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钢琴弹奏的20种指法
钢琴的基本弹奏是靠十个手指来完成的,而这个完成过程需要对十个手指的做出合理的次序和安排。使用什么手指来触键不是任意的。尽管在许多场合存在着多种手指安排的可能性,但是不同的指法设计往往会造成不同的演奏效果,这个效果既包含成功与失败(比如手指“不够了”,比如乐句无奈地断裂了)的意思,也包含传神地呈现乐句本意的高一个层次的意思。
既然存在多种用指的可能,就不是用简单的“对”、“错”可以说明的,那么设计用指的原则(或者说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考察。
第一个层面是保障顺畅地完成演奏。其中有两个问题要考虑的,即手的把位感觉和确保连贯的需要。一个长句在什么地方换指可能造成是三个手位或四个手位的选择,手位的稳定恰是弹奏平稳的保障(例如车尔尼849第25 条)。在复调乐曲中为了保证声部的完整,常会增加“转指”的次数,然而这是必须的。
第二个层面是为了手指训练或指法训练的目的而舍简求繁、舍易取难,这时的安排方法往往与为了表演目的的安排方案不同。
第三个层面是为了艺术造型的需要而使用非常规的指法(例如《黄河船夫曲》) 。
为了保障顺畅地完成演奏(也兼顾乐曲原本对演奏效果的设计),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指法,理性地运用指法以求最好的效果。
1、顺指法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指法,狭义的概念指没有手位变化的情况下,手指作同一方向的顺序运动,有向外(从1指到5指)和向内(从5指到1指)的两种方向。均匀地使用顺指是保障流畅弹奏的条件。使用顺指指法时尤其要强调每个手指的独立能力,防止出现靠左右摇动手掌的“滚”“溜”及上下颠腕的“压”来代替手指独立动作的倾向。
在外向运动时,由于4指是个弱指,反应慢、无力,初学时期容易由3指(带过4指)直接滚向5指。可以单独做3-4-5指的练习,找到掌关节支撑的感觉,注意手指交替落键时的自然联动落、起,解决无意识的手指黏连。
《车尔尼》777及陈学元老师出版的概括了车尔尼261、821、599、139的综合性《车尔尼82首初中级进阶练习曲》等教材中有大量的曲目是原位指法(顺指法一个把位内)针对性的练习。另外王大立教授著作的《钢琴趣味技巧教程》使用了左、右手相互衔接弹奏来构成音阶的训练。单手的“顺指”加上转指(“穿指”或“跨指”)即可以独立完成音阶弹奏。
2、穿指法
这是运用大拇指完成转指动作的一种方法。大拇指除了与其他手指相似的上下运动外,经常需要做出左右横向的运动——从其他手指的下面穿越,去完成弹奏。大拇指的穿越动作是改变手位的基本方法。在做穿指动作时,需要防止虎口夹紧,第二指关节(即相当于其他手指掌关节的位置)内吸或用第一关节触键,这会影响大拇指自然的运动,从而增加穿越4指的难度,而且难以在穿越后即撑起手掌(这是说大拇指的“立”)。
穿指与顺指的结合是弹奏音阶(外向)的基本指法。
穿指与其他手指(2指或3指)的反复交替是弹奏半音阶(外向)的基本指法在极罕见的情况下,5指可能向内作穿指动作。
3、跨指法(越指法)
转指动作中与“穿指”相反的一种方法,不是大拇指主动,而是其他手指从大拇指上方跨越,单手弹奏音阶(向内运动)时不可避免要用到跨指。大小调音阶连续弹奏两个八度及以上时,必定是3指和4指轮番跨越。妨碍“跨指”动作顺畅的原因有二个,首先是大拇指,大拇指触键面积过大(第一关节躺在键上)会影响手的“转动”动作。第二是对“转动”的错误理解,以为是大拇指为中心点而导致手作90度的平转(肘部会抬起)。所谓“转指”的真正实质,是在做跨指动作时,手的重心(向内)的平移,重心移动的同时,拇指的触键点自然会产生“转动”,手无须转动(或可略有小角度的变化,但肘部是平静的)。
跨指与顺指的结合是弹奏音阶(内向)的基本指法。3指或2指与拇指的反复交替是弹奏半音阶(内向)的基本指法。
4、间指法
