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 再一个关于葫芦头泡馍的故事
· 时光流逝,唯有这里记录你的生活点滴 ·
文 | 李 强
最近一周,下班后相对自由而轻松一些。零零散散地又去吃了几次葫芦头泡馍,故而形成了今天的意外之下的“重复”文章。我一般很少同一主题几次作文,这又是一个例外。
以前,写的是都是至少一年以上较远前故事的回忆文章,这次写的是最近的事,不过,也已成为了过去。
前几天一次早上,因为有其它可能要处理的事情,起床后不能走得太远去锻炼和吃早餐,所以,就在附近运动了一下。前文中提到的离家最近但只在老店吃过一次就再没吃过的葫芦头泡馍分店,最近早上临时在卖早点。应该是只转租早餐档的那种,这种合作模式现在很多见,好处不言而喻,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在门口一看,感觉应该做得还不错,就踏步进去。这是我少有的进了葫芦头泡馍馆子,但不是为吃葫芦头泡馍的一次吃货行动。进门之前,也没仔细看那个大而醒目的葫芦头泡馍门头书法大字,进去之后,因为是卖早点阶段,没有感受到我不喜欢的这家葫芦头泡馍的气息。这倒也符合我的心理需求。这家门店,几乎每天路过,但以前都是舍近求远地去吃别家葫芦头泡馍,而从来没有想着就近。有几次,时间紧张,临到稍远一些的前文提到的葫芦头泡馍馆也没来得及吃,但似乎并不后悔。或许,并非人家不好,但我这样一直这样做的。
前天,晚上下班后,直接奔离来西安后第一次吃葫芦头泡馍地方不远处的路口那个宏大热闹的棋摊去,结果,负责提供和维护棋摊的杂货店没开门,空无一人。所以,就先去吃饭。斜对面,新有一家葫芦头泡馍,同时,兼营其它好些品种不相搭的杂食。对于这种不太相关的组合餐经营方式,我多是不太喜欢而放心的。主要担心的是葫芦头泡馍不是主业,做得会不正宗。但想着,没吃过可以尝上一次。进去一吃,招呼还比较热情,味道也很不错。而且,满足了我以前多次未遂的汤宽的特殊要求。没太注意,价钱是不是和前文中几家最近的一样?我一般对饭钱是不太敏感的,人家说多少就多少,很少对比高低贵贱。这是我前文中没提到的在写文之前也没吃过的新一家葫芦头泡馍。似乎,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油并不太汪,这比较符合这几年我的身体健康需要。
昨天早上没吃早餐,因为其它事情耽误。所以,中午一下班,先开车回家,然后,再换骑共享单车去那里准备吃葫芦头泡馍。先是习惯性地到棋摊一看,依然空空如也,似乎以前的热闹喧嚣一刻间消失迨尽,还多少有些惆怅。这次,却没有去前一天吃的新一家葫芦头泡馍,又去了不远处第一次吃葫芦头家的那一家,因为,想再次验证一下前一天对两家葫芦头泡馍的特点对比。果不其然,进去之后,依然是人多话多,美食也堵不住客人的嘴。确认了这第一家葫芦头泡馍,仍旧好吃着,仍旧汤不多,仍旧油太汪。看来,以后真的要少吃了。在这第一家店里,却有了意外收获。看到以前去了几次没注意过的,关于葫芦头泡馍来缘的介绍。原来是说源自药王孙思邈的药葫芦形状。不知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应该是所有葫芦头泡馍标准的招徕生意的手段。可是,这家的介绍文字明显语言简单,有些语句还不通顺,更有一个简单错别字。或许就不是“官方”标准的宣传资料。做为市井喜欢的平民吃食,这种没文化的文化装点行为,本身是能够理解的。
前天有初中同学再来西安,我都计划去朱家葫芦头泡馍招待一下。这家是我目前吃过的抱怨较多但仍旧爱吃以及多是陪客人一起去吃的葫芦头泡馍。当时,不确定能约的陪人有多少,后来,陆续约了一些同学。人多的原因,就没去吃葫芦头泡馍。那多是市井生活时才去吃的小型聚餐方式,且谈天说地,倒也其乐融融。
一周之内,将前文中写的四家葫芦头泡馍全都“吃”或“想”了一遍:一家真正吃到,一家根本没想吃却进了一趟,一家想吃但没去成,一家今天才想去。看来,真是与葫芦头泡馍缘份不浅。
写到这里,感觉已是很久(快一年时间)没去方家葫芦头泡馍,那个我早期工作阶段经常骑车专程去前文中提到的相对较远的那家馆子吃上一次,不知还能找到以前的感觉吗?第一次去那家吃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秋雨之夜,喝酒正餐之后加的宵夜,之后连续吃了好长时间,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
这两天,也才听说西安还有一家更正宗历史更悠久的葫芦头泡馍,我相信肯定是会有机会去品尝一下的。顺便说一件多少有点相关的事情:我正在修改校对的一个长篇小说,主要故事情节讲的是一家泡馍饭馆的兴衰史,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泡馍的吃法。
葫芦头泡馍,并非我的最爱和常吃,但却两次作文以记之。
【作者简介】
李 强 | 男,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精华推荐】
我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
·END·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