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高小学语文的人物分析水平,有什么秘诀?

C计划团队 C计划思辨教育 2021-07-28


提高小学语文的人物分析水平,有什么秘诀?


怎样让孩子看到人物的复杂性,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理解中脱颖而出?


人物分析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新教改之下,小学语文考试对人物分析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分析各地启用部编本之后的语文测试,可发现,现在的阅读理解人物分析题有两个特征


  • 要求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有开放性的思维。

  • 题目有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延伸的趋势,让学生联想身边类似的人或事,或者谈从人物的故事或者行为中获得的启发等。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一些大语文培训课,并不足以帮孩子应对新的要求。


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往往直接告诉孩子人物的特点,没有提供自主探究与分析讨论的机会


但新教改之后的语文考试,并不会考课本上的原文,而是老师并没讲过的课外文章。机械记忆课文里的人物特点,并不能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也对考试毫无用处。


怎么办?


合适的方法是,在日常阅读中,不给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并加以延展,让孩子看到人物的复杂性,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长期这样训练,孩子学会思考的方法,自然会在阅读理解中脱颖而出。


如何让孩子做到这些?以下是C计划的一些经验:


皇帝只分为“好”、“坏”两种吗?

——看到人物的复杂性


分析人物时,很多孩子常有的问题是:只会用一两个简单的词来概括人物,看不到全面、复杂的人。对此,C计划的课程会一步步引导孩子从文本中得出深层次的结论。


秋季课上,我们带孩子读《少年读史记》系列的《帝王之路》,专门有一堂课讲“从史记看人物”。历史上的帝王,在很多时候被笼统地分为“好皇帝”、“坏皇帝”,这样评价确切吗?


我们带孩子梳理了书中刘邦和项羽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主要事迹,分析每件事能表现他们的什么特点。孩子们意识到,这些人物形象都有优点和不足,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并不能简单以好坏而论。下图是对刘邦的分析:


/ 图:C计划如何带孩子分析刘邦这个人物 /


经过这样的分析,孩子不仅在阅读时有了从多角度思考、综合评价人物的意识,还意识到:好的人物写作,也要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


我们随即使用上图表格,向孩子提问:


如果让你写身边的人,你能想到哪些典型事件?分别表现什么特点?其中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


将回答梳理一下,其实就是一个描写人物的作文框架。


秋季课上,我们还带孩子读了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也是教育部新课标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其中,尼莫船长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怎样评价他?


一开始,大多数孩子只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


我们带孩子讨论这本书时,孩子基于文本分析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他从容淡定,指挥大家脱离险境,体现了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的特点;帮助采珠人,也显示了他同情弱小的一面;遇到战舰攻击后,他展开报复性的反击,其实也反映了他对这些强大的势力有着一定的仇恨、报复心理;而他将教授几个人关押,不让他们离开,表示他对人类的不信任和怀疑。


孩子们总结:船长对人类社会有敌意,时而热情善良、时而冷漠残忍,有着矛盾的性格。这个人物是非常立体、丰富、相对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怪人”。


在C计划的课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既会涉及到传统教学中从外貌、语言、心理行为等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技巧,也会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思考方法。


比如,秋季课读《少年读史记》时,我们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形象时,使用了“用事实支持观点”的论证结构在暑期课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秋季课读《小狗钱钱》时,我们教孩子使用“目标-手段”框架来分析人物行为……


掌握这些思考方法,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时,习惯从多个角度看人物,看出复杂性。


这种思维习惯,不仅在阅读理解中有用,还让孩子对现实生活也有多层次的认识。



精卫是傻鸟吗?

——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背景


C计划即将开始的春季课,会带孩子读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


其中有一篇,是大家很熟悉的“精卫填海”。在部编版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也有一课讲这个内容。课本上,一道课后思考题是:


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的精神?


平时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类似的题目。比如“有人认为精卫的做法很傻,你认为呢?


