”,就是让村民、村集体和公司融为一体,共享、共建、共赢,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让大家共同为村庄的经济发光发热。
我们做鲁家村有七八年了,也许做一个村的建筑和设计很容易,但是做一个村的产业很难。希望大家未来也都能在乡村文旅的土壤上发光发热,与大家共勉。
广东文旅兴趣营
以“贴近产业”、“深度交流”、“协同进步”为特色,旨在发掘、聚拢本土在校青年文旅人才。兴趣营期间,每个小组将围绕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广东动漫产业、乡村文旅、影视文旅等主题进行文旅研究及采写,完成深度报道;策划、组织、落地产业实践活动。
整理、撰稿:蔡 博
排版:张嘉洲
图片:钟昊彤、两山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