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福胜:恩格斯论“研究原著”:基本路径与学术启示

​孙福胜 中社学人 2022-09-09


“我认为,您的女朋友会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0页。


“其次,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2页。


“他们可以根据初次碰到的第三手的材料给你证明,事情必定是这样,而不会是别的,虽然就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事情是否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58页。



恩格斯论“研究原著”:基本路径与学术启示


    2020年2月,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订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和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都对“基础研究”的评估成果和评价指标作了严格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离不开对原著的研究,特别是对经典原著的研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学术研究必须要高度重视“研究原著”的重要学术研究方法。本文试对恩格斯“研究原著”的学术研究方法要义进行初步梳理,从而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原著”和推进学术创新提供参考。
 

  一、“研究原著”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对文本材料、学术成果等的搜集整理、研读分析、提炼归纳和批判创新等环节,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文本材料、学术成果的研读分析,即“研究原著”。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您的女朋友会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1]在这里,恩格斯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研究原著”可以避免被“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也就是说,“研读原著”(一定是读者或研究者自己去研究原著)可以防止被第二手资料误导,这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一方面,“研究原著”是学术研究者打牢学术理论根基的“必修课”“基本功”。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
 
  真正的学术研究者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思维能力。学术研究者做学术研究需对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和系统的学习思考,特别是这一领域代表人物的学术著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系统的理论思维。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著进行深度研究,其次是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原著进行深度研究。与此同时,“研究原著”是学术研究者开启学术研究创新的“催化器”“助推器”。学术研究者要推进学术研究新的发展,不仅需要打牢深厚的学术理论根基,而且要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中的“空白点”“缺陷处”等进行补充和修正,这是学术研究者应承担的重大学术使命。这需要学术研究者对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研究和精密性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而“研究原著”就可以有力助推学术研究者及时弥补在创新的短板和缺失。
 
  从“研究原著”中找到的学术研究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便是“研究原著”的最为重要的地方。学术研究者就是要在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扎根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继续创新发展。只有深刻把握“研究原著”的重大意义,才能在日常的学术研究工作中保持对学术研究的初心不变、使命不变、本色不变的崇高的学术品格。
 

  二、“研究原著”需要学习思考统一
 
  在恩格斯看来,理论思维能力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者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正是“研究原著”的一个重要目标,“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3]恩格斯指出,“研究原著”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1]。因此,学术研究者在研究原著时要十分重视对哲学、经典原著和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要本着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的方法,做到学思统一,要用批判思维来对原著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原著,掌握原著的原意。对原著有科学的认知,并进一步深耕研读,对其所在领域的不同文本的原著进行对比分析,理性判断原著的来龙去脉。同时,原著的初始语言值得注意。学术研究者如果能够掌握原著初始写作语言,就要优先选择此类著作版本,这样才能体悟原著中真切的语言魅力。若无法掌握相关原著的初始语言,学术研究者也可以借助被学术界公认的经典译本(学术研究领域顶尖学者的译本或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职业翻译学者的经典文本)来进行学习研读。
 
  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原著,吃透原著价值。这里所说的原著价值,一般包括原著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就显性价值而言,如原著作者对其著作的评介,可以从原著的“序言”“导言”等处找寻,一目了然。就隐性价值而言,如原著被后继者及后人所研究的价值,后继者及后人对原著进行研究,发现原著中存在的可以被继续挖掘、延展、深化、修正等方面的价值,这需要学术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洞察力。“他们可以根据初次碰到的第三手的材料给你证明,事情必定是这样,而不会是别的,虽然就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事情是否是这样。”[4]学术研究者采用学术研究的第三手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也比较好找寻,从而更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批判。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术的批判过程中,要重视学术研究传统的承继和创新。古今中外的学术大师,都十分重视门派学术的传承,如在学术研究中“导师—弟子”的学术传承是学术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这里面也包含着对学术批判思维的传承。
 

  三、“研究原著”必须守住学术定力
 
  恩格斯指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5]如果学术研究者不去亲自“研究原著”,而是直接根据第二手、第三手或者更多手的材料来研究,虽然很容易获得,但也是学术研究懒惰的表现,并存在着重大的学术研究隐患。坚持坐冷板凳是有一定原因的。由于不同学术研究者对原著的认识和理解的维度是发散的和多元的,但原著的中心思想、核心旨意只有一个,只有读懂读透,才能领悟到了原著的真谛。也就是说,学术研究者在根据多手材料的学习思考后的学术研究与直接根据第一手材料的学习思考后的学术研究成效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根据多手的材料进行学习思考,往往偏离原著的“实际情况”,何况多手的材料来自不同学术研究者的不同解读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后人因为没有身处前人所处的时代,不能够与前人进行直接的深入的对话,只能通过对前人的原著进行解读性阐释性研究,即使与原著思想不能完全一致,也不能否定后人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因为,这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收获,扎根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的成果。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学术研究者之间的交往也走向全球化,这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者的认知能力和学术素养,同时科技的迅猛发展也更有利于原著作品的提取和保存。这就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丰富便利的学术环境,只有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守住自身的学术志向理想信念。一方面,学术研究者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术研究外部诱惑的事物十分纷杂,稍不注意,就会转移学术研究者的注意力和定力,陷入诱惑的泥淖,这就需要有责任有担当的学术研究者发挥“定力不移”的表率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学术研究者的内心修炼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在学术研究的“功利化”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的境况下,尤其需要学术研究者坐得住冷板凳,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并积极修炼平和心态,主动自觉做好学术研究,提升学术研究价值,服务于社会。
 
  概言之,恩格斯“研究原著”的学术研究方法,为学术研究者推进原著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理论方面是必须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这种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究原著”;实践方面是必须要提高创新发展能力,这离不开在具有较强理论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学术研究的想象力和现实力,即理论思维能力运用于对现实的实际情况的把握,既要做到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的学术研究新实践,也要做到提出引领时代发展的学术研究新成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术研究者应坚持“研究原著”,努力攀登学术高峰!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作者:孙福胜,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转载

本文由作者投稿并授权发布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