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告诉孩子:“精卫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抗争的精神。


但这种回答很难说服孩子,他们可能还是认为“精卫就是个傻鸟”。因为按常理推断,它的行为不可能达到填海的目的,必然是无用功。


这时,其实需要做的是:带着孩子重回神话诞生的背景和语境,回到原始先民的视角和生活状态,去重新看待精卫填海以及一些类似的神话故事,这样才能理解这种抗争精神的悲壮和伟大。


在阅读不少经典作品时,这种情况都经常出现。除了神话,还有历史故事,孩子理解其中的人物经常都有困难。要理解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就必须让孩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传统语文课上介绍时代背景,往往只是简单的年代、国别、作者生平介绍。这样其实深度不够,并不能帮孩子真正理解人物。C计划在这个环节,经常会给孩子比传统教学更多的信息,让孩子有更宽广、更全面的视角,真正理解特定年代的人物


仍然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我们在上文分析出,尼莫船长时而热情善良、时而冷漠残忍,对人类社会有敌意。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书中细节和作者凡尔纳的另一本书《神秘岛》,我们可以得知尼莫船长的真实身份。而造就他复杂性格的大历史背景,是当时世界的殖民风潮。



为什么当时会出现殖民潮?这又涉及到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原料和市场等复杂的问题。对孩子讲清楚这些问题后,孩子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塑造了尼莫船长这样一个“反对强权、扶持弱小“的复杂形象,表达了对压迫和战争的反思和批判。


到这个程度,孩子对尼莫船长这个人物,以及对《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认识,才真正达到了足够的深度。


怎样让表达更有条理?

——金字塔模型


分析一个人物时,只把优点和缺点以及背后的事例列出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让表达更有条理,更有逻辑


这里,要介绍一个工具:金字塔模型。


40多年前,一位叫芭芭拉·明托的人(Barbara Minto)发明了写作中的金字塔模型。什么是金字塔模型?简单说,就是要先表明中心思想,再列出论点、论据,层层延伸,状如金字塔。



在秋季课读《少年读史记》时,C计划带孩子分析项羽这个人物。从文中整理出这些特点:①项羽非常勇猛,起兵抗秦,所向无敌。②但他残暴,进入咸阳后,上演了 “屠城记”。③他有情有义,对自己的将士很好。④可他连亚父范增都不信任。⑤有一个人曾经因为劝说他,就被他烹煮了。⑥兵败垓下时,他一个人杀敌数百。⑦死前还对虞姬和乌骓马依依不舍。



怎么从这些分析项羽这个人?可以将这7条填入上面模式的表格里。然后分析:哪些体现了好的性格品质?哪些体现了不好的性格品质?将这7条分为两类,增加金字塔的层级接下来,还可以继续分类。


最后,加上连接词,就可以把分析转换成一段连贯的文字

司马迁笔下,项羽的形象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身上有一些好的性格品质。首先他非常勇猛,起兵抗秦,所向无敌,即使兵败垓下时,也能以一敌百。其次,他很有情义,对自己的将士很好,对虞姬和乌骓马也有很深的感情。


另一方面,项羽身上也有一些不好的性格品质。第一,他对待敌方的百姓和将士非常残暴……第二,他心胸狭隘……


这样,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分析,就十分清晰明了了。


这样分析,能充分看出项羽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让孩子理解人物的复杂性,正是C计划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强调的目的。


总结一下:C计划教孩子习惯从多角度看人物,熟练掌握一些思维框架,非常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真正深入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再使用金字塔框架,让表达更有条理。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孩子不但可以自己去分析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写人物作文的水平也会大大提升。




最新课程


如何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


C计划研发出儿童思辨读写课,通过带孩子阅读经典书,教孩子学会真正的深度阅读、独立思考。


在线直播课,一对一作业反馈

一站式解决K12语文成绩、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知识视野问题。


点击购课👇


推荐阅读


改用“部编本”教材之后,小学语文考试有哪些关键变化?

▷ 评判“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你习惯的那些可能已经过时了

▷ 怎样让孩子的深度阅读和写作能力快速提升一个层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