非顺指。表现为非依次排列和上下行运动方向无定。这种指法在作品中大量存在。有规律的间指常见于分解的双音或和弦。(莱蒙第22条即是专门练习间指的练习曲)。
对曲谱中的间指可以用双音或和弦的方式练习,准备及时,下键整齐,离键果断带有“扩指”的间指可能性就更多了,这属于扩指的范围。
5、扩指法
把五个手指的活动全部限制在五度音域范围内是不合理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跨越三度是非常正常的。三和弦一旦转位,就必然出现六度,扩指法也就应运而生。除1-2指外,其他三对(1指-3指、1指-4指、1指-5指)邻指的扩指不是利用,而是必须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的弹奏技术。5指位于手掌的外缘,4-5指间的扩距成为首先的对象。(纯手指练习的《哈农》在第一课就做4-5指距的扩张练习,这个扩指的距离已成为各种分解和弦都必须采用的规范化的指法了,比如GBDF这个分解七和弦,它的左手指法就是使用5421;比如右手的CEAC,它的指法则是1245)。
在做扩指练习时,注意保持手指的弯曲,在待伸的手指抬起时再顺势向远端作弧钱运动,应努力动员指掌关节参与动作,而不是靠手指挺直(两指成剪刀状)去硬够那个三度音。
一双理想的手主要的不是天生的大,而在于各掌关节之间是松弛的,可伸缩的,灵活的,这与良好的扩指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和弦(或分解和弦)的弹奏,中国的五声音阶对扩展各邻指间“指距”也是一种绝好而又极其全面的训练。右手拇指为A(左手小指为A)的“羽”调式,是最自然的位置,其中就包含了(1-2指与4-5指的扩展)。
扩指有邻指间的,也有非邻指的,这已属于双音范畴。
6、缩指法
与扩指法相对的是缩指法。缩指法是以非自然(小于自然)的指距来改变手位的一种指法“垫指”“留指”“代指”时也会出现缩指法的现象。弹奏缩指的要领:一是掌关节支撑好(手心中空)、二是重心的及时切换,这可以避免手指“弹不下去”的困难。
7、代指法
用同一手或另一手的手指来替代按顺序应当使用的手指,目的在于降低弹奏的难度,使手指更灵活,使不可能顾及的距离成为可能。
8、垫指法
利用五指顺指中垫入一个大拇指(通常在3-4指或2-3指之间)的办法,变为六个指头,以适应最后一个音仍然是5指或1指的要求。
使用垫指法时,被嵌入的两个邻指仍然保持邻指的关系,不因为拇指的落键而改变手位这是与转指(穿指)的根本区别所在,也因此要求大拇指有较好的伸展能力。
9、借指法
借用一个手指同时弹奏两个键,办法就是让手指弹在两个相邻琴键中间,这在七和弦或九和弦中可能遇到。
10、逆指法
指按3-4-5指顺指的方向,在5指后继续使用4指或3指(从5指上方跨越)。5指不具有大拇指先天的低位,为便于其他手指跨越,要从5指上方跨越是很不自然的,用硬扭的方法仍很困难。可选用的办法还是利用重心的倾斜,同时手腕也可以随着手指的变化而做出向外侧平转的调整。
3指跨越4指,或者2指跨越3指也都是逆指。
11、回指法
特指通过弹奏回音来实现换指的指法。最典型者为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V.331)第三乐章,即闻名遐迩的《土耳其进行曲》。
《车尔尼299》第4条是回指法的专门练习(需要提示的只有一点:不是所有的回音都需要用回指)。
在弹奏中更加大量存在的是通过上波音或下波音(即回音的前半或后半)来实现换指,广义地讲,这些都可看作回指。
12、换指法
换指法的主要目的是在音乐的进行中对指序作微调,以适应乐曲对手指的要求。实际上换指包含着两类不同的方式(易音换指、同音换指)和不同的目的。保证弹奏清晰的目的在同音换指中尤其被重视。
在多次同音反复时还会使用“轮指”的指法,大家可以在《车尔尼》或其它教材上找到轮指的专门练习。这个练习主要功效是以提高效率、防止手指疲劳和失控的发生。另外,还有一种为了调整指序,不出声地偷偷换指的方法,其标记为在一个音的上方,用小连线并列地记出两个先后使用的指名。
13、弹指法
指同音同指的反复(区别于同音换指)。这种指法在钢琴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这就是作为一个(伴奏)声部不断地以同一个手指重复同一个音。同样的情况在肖邦《前奏曲》被称为“雨滴”的那首,在后一首中担当滴水的是左手不灵巧的小指(须弹奏131次/滴)和右手不灵巧的拇指(须弹奏296次/滴)如此的训练(或应用)真是无以复加了。
14、留指法(也叫长时值保持音指法)
留指常作为训练手指独立性时的一个限制条件,如什密特的《钢琴手指练习》中就有这样的练习。但是在音乐作品中留指(可理解为弹足时值)却是为了保证声部的完整、连贯。
留指的要求在弹奏中常常被忽视,尤其在复调音乐中,运用留指会增加难度和负担,造成指法的复杂化,而保持声部的清晰完整又恰恰需要注意留指,使用留指在音乐表现上会有特殊效果。
15、挪指法
无须中介即改变手位,包含用相同的手指或不同的手指。使用挪指很简单,只是要防止挪指的滥用。比如转指(穿指,跨指)的动作做得不好,就成了“挪指”,需要用扩指、缩指或逆指加以连接的偷懒成了挪指等等。
挪指运用的关键是熟悉键盘,包括音距的“遥感”和调性的潜意识,这种感觉对于“带低音的和弦织体”尤其必要。对于感情丰富、气魄较大的乐曲,尤其要借助于调的感觉来获得挪动的位置(当然,还需要演奏者拥有与音乐感觉相协调的魄力)。
16、刮指法
手背向侧下利用指甲与琴键面形成约45度角状态(具体角度视刮奏的快慢加以调节)逐个键的滑奏,手心向上鼓起可有效防止指甲根的磨损。这是一种从竖琴借鉴来的、有着特殊效果的奏法,标记为“gliss”,刮奏时不要一刮到底,注意速度及声音的均匀。
17、排指法
按相同的指序有规律地作下行或者上行的移动,从单指到多指,甚至双音或和弦都有可能。作为一种纯粹的手指练习,《哈农》实际上是一种“排指”。排指在练习曲中司空见惯,比如《车尔尼》作品718的第19条,就非常有意思。
18、滑指法
当手指(无论单指、双指、三指)连续使用相同指法,前面的音为黑键,后面的音为相邻的白键,这两个音(或和声、和弦)又有内在的和声关连(比如构成一个“解决”),能全部满足这些要求的才有可能使用滑指。
滑指不是手指的跌落,不是油滑,而是一种认真的但不常用的指法。弹奏滑指时不要刻意用力,造成后面的(不应有的)“音头”,手架子要稳定,滑落果断是使滑指得以在不察觉中成功运用的保证。
19、颠指法
颠指其实叫“震指”更确切,但为避免与习惯上的“震音”(八度颤指)相混淆,故称颠指。指一次发(大)力,利用余震奏成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两音之间的时距较短(往往以装饰小音符的方式记谱),其综合的艺术效果(包含心理上的)是震撼的。最典型见于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此外在性格强悍、泼辣的音乐或快速机灵的音乐中也都可见使用颠指的方法。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中这种颠指常用以表示轻快、精神抖擞。
20、颤指法
不同音(不同指)的反复(密集)交替即构成颤指。这里有几种情况:与邻音的交替( trill,可用邻指也可不用邻指)——直接结果是上下波音(短)、三连音(长)——是装饰音的基本形式,也是颤指的主要形式。
要使颤音弹得又匀又密的关键是在慢练的过程中形成邻指反向动作的条件反射(也就是离键与击键的速度相同),在掌关节充分活动开的前提下,感觉两个手指的“自重”相仿,这就基本成了。
与非邻音的反复交替实际上是另一种所指(即震音 tremolo)。它在钢琴语言中的作用主要是弥补钢琴音不能保持延长的缺憾,成为一个继续存在的背景(尤以八度音交替为典型)。
第三种情况是以和弦作不完全分解,以保障节奏上的动力,这在强调节奏作用的爵士乐中尤其典型。
2019-2020英皇考级作品讲习往期回顾
(第1-4级在下列链接内可查)
【第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